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個治療肩周炎立竿見影的妙穴
條口穴屬于足陽明胃經,陽明經多氣多血,如其平調,內外得養,五臟皆安。針刺條口穴,能鼓舞脾胃中焦之氣,令其透達四肢,驅除風寒濕邪,促使滯澀之經脈通暢,濡養筋骨,通利關節。
肩周炎又稱“漏肩風”、“五十肩”,歷來的治療大多比較重視外邪,而賀老提出該病的病機首先是正氣虛弱。結合《素問》中“背為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的論述可以看出,如果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基礎,則外邪才會乘虛而入。由表及里,阻滯經絡氣血的通暢,導致不通則痛的病理表現。采用條口穴治療本病,效果滿意,輕癥、重癥均適宜。輕者針到病除,短期可愈。重癥可配合火針點刺,隔日或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5~10個療程可愈。
針刺時可深刺,條口直透承山。《醫學舉要》曰:“若外邪為患,當從太陽經治......”。承山穴屬足太陽經穴,透刺后,加強了祛除外邪之力。
驗案舉例
病例一
王某某,女,50歲。
主訴:肩部疼痛數年。
現病史:右肩部疼痛,抬舉不便,逐漸加重,陰天疼痛更甚,背部畏寒,有沉重感,后項部僵硬,連及右側頭部及肘關節作痛,右手指板滯感,心煩,睡眠欠佳,食欲尚好,大便干,小便正常。
望診:舌苔薄白。切診:脈弦,沉取無力。
辨證:正氣不足,風寒濕三邪侵入肌膚,阻于經絡,流于關節,血氣不通而致肩痛。治法:祛風寒,通經絡。
刺法:取患側條口穴,深刺,不留針,平補平瀉手法。
針1次后減輕,同法針7次后痊愈。
病例ニ
肖某某,女,47歲。
主訴:右肩部疼痛4個月。
現病史:自述右肩臂疼痛已4個月之久,陰天及夜間疼痛加重,不能抬舉,臂外展、后伸尤為困難。右手拇、食二指有時脹痛,伸屈尚可。曾在某醫院針灸治療,癥狀未顯著減輕。食納尚可,二便調。
望診:舌尖紅、苔白略膩。切診:脈細弦。
辨證:體質素虛,衛外不固,感受風寒濕之邪,稽留經絡、關節之中,阻滯氣血運行,以致肩臂作痛,抬舉困難。治法:先補后瀉,在補正氣的基礎上,祛除風寒濕三邪,以達到通經活絡,宣通氣血之目的。
取穴:條口、壓痛點(阿是穴)。
刺法:條口,深刺,不留針。壓痛點(阿是穴)火針點刺。
針3次后癥稍減輕,經幾十次治療,約3個月,終告痊愈。
病例三
麥某某,男,54歲,美國大使館,2002年4月20日初診。
主訴:左肩疼痛8個月。
現病史:初起因搬重物致左肩部拉傷,局部疼痛,后去滑雪時又局部拉傷,漸出現左肩部活動功能受限,疼痛漸加重,呈燒灼樣疼痛。一個月前在美國華盛頓某醫院做手術,術后癥狀無明顯改善,仍疼痛,活動仍受限,向前平舉幅度小于45°,后伸小于30°,故來就診。納眠可,二便調。
辨證:氣滯血瘀。治法:行氣活血。
取穴:條口,繆刺右肩相應部位。并囑患者活動患側肩關節。
留針過程中患者即感疼痛減輕,活動范圍明顯增大。向前平舉約70°,后伸約3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