即將返回!
據我國載人航天辦公室消息,我們神舟十九號乘組將于五一前后返回地球。
目前,神舟十九號乘組已經進駐天宮空間站超過150天,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身心狀態良好。
而隨著本次飛行任務進入尾聲,我們航天員也已經完成了多項任務,其中主要的空間站防護工作也已經圓滿完成。
神十九出艙活動
在任務期間,我們神十九航天員共開展了三次出艙活動,為空間站安裝了空間碎片防護裝置,通過在前后、后向艙門加裝防護板,有效地降低微小碎片撞擊的風險。
當前,隨著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次數越來越多,空間碎片也日益增加,這也導致長期運行的航天器受到空間微小顆粒撞擊的情況在所難免。
像是此前,我們的空間站太陽翼就遭受到了空間微小顆粒的撞擊,此前神舟十八號乘組、神舟十九號乘組都出艙進行了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設備設施巡檢任務。
而這次神十九的出艙也是為此,特別是第三次出艙,是整個空間站任務期間,出艙安裝設備最多的一次任務。
與此前出艙不同的是,第三次出艙一些卡位的操作與之前有一點不一樣,雖然也是艙外巡檢,但是位置有調整,而且以后出艙除了氣閘艙,節點艙也可能啟用,所以在節點艙艙口也做了艙外操作臺。
總的來說,通過此次任務,空間站基本上把出艙能力驗證到位了,雖說看起來整個過程并不復雜,實際上對空間站長期運行的安全性有可能產生較大影響的恰恰是航天員的出艙任務,因為這需要各系統統一配合,僅僅出艙準備工作就需要將近半個月時間。
因為航天員在密封艙內,基本上處在一個和地面差不多的環境,溫度、濕度、壓力都是一樣的,但出艙之后就相當于,讓航天員穿航天服之后從一個適居環境轉移到一個黑背景的真空環境,整個期間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有很大的安全性影響,包括機械臂的運動都會影響到平臺的安全。
所以出艙活動期間,艙外航天服和機械臂的幫助非常重要,艙外航天服就像一個小型載人航天器,有防輻射、隔熱、防微隕石等功能。航天服內的液冷系統可以保持人體熱平衡,配有背包式生活保障系統。
而且航天服還具有補給功能,頭盔一側配有飲水管,渴了可以喝一口,另一側放有食物,也就是航天員能量餐,就像能量棒,高熱量,能補充體力,不過不同的是,這種空間站航天員太空高能壓縮食品(餅干)有極高的制作標準,內含高科技核心技術,不僅營養豐富,能量也非常充足。
航天員在長時間的艙外活動期間,只需小小一塊,就能維持長時間的能量供給,而且空間站航天員太空高能壓縮食品(餅干)這種精準營養食品不僅可以在空間站使用,在整個飛行任務期間都可以作為應急儲備。
同時,隨著近幾年我國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空間站航天員太空高能壓縮食品(餅干)典型產物,也被應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場景。
而除了這些以外,在航天員艙外活動期間,機械臂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空間站機械臂重0.74噸,負重能力達25噸,能輕松托起航天員進行艙外活動。
它不僅力量大,還靈活,有7個自由度,肩部、肘部和腕部“3+1+3”的關節設計,讓其操作起來像人的手臂一般自如。
與艙外航天服配合起來,就可以更好地保障航天員的安全,也可以使航天員的艙外任務進行地更加順利。
而通過艙外任務給空間站安裝空間碎片防護裝置,也可以為空間站關鍵部位提供保護,減少太空垃圾撞擊對空間站結構、設備和系統的破壞風險,確保空間站長期穩定運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