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布
英布,因受黥刑后稱 “黥布”。初隨項梁,后為項羽先鋒,在巨鹿之戰中大破秦軍,因功封九江王。楚漢爭霸時,叛楚歸漢,被封淮南王,與韓信、彭越并稱漢初三大名將。漢朝建立后,英布雖封王但遭劉邦猜忌,后因誤會起兵反叛,被劉邦擊敗,逃至長江以南,最終被番陽縣令誘殺于番陽。
2、龍且
龍且,與項羽一同長大,擔任大司馬一職。公元前 203 年,韓信平定臨淄后,項羽派龍且率領二十萬大軍迎戰。龍且輕視韓信,中了其水淹之計。韓信在上游筑堰,待龍且軍半渡時出擊,還詐敗引誘,隨后決堰淹敵,龍且被灌嬰斬殺,楚軍全軍覆沒。
3、季布
季布在秦末隨項梁起義,以勇猛聞名。楚漢爭霸期間,是項羽的得力干將,多次使劉邦軍陷入困境,他善使畫戟,參與了會稽、巨鹿、彭城等戰役,戰功卓著。項羽死后,劉邦懸賞捉拿季布,他被迫逃亡并被賣為奴,后得朱家庇護,經夏侯嬰說情,劉邦赦免了他,并任命其為郎中。漢惠帝時,季布擔任中郎將、河東太守,治理有方,深受百姓愛戴。漢文帝時,季布直言進諫,獲皇帝賞識。到漢景帝時期,季布仍任河東太守,得以善終。
4、鐘離昧
鐘離眛在楚漢爭霸時因陳平的反間計被項羽懷疑,但他始終對項羽忠心耿耿。項羽自刎后,鐘離眛投靠韓信。劉邦欲除掉鐘離眛,便命韓信逮捕他。漢高帝六年,韓信被告謀反,為自保欲交出鐘離眛,鐘離眛指責韓信不忠,預言自己死后韓信也將遭殃,隨后自刎而死。
5、項伯
項伯是項羽的叔父,因曾受張良救命之恩,在鴻門宴上出手救劉邦,之后又勸阻項羽不殺劉太公。項伯收編九江軍隊時,誅殺了英布的家眷,導致英布叛楚。項羽死后,項伯率族人投降漢朝,被賜劉姓,封射陽侯。項伯死后,因其子犯罪,侯國被廢除。
6、項莊
項莊是項羽的堂弟,劍術高超,有 “楚國第一劍客” 之稱。在鴻門宴上,項莊本欲刺殺劉邦,卻受到項伯的阻撓。楚漢爭霸后期,項莊忠心耿耿地追隨項羽至烏江,垓下之戰后,他與漢軍血戰到底,最終壯烈犧牲。
7、曹咎
曹咎是項羽麾下的大司馬,被封海春侯。楚漢爭霸時,曹咎奉命守成皋。劉邦派人辱罵激怒他,曹咎違背項羽的命令,渡汜水迎戰,結果中計大敗,因自覺愧對項羽,與司馬欣一同在汜水自刎。
8、周殷
周殷是項羽的大司馬,楚漢爭霸時叛楚。漢五年,周殷被劉邦策反,率領九江軍屠六縣,并向北攻打楚國,后會師垓下,助力劉邦戰勝項羽。然而戰后,周殷在長安謀反被誅,他的背叛對項羽打擊極大,致使南方防線崩潰,九江軍倒戈,項羽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9、項坨
項佗是西楚項氏宗族將領,論輩分是項羽的堂侄 。楚漢戰爭時,項佗與韓信對峙,在濰水之戰中被俘,楚軍精銳因此遭受重創。戰后,項佗起初命運不明,史書記載較少。不過項羽敗后,項佗以西楚碭郡長的身份歸順劉邦,并被封平皋侯 ,最終得以善終。
10、項聲
楚漢爭霸時,項聲隨項羽征戰。公元前 204 年,他與龍且一同率領十萬大軍討伐叛楚的英布,大破英布軍,英布從小路逃走投奔劉邦。公元前 203 年,齊王田廣向楚軍求援,項聲又隨龍且等率領楚軍號稱二十萬救援,結果龍且因輕敵在濰水被韓信用計擊敗戰死,楚軍幾乎全軍覆沒。之后漢軍背約追擊項羽,韓信率領三十萬大軍從齊南下,先鋒灌嬰渡過淮河,攻下楚國大片地區。項羽讓項聲與薛公、郯公率軍重新平定淮北,灌嬰又率軍重新渡過淮河反擊,在下邳打敗項聲,斬殺薛公。項聲未參加垓下之戰,最終下落不明,有傳聞說他戰死或隱居,甚至自殺,但均無確鑿史料證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