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曹宇悅 趙苑旨)“一個多月前胸痛悶脹、痰多、喉癢,現在這些癥狀應該得到了有效緩解,肺氣虛弱、氣滯血瘀、痰濕阻滯也有所好轉。”4月6日,在武漢市肺科醫院,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臨床特聘專家羅愚通過雙手診脈精準地說出了患者的癥狀,令患者頻頻點頭、表示嘆服。羅愚教授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他的絕活是“左右手同時給患者診脈”,這樣得到的患者信息更為全面。
“中醫傳統的診脈方式是單手把脈,三指下壓于手的‘寸關尺’部上,這種方式已經延續數千年。通常是醫生先用自己的左手給患者的右手診脈,再用自己的右手給患者左手診脈。”而羅愚首創全景脈學體系,通過雙手同時給患者的左右手切脈,打破了以往左手診斷心肝腎、右手診斷肺脾胃以及命門的定式。
4月6日,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特聘專家羅愚(右二)在武漢市肺科醫院為患者診脈。醫院供圖
“全景脈學體系是我在30多年的臨床實踐中逐步摸索出的一套簡單、實用、效佳的診療方法,其核心在于‘全景’。”羅愚介紹,較之單手把脈,這種切脈方式所得到的患者身體信息更多、更全面,所得的診斷結果能夠實現客觀化和數據化。雙手搭脈時,患者身體各個器官的狀態通過脈搏的跳動頻率、順滑感、凹凸感、顆粒感等信息一并匯總,形成醫生對患者身體狀態的“全景式”綜合感知。
羅愚表示,“通過雙手切脈,醫生可以通過脈象判斷患者的綜合體質,甚至推斷出患者將來易患什么疾病。全景脈學體系能夠有力地發揮中醫‘治未病’的特色,讓更多的疾病更早得到診斷,得到有效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