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昨天(4月7日)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50%關稅,疊加此前稅率,部分商品對美出口綜合稅率或高達104%。可以說,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注定失敗,特朗普的做法明顯就是已經無牌可打。本來對中國已經加長了30%以上的關稅,都沒有令中國屈服,即使再加增50%的關稅,中國就會屈服嗎?顯然,特朗普的政策注定會失敗,畢竟這種“經濟對撞”策略看似強硬,實則暴露了美國三大致命弱點。
1. 供應鏈替代的“不可能任務”
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全工業門類的國家,生產了全球90%的工業品。即便美國強行脫鉤,重建供應鏈需數年時間,而在此期間,全球商人仍會通過轉口貿易甚至灰色渠道將中國商品輸入美國,特朗普政府根本無法封鎖全球貿易網絡。
2. 美國經濟結構“虛胖”的致命傷
美國的核心資產是金融和股市,而中國錨定的是實體經濟。4月初中國“國家隊”(中央匯金、中國誠通等)迅速增持穩市場,而美國卻因關稅恐慌導致美股單日蒸發3萬億美元,納斯達克跌入技術性熊市。若貿易戰持續,美元信用將進一步受損,而中國卻能依靠內需和工業韌性緩沖沖擊。
3. 盟友反水與全球孤立
特朗普的“無差別關稅”連盟友也不放過,歐盟、日韓均表態反制。澳大利亞總理直言“這絕非友邦之舉”,泰國學者更嘲諷“做美國盟友比做對手更慘”。這種“全球樹敵”的策略只會加速去美元化,推動各國與中國深化合作。
而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的“反制武器庫”:穩、快、狠,面對特朗普的挑釁,中國已亮出三張王牌:
1.對等加稅,直擊美國痛點。
中國宣布對所有美國商品加征34%關稅,并同步制裁6家美企、限制稀土出口。美國消費者將直面物價飆升,摩根大通預計每個家庭年支出增加1700美元。
2. “一帶一路”與東盟替代市場
2024年中國對東盟出口增長18%,中歐班列開行量創新高。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反而加速了中國供應鏈的全球化布局,削弱美國市場依賴性。
3. 科技突圍與內需驅動
中國通過國產芯片替代、新能源產業升級等手段對沖科技封鎖。同時,14億人口的內需市場成為“壓艙石”,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超美國。
那么,誰才是關稅戰的終極輸家?首先看美國:滯脹危機與霸權瓦解。高盛已將2025年美國GDP增速預期從2.2%下調至1.7%。若通脹與衰退并行,美聯儲將陷入“救市還是控通脹”的兩難,而特朗普的“制造業回流”口號終成泡影——畢竟,美國連口罩產能都曾依賴中國。
再看中國:短期陣痛,長期升級。盡管出口承壓,但中國可通過“內循環+高端制造”轉型化解風險。反觀美國,失去中國廉價商品后,底層民眾的生活成本危機可能引發社會動蕩。
最后看全球:多邊貿易體系崩塌。
WTO規則已被特朗普單邊主義撕碎,各國或將被迫“選邊站”。但歷史證明,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曾加劇大蕭條,而今天特朗普正重蹈覆轍。
因此,一場沒有贏家的“經濟懦夫游戲”。
特朗普的關稅戰本質是一場“看誰先眨眼”的賭局,但他低估了中國的工業底牌與戰略定力。正如1950年毛澤東所言:“他們要打多久,我們就打多久!” 如今,中國手握全球供應鏈命脈,而美國卻可能因這場“經濟自殺”加速霸權衰落。最終,特朗普的“關稅核爆”或將炸毀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自己搖搖欲墜的經濟基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