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首都兒童醫學中心成功為一名2歲的 I 型 Abernethy 畸形患兒實施Rex 手術,創新性地解決了這一罕見血管畸形疾病的治療難題,為同類病癥的治療開辟了新思路。
Abernethy 畸形,即先天性肝外門體分流(Congenital Ex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CEPSS),是十分罕見的血管畸形,兒童發病率僅為 1:30000 至 1:50000。截至2021年,全球報道病例僅 385 例。該病癥根據門靜脈主干情況分為 I 型和 II 型,I 型因門靜脈主干缺如,肝移植是國際公認的唯一有效治療方法。II型存在門靜脈主干,可采用手術結扎或介入栓塞的方式封閉門體分流。
患兒佳佳(化名)自出生后就被嚴重的消化道出血困擾,生長發育顯著滯后,2 歲的他身形僅如 1 歲孩童。輾轉國內多家知名兒童醫院后,經超聲和 CT 診斷為 Abernethy 畸形,因未見門靜脈主干,疑為 I 型。為了明確診斷,醫生建議先進行介入造影,若存在門靜脈主干,可進行介入下門體分流封堵治療。
近日,佳佳轉診到首都兒童醫學中心血管瘤及介入血管中心,主任申剛通過介入下肝內外門靜脈造影,明確了I型 Abernethy 畸形的診斷。考慮到佳佳嚴重的上消化道出血及脾大脾亢等門靜脈高壓癥狀,普通外科副主任張金山會診后,建議接受分流手術治療,降低門靜脈壓力,緩解門靜脈高壓癥狀。隨后,佳佳被轉入普通外科接受手術治療。
介入下門靜脈造影顯示門體分流,肝內外門靜脈未顯影
張金山通過對佳佳的腹部增強CT、超聲和介入造影進行綜合分析后,認為有做Rex手術重建門靜脈入肝血流治療的可能。根據既往的經驗,Abernethy畸形因存在門體分流,通常不會存在門靜脈高壓癥狀,但佳佳的不同之處是,門靜脈高壓癥狀明顯,因此考慮為先天性門靜脈發育畸形導致門靜脈主干發育不良或缺如,進而引發門脈高壓,而門脈高壓導致食道胃底的側枝循環開放,導致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最終出現門脈高壓癥狀。因此,通過Rex手術重建門靜脈入肝通道,同時將門體分流血管結扎,可以治療目前的疾病。佳佳父母經過深思熟慮,接受了治療方案。
術中門靜脈造影顯示肝內外門靜脈未顯影,門靜脈血液經胃底靜脈回流入下腔靜脈
盡管國際上尚無 Rex 手術成功治療該類疾病的先例,但張金山憑借十余年開展Rex手術的經驗,判斷,佳佳的肝臟沒有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跡象,質地軟,且Rex隱窩內的門靜脈左支通暢,滿足手術前提條件。至于采用門靜脈系統靜脈作為搭橋血管的改良Rex手術,還是采用頸內靜脈作為搭橋血管的經典Rex手術,是另一個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根據張金山2024年開展的經典Rex手術和改良Rex手術的療效對比研究,表明經典Rex手術因頸內靜脈較粗的直徑在改善門脈高壓癥狀、保持血管通暢方面更加具有優勢。盡管取頸內靜脈創傷較大、手術時間較長、手術風險較高、手術難度較大,但考慮到佳佳的嚴重病情,經和家長商討后,張金山決定做頸內靜脈作為搭橋靜脈的經典Rex手術治療。
手術從下午1點持續到晚上8點,歷經7個小時,頸內靜脈成功吻合在門靜脈左支和腸系膜上靜脈之間。術中超聲多次檢測,搭橋血管通暢,血流速度超過50cm/s,肝外門靜脈壓力從術前的42cmH2O降至術后的24cmH2O,粗大的胃底門體分流靜脈也被順利結扎。術后,佳佳接受精心抗凝監護治療,復查CT和超聲均顯示Rex手術搭橋血管通暢,門體分流消失。手術獲得成功。
Rex術后CT顯示搭橋血管通暢
此次經典 Rex 手術的成功應用,不僅讓佳佳重燃健康希望,避免了肝移植,更為I型Abernethy 畸形患兒的治療帶來了新曙光,展現了我國兒科醫療團隊在罕見病治療領域的創新突破與卓越實力。
文 | 李佳航
編輯 | 宣傳中心 郝潔
首都兒科研究所
科普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新聞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附屬兒童醫院
健康科普
新聞動態
就診服務
首都兒科研究所融媒體矩陣
覺得好看請點擊“在看”支持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