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龍馬路的白舍藝術空間又有新展了,這次是來自國內外17位畫家的聯展,包含油畫、國畫和綜合材料等多種形式,每一幅作品都讓人心生歡愉,因此藝術家將主題定義為“詩語云頌”。展覽4月3日開始持續至5月11日。
一進門就被崔彤的水墨畫《節日》深深吸引了。畫面中,一名踩著高蹺的雜技演員在舞臺上隆重登場,一個孩子坐在他肩頭。與他們一起亮相的還有貓、蝴蝶等動物。“生活不易,我希望大家能夠松弛地度過每一個節日。” 崔彤說,“演出往往是節日中的調味劑,它是演員和觀眾的共同歡娛,不需要那么多套路和程式,大家開心就好。”
帶著這樣的松弛感再去欣賞其他作品,果然處處是驚喜。綜合材料作品中,李知彌的作品《空》是由一個個透明的小盒子組成的,每個盒子里都有一枚粉色的印章。仔細辨認,每一枚印章上面都刻著一味中藥名,傳統又當代;王芷晗的《永恒》是將一件手工掛毯罩在了一尊佛像的外面,在燈光的照射下,佛像更加神秘而莊重;劉卓逸的作品《鐘》占據了主展廳最醒目的位置,猛一看以為是一個個真實的鬧鐘,走近看才發現是毛氈材質的。每一枚時鐘都不大,但擺成一排秩序井然又頗具視覺沖擊。“我在英國讀研的時候,導師每天都會給我們布置很多的作業,他強調作為一名藝術家,必須創作出大量的作品才能從中選出精品。所以我就想到了純手工用天然的羊毛做出了這組反工業的作品。寓意著讓流逝的時間慢下來。” 劉卓逸說。
水墨、油畫也亮點頗多。油畫碩士馬立華放棄了所有“武功”,大大的畫面中就兩個圓圈,讓人無限遐想;德國藝術家Peter的兩幅風景油畫綠意盎然,既寫實又抽象;李百鳴筆下的水墨小品《竹報平安》中,每一片碎屑都在跳舞。
策展人介紹,本次展覽的作品兼具古典與現當代思想的碰撞,裂變與遷流。通過不同材料及形式的結合,傳遞出春日盛會的美妙。在藝術家眼里,那些尋常所見完全以各自不同的形式綻放,既是對世間萬物詩意的淬煉,又是藝術家內心豐潤的獨白。
記者:賈麗
編輯:周加姚 張小小
審核:周樣波 周雨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