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養老院工作7年,伺候過一百多個老人后,奉勸家里有條件的,盡量不要把老人送來這里。
我今年52歲,在養老院做男護工已經整整七年了。
沒進這行之前,我也跟大多數人一樣,覺得老人去養老院養老那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畢竟年幼時去幼兒園,和年老時去養老院,是一樣的。
尤其是想到在養老院里,有專人照顧,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還有一群老人結伴生活,那日子想想別提有多舒坦。
可真干了這行之后,漸漸知道了養老院的真實養老生活后,卻發現這和想象中的完全是兩碼事,并不全是美好和自在的。
首先,老人踏進養老院大門后,他的人生,就將失去自由。
因為養老院為了安全,對老人的進出管得特別嚴。
養老院的大門,一天到晚都關閉的,并且有門衛守著,要是沒有子女陪著,或者子女沒簽字,老人根本別想跨出大門一步。
我記得有一回,八十多歲還能自理的張奶奶,一大早就站在大門口,眼巴巴地望著外面。那眼神,就像被關在籠子里渴望自由的鳥兒。
她拉著門衛的手,聲音帶著哭腔說:“小伙子,我都好久沒見著我那小孫女了,你就讓我出去一會兒,就一小會兒,我見著她馬上就回來。”
門衛一臉為難,張奶奶都八十多了,在外面要是出點啥事,他可承擔不起責任啊。
我在旁邊看著,心里特別不是滋味,就走上前跟張奶奶說:“張奶奶,要不您給子女打個電話,讓他們來接您出去。”
張奶奶一聽,眼淚 “唰” 地就下來了,邊哭邊說:“我打了好多回了,每次我兒子都說工作忙,來不了。上回他來養老院,都過去大半年了。我太想我那小孫女了,做夢都想。”
我心里滿是同情,可我就是個普通護工,哪有權力放老人出去啊。那天,張奶奶就在門口站著哭,哭了足足有兩個多小時,眼睛都哭得通紅腫脹,可最終還是沒能走出養老院的大門。
看著她那孤單又絕望的背影,真的讓人心疼不已。
其次,養老院的作息如同監獄,沒有太多的人性化。
養老院里老人多,護工少。這么多人住在一塊,就沒法按照每個老人的習慣來安排生活。
就比如說睡眠,要是在自己家里,想什么時候起床都行,就算睡到大中午,也沒人會說啥。
可在養老院就不一樣了,到了起床時間,我們護工就得去鋪床、打掃房間,老人根本沒辦法睡懶覺。
吃飯也是個大問題,養老院開飯就一兩個小時,過了這個點兒,餐廳門一關,啥吃的都沒了。
所以很多老人就算肚子不餓,也得硬著頭皮吃,不然就得餓到下一頓。
第三,養老院雖然是個養老棲息地,但更像個大牢籠,住久了真的會讓人抑郁。
養老院空間就那么點,老人每天活動的地方,除了自己那小小的房間,就是走廊、露臺,餐廳,有些好的養老院還有棋牌室,歌舞廳。
但養老院就是個商業場所,就那么點地方,不可能隨著老人變多,或者老人想要更好的場所,而擴建。
所以,老人進去之后,每天只能在這么一個小空間里打轉,天天如此,哪也去不了。
而且這里到處都彌漫著壓抑的氣息,畢竟來養老院的老人,大多不是病的,就是癱瘓的,還有就是癡呆的,每天都在病痛里煎熬。
這邊誰因為關節炎,走路一瘸一拐,疼得直哼哼;那邊又是誰剛做完手術,身體還很虛弱,整天躺在床上唉聲嘆氣,一到晚上還有一些被病痛折磨的嗷嚎的老人。
在這種環境里,就算原本身體硬朗、性格開朗的老人,住得時間長了,都會被這壓抑的氛圍影響,從而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越來越抑郁。
我印象特別深的一位老人叫劉爺爺,他剛來時,是個很開朗的話癆,挺愛跟大家聊天的,不到一周就和半個養老院的老人,打成一片。
可住了3個月后,他整個人都變了。
不再愛嘮嗑,也不愛搭理人,他總是習慣性的一個人坐在三樓走廊上,看天空,看人群,再看看圍墻外的車流,呆呆的,時常叫了他,都沒有反應。
我問過他這是怎么了,是不是想家了,而他說:“看著身邊的人都病病殃殃的,心里就像壓了塊大石頭,感覺很不自在,又說不出這是什么滋味。”
而且養老院里的娛樂活動也很少,就那么幾個簡單的項目,時間長了,老人都玩膩了。
有時候大家聚在一起,也沒什么話題,就那么干坐著,氣氛安靜得讓人害怕。
這種孤獨和壓抑,就像一張無形的網,把老人們緊緊地困在里面。
第四、養老院設施再好,終究不如自己家
很多人都覺得,那些在養老院過得不好的老人,都是去了很差的養老院,如果努力點,找一些高檔一點的養老院,那么就不會過得這么不好了。
可干了這七年護工的我,太清楚了,其實所謂養老院,宣傳的再好,但住進去都一樣不會好過。
就說那些高檔養老院,在外宣傳的可好了。
有湖有假山有小公園,有各種娛樂設施,甚至還有醫務室,房間很豪華,有冷暖,床單被套又是什么品牌的,護工又是怎樣專業的......
可實際上呢,大多都是夸大宣傳的,或者剛開業的時候,才有這么好,時間久了其實都一個樣。
就說很多養老院里的小公園,看著是美,可養老院里除了腿腳還能自己走動的以外,真沒沒多少老人能天天去那曬太陽。
還有所謂的歌舞廳、棋牌室、健身房等等,說是高檔養老院的標配,可一年到頭,也沒幾個老人能去幾次。
因為進養老院的老人,大多身體不好,哪有精力去健身、唱歌啊。
另外護工再好再專業,可每天要照顧那么多老人,忙得腳不沾地,根本不會有太多用心的服務。
很多時候,忙起來更多是把服務當成一種應付了事的任務,抓緊辦完事,就等下班走人。
這七年在養老院工作,我伺候過一百多個老人,看著他們在這里的生活,我真心奉勸那些家里有條件的,盡量別把老人送來這里。
老人辛苦了一輩子,老了就想在自己家里,有親人陪著說說話,熱熱鬧鬧的。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頓飯,那種幸福,是養老院永遠給不了的。
能在自己熟悉的家里,享受天倫之樂,才是老人最好的養老方式啊。
而我這不是要每個家庭都這樣做,畢竟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家庭的條件也不一樣,如果沒有給老人居家養老的條件,與其讓老人獨自在家,或者要耗著子女伺候,那去養老院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