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的第二個年頭,也就是1947年,這一年發生了許多事,如戰略反攻的千里躍進大別山,包括前期的三路大軍呈品字型挺進,華北戰場的清風店和石家莊兩場戰役,改變了華北的弱勢局面,東北戰局這邊,林總也通過三下江南 四保臨江獲得了戰場的主動權,華東這邊打的最激烈,像萊蕪 魯南 宿北和孟良崮戰役,都是在敵人的重兵出擊的情況下,我軍展開戰略反擊,尤其是孟良崮戰役,號稱是百萬軍中取敵首級,在國民黨四十萬的重兵之下,我軍硬是滅了最厲害的整編七十四師,可謂是一戰成名,而我軍的山西戰場,迎來了一位新統帥,那就是我軍的名將,原來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徐向前。
其實在解放戰爭初期,徐向前是有機會去山東,當時正值陳毅低谷期,國民黨徐州方面是干將薛岳作證,他很難對付,所以陳毅與他的幾場對戰中,都沒有占到便宜,于是中央想讓徐向前去,對于山東這邊土地,徐向前是不陌生的,因為早在抗戰時期,他就在這里擴建根據地,等于就是早期山東開拓局面的奠基者,況且山東地區的我黨軍事將領,好多都是紅四方面軍出來的,他們對于徐總的軍事能力,都是打心里佩服的。
晚年的徐向前和紅四方面的將領聚會
可最終徐總沒有去成山東,而是來到了山西,對付他的同鄉閻錫山,他來山西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組建部隊,準備向閻錫山進攻,對比山東來說,山西的局面要好的很多,一是在徐向前來之前,就有陳賡 賀龍 周士第 王新亭等一眾將帥在山西開拓了一些局面,我們也有一些根據地,當地民眾也認可我們解放軍,這就好辦了,不像是我們初到東北時期,群眾基礎什么的都沒有,再就是徐向前是山西本土人,山西人對于他也熟悉,一聽說是徐向前帶兵要解放山西,十里八鄉的青壯年都來踴躍參軍來了,這也是徐總能夠快速組建部隊的一個很大原因。
敵軍閻錫山這邊,他這個人從袁世凱時期就擔任上了山西都督,這一當就是幾十年,,而他在管理山西的時候,也特別注重鄉土情,所以的山西地界,還相對安寧,不像東北的國民黨軍,接管了東北的眾多大城市以后,就開始大肆的收斂錢財,造成東北國民黨統治區極其不安定。
敵軍隊方面,閻錫山的晉綏軍一共有二十幾萬大軍,或者就叫晉軍比較合適,因為綏遠的傅作義,從一定程度上已經脫離了閻錫山,這個晉軍在解放戰爭一開始后,就特別的猖狂,不斷的壓縮我軍的根據地,并在上黨地區和我軍展開大戰,當時劉伯承和陳賡都在,在他們的指揮下,結結實實的讓閻錫山肉疼了一回,一下子干掉了他好幾萬部隊。
影視中的晉綏軍
從這里其實就可以看出端倪,就是閻錫山的晉軍是不太擅長野外作戰的,他們的長處就是善于防守,在防守上有一套,在武器裝備上說,晉軍有自己的兵工廠,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同時閻錫山又和老蔣要了一些美式裝備,有了這些裝備,也讓閻錫山的軍事計劃得以實施,總的來說就是重防守而不輕易野戰,這也為以后的戰役定下了基調。
等徐總把地方武裝都編練好以后,就要開始拿晉軍練手了,他率先瞄上的是運城,這是部隊整編以后的第一戰,一開始打的也很不順利,部隊的戰斗經驗很不足,這也激發了徐總的擰勁,他常說一句話,那就是“誰能堅持最后五分鐘,誰就能取得戰爭的勝利”,當我們累得時候,敵人也累,就是憑借這這一點,我們最終三打運城取得勝利,之后又向臨汾進軍,也這靠著這一點,我們用七十幾天的時間,又啃下了臨汾這塊硬骨頭。
解放戰爭時期的晉軍
我們看到,在我們進攻的時候,閻錫山幾乎不派援兵支援,一方面是晉軍的兵力沒有老蔣中央軍多,不具備大舉進攻的實力,二是閻錫山自以為吸取了老蔣的教訓,他看見老蔣在城池被包圍了以后,總是積極的派兵救援,但常常是在救援過程中,中了我軍的圍點打援,結果是損失慘重,所以閻錫山是圍而不救,妄圖用堅固的城池以消耗我軍,然后他在逐漸收縮兵力,妄圖把力量都集中一點,而他把兵力都集中在了太原,這也是以后太原戰役打了半年之久的一個重要原因。
可太原百姓和士兵多了,糧食必然會不夠吃,所以這才引出來了晉中戰役,徐總就是利用閻錫山要來晉中平原搶糧的動作,在這里積極的開展運動戰,最終消滅了十萬晉軍,取得了一場大捷,從殲敵人數來看,好像也只有粟裕的豫東和濟南戰役可與之相媲美,但這里要說的是,雖然都是殲敵十萬,可山東戰場的殲敵十萬和山西的可不一樣,因為山東是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地方,國民黨的五大主力,在山東就又三個,即第五軍 十八軍和整編七十四師長,后來又改回七十四軍了,這三支主力在抗戰時期打了不少硬仗,各自都有自己的代表戰役,且這三支部隊的軍官都儼然形成了一個小派系,如杜聿明的五軍派系。
國民黨五軍將領
所以在這幾支部隊的進攻之下,華東戰局的壓力可想而知,打的又是硬仗和惡仗,不僅如此,后期還冒出來一個雜牌猛將黃百韜,更是難對付,在這種情況之下的殲敵十萬,難度系數可是大大的增加,其戰爭的比拼和濃烈程度,遠不是山西戰場可以比較的。
而作為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徐總在紅軍時期就擅長打硬仗和惡仗,就說要真的到了山東以后,他也是能夠把控住局面的,就說閻錫山當時最強的部隊是親訓師,據說是晉軍中武器裝備和訓練最好的,可就實際情況而言,沒見他們在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打過什么硬仗,如像敵五軍昆侖關那樣的戰役,也就是說,他們的實戰經驗不是一流的,但裝備是一流的,所以據此推斷,親訓師的水平,也就是像國民黨五十四軍 十三軍這樣的二線戰力。最強的部隊都是這樣,其他晉軍的戰力是要更差一些的。
原四方面軍猛將許世友
而在晉中的軍事指揮官上,閻錫山竟然用趙承綬這個人,徐總都說,這個趙承綬在晉軍中,是有名昏聵無能,決斷力差,遇見部隊被圍以后,一時之間拿不定主意,最終被我軍以運動戰的方式分割包抄,讓敵人進退不得,我們也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所以也可以這樣說,晉中戰役殲敵十萬,是沒有發揮出徐向前軍事指揮能力,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意思,同時在戰役的難易程度上,徐總在戰役之前是有預料的,當中央軍委說讓他殲敵兩個師就行,但他一下子就把殲敵目標翻了好幾倍,因為他清楚的知道,敵人在多幾倍兵力也不是問題,這種戰役能比反六路圍攻還艱難?
圖片來自網絡(含搜索)探究真實歷史 宣傳正能量 無不良之引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