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金圣嘆被砍頭。他小聲對劊子手說:“我耳朵里有200兩銀票,先砍我,這錢就歸你!”劊子手一聽,這買賣還挺劃算。手起刀落后,劊子手喜滋滋地撿起兩個紙團,拆開一看,臉色大變。
明清鬼才金圣嘆用一生詮釋了什么叫做搞笑和不羈,他比嵇康還灑脫,比李白還狂放,能文善詩卻偏偏在科舉考場上畫畫,涂鴉。
功名對他來說毫無吸引力,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時刻,他依舊不忘整活。
他的一生可以說是低端開局,沒有什么顯赫的家世,甚至稱得上是家徒四壁,但他卻并不為這樣的命運所悲戚,反而生活的自得自樂。
勤奮的他靠自己的雙手生活的十分安樂,除此之外,他還將大量時間花在了讀書上,但反叛的他并不被四書五經所吸引,獨愛一些小說文學。
人人都說“少不讀水滸”,但他從小就愛看,人家不讓孩子看是害怕孩子的思想被帶偏,而他卻在看完之后提出了反對意見。
為了讓更多人看到,他還出了改編版,這一版在當時很受歡迎,除此之外,他還將目光放到了《西廂記》上,同樣加入自己的思想進行改編。
一時間,他名氣大燥,趁著這波熱度,他開始開堂講學,不為別的,就為炫耀一下自己的文采。
而他的做法,也受到了當地學究們的贊賞,大家都認為他是天降奇才,如若能夠入朝為官,一定大有作為。
于是,他在眾望所歸之下,真的報名了科考,但根據他一貫的性格,當然不會按部就班的進行考試了,因此,第一次落榜。
第二次,他在人家認真作答的時候,他另辟蹊徑的畫畫,主考官看到之后大怒,當場就將他的試卷像廢紙一樣扔了,但他不在意,因為對他來說,不能賞識他的人,都是“讀書讀傻”的人。
第三次,他又去報名了科考,因為他不服輸,他不相信自己的才學和創新沒人能看得懂,于是,這次又是在試卷上復制“動”字,滿滿一頁,整整39個。
可惜,主考官依舊沒有看懂他的試卷,雷霆大怒,在他的試卷上畫上了大大的“×”,這下,他徹底失去了報名機會。
這時候,很多人就開始懷疑他的能力,當時的傳統思想下,科舉這樣的權威考試就是評判一個人才學的標準。
他知道后輕蔑的想:你們說我不行,我偏偏就要行給你們看,于是,他改名參加,拿了第一名,在眾人艷羨的目光中,他拒絕當官,瀟灑的走了。
別看他放蕩不羈,在面對百姓疾苦的時候,卻是第一時間挺身而出,為了幫助百姓控訴惡官,他背上了殺頭的罪名。
和他一起被抓的人都痛哭流涕,但他卻不慌不忙的叫來了自己的兒子交代“后事”。
臨終前的遺言一定是十分重要的,于是,他將自己的“重大發現”---花生和豆干一起吃,就會和核桃同味,這個被他當做“秘密”的技法得以傳出,他便覺得人生無憾了。
兒子哭笑不得的走了之后,他又開始想辦法整活了,想到妙計的他在耳朵中各放一張紙條。
行刑當天,他硬是要插隊,為了讓自己先赴黃泉,他愣是以耳朵中的紙條為餌,獲得了先走的機會。
誰知,等他尸首分離的時候,劊子手才發現,上面分別寫著兩個大字:“好!疼!”
劊子手當場氣的將紙條扔掉,無能狂怒,這樣的灑脫當真讓人欽佩,遺憾的是,一代鬼才巨匠就此隕落。
后人在翻看他的作品時,無不為他的人生哲學所傾倒,他的作品中有關于人生幸事的描寫,升官發財這些世俗的欲望皆不在他的考量范疇內,反而是“熱水洗屁股”這樣的事被他記錄。
生活在明清時期,卻能有這樣的開悟,是幸運也是不幸,世人對他的理解終究太晚了。
信息來源:百度百科:金圣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