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搜上掛著這樣一則帖子,引發了全網鋪天蓋地的討論。
《男朋友跑了5個地方,就為了給我買可頌,我卻很別扭。》
光看標題,還以為是“深情男友+傲嬌女友”的寵溺故事。
結果一看事件完整經過,卻發現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女友只是隨口提了一句,自己想吃可頌但沒買到,就買了牛角包吃。
男朋友卻特意帶上了朋友,連跑了5個地方去買,并且還跟女友實時播報。
到了大概第三個地方,女友勸男友別去了,她真的沒有那么想吃。
男友卻自以為是地說:“我懂你在說反話?!庇掷^續打車。
最后,他兩手空空還是沒有買到可頌,嘴里還說著:“為你付出就不辛苦。”
他朋友也說,有這樣一個男友真幸福。
事件里的女友卻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發帖問網友自己的感受是正常的嗎。
評論區里,很多人都一針見血地戳穿了本質:
“這事情讓人難受在哪呢,每跑一家都告訴你。
你都讓他不用去了,他還是拉著朋友去。
明明可以買來說我跑了好幾家買到的呢快嘗嘗,也可以買不到說我跑了好幾家都沒有。
偏偏是一家一家告訴你。”
“他享受的是自我犧牲自我付出的過程,一邊付出一邊自我感動,你高不高興并不重要。”
還有人幾乎可以預想到,以后吵架的時候,男友就可以PUA女友:
“我為了給你買可頌跑了5個地方!”然后他朋友也可以說女友不懂事。
是啊,這種“自我感動式”的付出,往往不顧對方感受,不考慮對方的真實需求。
自顧自地給對方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做自以為對對方好的事情。
但這種付出方式,往往不會真正感動到對方,反而會造成某種困擾。
本質其實是一種自我中心意識驅動下的利己行為,出發點是自我;
根本目的是完成自我設想中的“奉獻”行為,別人只是他們表演的“道具”而已。
你會發現,我們身邊這種喜歡自我感動的“表演型人格”,簡直不要太多。
比如,有女朋友瞞著異地戀的男友,一個人坐飛機跨越1800公里,偷偷帶著一束鮮花突然出現在課堂。
臺上還有老師,周圍還有坐得滿滿當當的同學。
男朋友瞬間紅溫了,不可置信地看著女友,臉上只有尷尬到手足無措的笑容。
評論區里也都被尬到腳趾蜷縮:
“到底誰會為這種突然出現感動?。糠堑眠x擇這種場合表演嗎?
明明可以在宿舍樓下、食堂或者學校門口突然出現,一定要在眾目睽睽之下做打擾別人上課的顯眼包嗎?”
再比如,有人去取自己的電動車時,發現車包上竟被寫滿了字:
“你好陌生人,今天是12.20,祝你天天開心,下期見?!?/p>
不是,寫字的同學不會真的以為自己這樣做很浪漫吧?不會寫完還拍照準備發朋友圈配上文藝十足的文案吧?
當事人被氣到發帖怒罵:“沒素質的學生!??!”換位思考一下誰能不氣???
莫名其妙地被人在原本干干凈凈的車包上寫字,擦也擦不掉,洗也洗不掉,究竟誰會為此感動到底?
有些人做事情之前能不能先考慮一下后果,有沒有可能給別人添麻煩,而不是只顧著感動自己呢?
還有人帶著玫瑰花束跟女生表白,被拒絕后仍不離開,在對方的單位門口跪了一天一夜。
晚上還下著雨,警察和路人都來勸他了,他還不肯走,這是以為自己在演偶像劇嗎?
親子關系更是表演自我感動的重災區。
有媽媽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喝上細膩的玉米汁,選擇一粒一粒地用手剝玉米皮。
總共剝了4個玉米棒,難以想象得花上多少時間。
媽媽顯然被自己感動到了:“這不是普通的玉米汁,是母愛!偉大的母愛!”
本來還以為是新手媽媽給嬰兒做輔食呢,點進她主頁一看,發現她兒子都10歲了。
而且,明明可以直接買脫皮玉米粒,或者榨完汁后簡單過個篩就行,不懂為什么非得這么表演一通。
當付出變成一種表演,愛意淪為一種綁架,多少人正在為所謂的“感動稅”支付巨額的情緒成本。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道德執照效應(Moral Licensing)”,指的是:
當人們自認為做了“高尚行為”后,就會合理化后續的不道德行為。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占理或者自認為正義時,他就會有一種道德優越感。
就像有了一張可以放縱的“許可證”,所以更容易做出不道德的事情。
就像跑了5家店為女友買可頌的行為,本質上就是為了獲取道德執照:
“我那么愛你,為你做了那么多,你怎么能不服從我?”
后續一旦發生爭執,這個“5個可頌”事件,就會成為男友拿出來反復提及的“道德資本”。
也就是說,這種自我感動式的付出,通常伴隨著隱形的控制。
因為覺得自己為對方付出了很多,所以把自己自動放在一個道德高位上。
期待對方能給予同等的回報,甚至加倍對自己家好,否則,TA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
這種包裹著糖衣的“情感PUA”,迫使對方進入“虧欠-服從”的循環,親密關系里只剩下窒息。
成熟的愛不是這樣的。
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深以為然:
“人們總是容易用一種自虐的方式,制造出一種癡情的假象;
來使得自己站在感情的道德制高點上,獲得一種畸形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但成長的標志就是懂得克制自己,克制自己的情緒,克制自己的表演欲,甚至克制自己的喜歡。
誰也無法承擔起另一個人的價值寄托,只有做一個獨立、有價值的人,才能真正學會去愛另一個人?!?/p>
是啊,真正的愛,是看見對方的需求,而不是沉迷于自我的悲壯。
最動人的情感,從不是喧囂的表演,而是寂靜的懂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