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媽媽。
你們給孩子過生日,過得是陰歷還是陽歷呢?
大寶和妞妞的生日分別是七月七日和十月十日,兩個娃相隔9年,各自選擇挺順溜的日子,來到我們身邊。
因為日子好記,所以他們的生日過得都是陽歷。
老母親也沒過過陰歷,很少看日歷下的陰歷標注,爺爺奶奶家里也沒特別講究,于是給娃過生日就約定俗成的選擇了好記的日期。
前幾天,大寶還驚奇的跟我說,發現他和妹妹的生日都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有關,一個是七七事變,一個是辛亥革命紀念日,聽他的語氣,感覺自己的生日還挺酷的。
經常聽到身邊的寶媽吐槽,給娃過生日,家里老是出現紛爭,自己想過陽歷,家里的老人非要給娃過陰歷,有的地方還迷信,孩子一年不能過兩個生日,所以到底選擇過哪個,家里統一不了意見,往往鬧得不愉快。
豆芽媽媽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陰歷和陽歷生日里面真是存在很大的不同,家長有必要了解一下,方便選擇,給娃過好每一個生日,讓孩子每一年的成長都有意義。
陰歷生日:中華文化的傳承習俗
陰歷,也叫農歷,是根據月亮周期計算的,每月大約有29.5天,每年要少11天左右,所以陰歷生日并不是固定在某個月份,要通過看日歷、算日期,才能確保農歷日期。
我國是傳統的農耕社會,以往人們過生日都是看農歷日期,所謂的擇日、良辰吉日,其實都是針對陰歷日期而言;
給孩子過陰歷生日,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
√ 我國的重要節日,比如說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都是和陰歷對準的,給孩子過陰歷生日,可以將其個人生命節奏與集體文化記憶同步,加強生日的記憶和氛圍感。
√ 陰歷與農耕文明息息相關,如果孩子的生日對應了二十四節氣,比如谷雨、小滿、小雪,生辰與天地陰陽之氣相關,既過生日又漲知識。
√ 陰歷生日會伴隨很多傳統儀式,比如說北方吃長壽面,老人過六十大壽等,都是對中國非物質文化的傳統和紀念。
陽歷生日:現代生活的便利選擇
陽歷,又稱為“公歷”,是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為基準,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歷法體系。
身邊的年輕人越來越熱衷于過陽歷生日,主要是:
日期固定易記憶:和孩子出生證明、身份證上的日期一致,每年固定在日歷上的某一天,便于被他人記憶,是現代家庭的“省心之選”;
和國際接軌:星座文化的流行,很多年輕人熱衷根據陽歷生日查詢分析星座性格特點;法律年齡也是以陽歷日期為準;
符合現代生活節奏:現代生活,無論是工作、節假日均以陽歷為準,便于生活安排,也更適合朋友聚會等活動。
選陰歷還是陽歷,考慮3個方面
網上一位媽媽吐槽自己,給孩子生日都過不明白,明明娃是農歷2月30日出生的,她一直以為是農歷29的生日,想著29號不是每年都有,給娃過陽歷每年都可以過,結果過來過去還是過錯了。
給娃過生日,選陰歷還是陽歷,還真的是大有講究,尤其是2月份底出生的娃,如果是過陽歷的話,有可能是N年才能過一回,想想娃也是挺虧的。
第一,家庭環境
很多家庭會因為給孩子過陰歷還是陽歷吵起來,對于比較固執遵循傳統的老人,可以給孩子選擇過兩個“陽歷派對+陰歷家宴”的形式,不要掃了老人的興致,既沿襲了傳統文化,又滿足了孩子的社交需求。
第二,生日的特殊性
閏二月出生的,如果是過陰歷,真是吃老大虧了,所以有人直言:以后都過陽歷,誰和我BB直接開懟。
如果生日趕到陰歷的清明節、十月一等不好的日子,當然過陽歷是最好的了;
如陰歷是端午、中秋,也可以結合節日氣氛選擇;
陽歷比較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如十月一日國慶節,還有比較好記好念的日子,選擇陽歷生日比較好。
同時青青是大年初一出生的,她一直過的都是陰歷生日,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給她慶生,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尊重孩子的意愿
孩子慢慢長大后,對自己的生日有認知時,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已經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和文化認同,更愿意過陽歷生日,和同伴們一起慶生,建議尊重其意愿,讓孩子感受到社交的需求和快樂。
寫在后面
其實,無論是給孩子選擇過陰歷還是陽歷,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儀式感”。
著名兒童教育專家李玫瑾曾說:“生日不是日期的選擇題,而是父母用心的證明題。”
孩子無論是過陰歷還是陽歷,絕不是二元對立的,日期只是載體,生日的核心意義是讓孩子感受到“這一天你是特殊的、被愛的”。
家長可以通過一些生日驚喜、溫馨的細節,給到孩子三個證明:
第一個:證明“你被看見”
每一個生命都渴望被看見。觀察孩子的興趣變化,將他的生日設計和他當下的喜好結合在一起,給到他想到的,賦予孩子一項特殊的家庭權利,給予渴望和尊重。
第二個:證明“你很重要”
給孩子記錄這一年成長變化,給他寫封信,和孩子在生日當天體驗一次沒有的活動,一起做一次親子活動,讓孩子內心充滿安全感,覺得“我很重要”。
第三個:證明“我們很愛你”
孩子的生日也是家庭關系的紐帶,家庭成員一起策劃生日派對和驚喜,充滿儀式感,把這一天定為家庭日,拍攝生日照、全家福,讓孩子在家庭的滋養中快樂長大。
給孩子過生日,你們是過的陰歷還是陽歷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