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歷“黑色星期一”之后,多國政府緊急出手。4月7日晚間,中央匯金、中國國新、中國誠通等多家央企相繼宣布增持中國股票資產。
4月8日早間,中央匯金更是罕見盤前發聲,明確了自己是資本市場上的“國家隊”,發揮著類“平準基金”作用。央行亦表示,必要時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
除了央企出手增持,多家上市公司也紛紛發布增持、回購公告,彰顯對A股的信心。對此,長江證券研究所宏觀首席分析師于博認為,我國有足夠的底氣和政策儲備,應對外部沖擊。
于博分析到,根據第三方機構PIIE的測算,美國對所有貿易伙伴的商品和服務進口加征10%關稅并引發反擊可能直接導致2025年、2026年美國通脹分別上升約1.3、0.5個百分點,并拖累GDP增速下降約0.4、0.9個百分點,換言之,美國經濟“滯脹”風險將明顯升溫。而從此前美聯儲3月議息會議公布的經濟預測看,不僅下修了增長預期,還上修了通脹預期,意味著美聯儲同樣擔心美國經濟“滯脹”風險。而“滯脹”則是股票市場最不愿意看到的經濟前景之一,意味著不僅分子端增長乏力,分母端名義利率高企也將令估值承壓。事實上,特朗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發布后,市場避險情緒顯著升溫,10年期美債利率下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飆升至2020年4月下旬以來最高水平,美國三大指數領跌全球主要股指,納斯達克指數、標普500、道瓊斯工業指數4月7日收盤價較4月2日分別下跌11.4%、10.7%、10.1%。
他認為,盡管2018年貿易摩擦后美國頻頻通過關稅等貿易制裁手段試圖壓制中國出口,但我國通過降低美國貿易比重、轉口貿易等方式積極應對,實現了出口份額的逆勢提升,減弱了美國貿易制裁的負面影響。世界貿易組織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占全球比例從2018年的12.8%升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14.5%,而對美出口占比則從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展現出中國經濟的韌性。
此外,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均強調“…穩住樓市股市,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在于博看來,股市、樓市作為居民財富蓄水池,其財富效應有利于穩定預期、提振消費。
更值得期待的是,李強總理3月23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開幕式上明確表示:我國已為可能出現的“外部超預期沖擊”做好充分準備,必要時將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以保障經濟平穩運行。這或意味著,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大超預期之下,除用好“兩新”支持、“兩重”建設等存量政策外,民生及消費支持政策、降準降息、出臺更多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樓市股市等增量政策可能也會陸續落地。(CIS)
中國基金報:報道基金關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系人:于先生(電話:0755-8246867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