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長沙地鐵的覆蓋率以及便捷程度,長沙人總是幾分歡喜幾分愁!
目前,長沙已經開通運營的有地鐵1-6號線、城軌S1、磁浮S2,4條地鐵修建中,分別為7號線一期、2號線延長線、4號線北延線和長瀏快線,基本覆蓋了長沙全域,大大提升了居民出行便利度。
但眾口難調,長沙地鐵卻也常常被吐槽,人多的地方不去,人少的地方瘋狂延長……有些人流量小的線路,成為了“運椅子”專線。
數據說話:長沙地鐵客流“冰火兩重天”
根據2025年3月29日全國地鐵客流量排名,長沙以日均253.4萬人次位列第11位。
但這一數字背后,各線路的客流量差異懸殊:
2號線(貫穿城市東西主軸)長期霸榜,高峰日客流超94萬人次,占全網近三分之一。
1號線(連接南北)緊隨其后,日均約62萬人次。
3、4、6號線(覆蓋外圍區域)日均在40萬-55萬之間波動。
5號線(南北外圍線)日均僅32萬人次,部分時段車廂空置率超50%,被網友戲稱“運椅子專列”。
更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開通的長株潭城際西環線(3號線南延段)日均客流不足設計預期的30%,與湘潭段客流量低迷直接相關。
最近,小編在工作日晚高峰乘坐3號線西延線,基本過了山塘,地鐵就空了。
而規劃中的各類延長線,卻因都是往郊區修,同樣引發“是否將淪為下一個‘運椅子’工程”的爭議。
這些“運椅子”線路的病因
規劃超前,配套滯后
例如5號線串聯的萬家麗路沿線,早期以工業區為主,居住和商業開發緩慢,導致通勤需求不足。
類似問題在4號線北延線(連接望城)同樣存在,周邊人口密度僅為核心城區的1/5。
接駁薄弱,最后一公里難打通
郊區線路站點與公交、共享單車接駁不足。以6號線為例,謝家橋站周邊3公里內無大型社區,公交班次間隔長達20分鐘,乘客“出站即迷路”。
換乘設計缺陷,降低出行效率
如3號線與5號線在月湖公園北站換乘,需步行超400米且無自動步道,被吐槽“換乘比坐車還累”。
運營策略僵化,客流培育不足
低客流線路班次間隔長達10分鐘,進一步勸退潛在乘客,形成“人少→減班→人更少”的惡性循環。
但說到底,最容易成為“運椅子”線路的還是那些人流量不足的遠郊延長線。
民眾吐槽:總往鄉里修地鐵,人口密集區卻沒有
從近些年,長沙地鐵規劃建設情況看,不少市民有諸多不滿:
3號線南延線,建得最快,從山塘延長到了大王山又到了湘潭;
1號線北延線,也已開通,沿著芙蓉路一路向北,北段多為物流中心;
2號線延長線,修建中,在三環外馳騁;
4號線北延到大澤湖片區,最后直達望城區政府;
5號線南延到奧體板塊、7號線北段延至汽車東站、南段延至暮云,這些線路都在規劃中……
比起這些延長線,8號環線,大家對它的呼聲更高,但是,7號線以后的新線路,均尚未獲得國家批復。
相比不斷往長沙郊區延伸的線路,反而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區范圍遲遲不通地鐵。
市府板塊,長沙地鐵未通達,距離市政府最近的地鐵站超過1.3公里,這放在全國來說,都是非常“特別”的存在。
麓谷軟件產業園,號稱長沙硅谷,程序員集中地,這里也沒有地鐵,6號線轉了一個彎,完美避開該片區。
含浦板塊,現有大型樓盤28個,還有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4所高校,常住人口超50萬。
片區居民盼地鐵得望眼欲穿,眼巴巴看著3號線沖湘潭去了,規劃的8號線只環了一個小圈,與含浦擦身而過,最有希望惠及含浦的13號線開工之日遙遙無期。
此外,還有河東的新開鋪,河西的金星北、谷山板塊,星沙的泉塘板塊,都是成熟的人口密集區域,均沒有近期地鐵規劃。
長沙地鐵的“冷熱地圖”,折射出一座新一線城市的擴張陣痛,當“運椅子”線路從偶然變成常態,或許該重新思考:地鐵的本質是服務人,而非里程數字。
地鐵建設要注意核心區加密,而非盲目擴張遠郊線路。
來源:長沙軌道、安居樓市動態、網易號等綜合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