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4期 總第815期
尹派趙腔
——論趙志剛的聲腔藝術特色
文/藍 天
越劇《屈原》片段
越劇《何文秀》片段
我和趙志剛相識多年,先后合作了越劇《家》《屈原·獨吟》《藜齋殘夢》《紅色娘子軍》《趙氏孤兒》和星·雜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偽裝者》等10多部越劇作品。在多年的合作中,應當說我對他的聲音、唱法是有一定了解和研究的,也很有感觸。所以我談論“尹派趙腔”是既有創作實踐,也有理論總結的。
越劇《屈原·獨吟》飾屈原
“尹派趙腔”出自尹派,但趙志剛在50年從藝經歷中對不同角色、不同唱段的塑造,已經形成了鮮明的自身風格和體系。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趙志剛對于越劇,尤其是越劇男女合演最大的貢獻之一。
越劇《家》飾高覺新
我和趙志剛的合作始于20年前的越劇《家》。這要感謝我的四川同鄉、兩位導演田蔓莎老師和余琛老師的牽線,讓我接到趙志剛的邀請。在此之前,我尚未接觸過越劇作曲領域。因此,當我接到趙志剛的邀請時,既感驚訝,又頗忐忑。但趙志剛一直以來都是我欽佩和認同的藝術家,對于這樣的邀約,我自然不會放棄。
越劇《家》飾高覺新
越劇《家》是一次充滿挑戰又相當愉快的合作。趙志剛憑借該劇獲得了第2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榜首。劇中的許多唱段也成為“新經典”,廣為傳唱。然而,事實上,《家》是我擔任越劇作曲的第一部作品。正是因為《家》,我和越劇結緣,也和上海結緣。如果沒有這出戲,我可能至今還在四川寫川劇。因為越劇《家》,我和趙志剛從遠隔千山萬水的惺惺相惜,變成了攜手探索藝術創新的“鐵哥們”。相同的藝術理念和追求,促成了我們之后20多年越來越緊密的合作。關于趙志剛和他的唱腔,我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
首先,趙志剛擁有極佳的天賦條件,并善于發揮自身優勢。
越劇《趙氏孤兒》飾程嬰
趙志剛的聲音圓潤、松弛,音域很寬,聲音穿透力強,而且張弛有度。由于他的唱功扎實、唱法很講究,所以極具感染力。即使只是通過老式卡帶欣賞他的唱段,也足以令人心醉。而我最初也是通過卡帶中的聲音“認識”趙志剛的。任何一名作曲工作者都會希望有一個好的聲音將自己創作的作品盡可能完美地呈現。而趙志剛這樣的好演員,正是我夢寐以求的合作者。
一副好嗓子,是難得的天賦。更難得的是,趙志剛善于發揮、利用這種天賦。他是一位有追求、不斷突破自我的藝術家,特別注重在唱功、唱法上下功夫。他的吞吐音很有特色,在強弱控制方面,至今,我還沒有發現越劇界有哪位男演員能比他做得更細膩、更講究。趙志剛是一位特別“講究”的演員——對待表演和唱腔都是如此。他善于利用純熟的演唱技巧雕琢唱腔,包括運氣吐字、小腔的處理。他繼承了尹派唱腔“字字送聽”的特色,每一個字的字頭、字腹、字尾都很清晰。聽他的演唱完全不需要字幕提示,這一點也是現在很多青年演員不容易做到的。正因為如此,他的唱腔很有韻味。他又注重“以情帶聲”,根據角色性格處理唱腔。因此他的演唱富有感情,感染力強。我們有些演員雖然技巧很純熟、嗓音條件也好,但唯獨在情感和角色理解上稍有欠缺。因此在他們的演唱中,我能聽到聲音,但沒有聽到音樂。而趙志剛的演唱是既有聲音又飽含感情的。這是他區別于一般演員,能被稱為大藝術家的最重要一點。
越劇《藜齋殘夢》趙志剛(中)飾沙耆, 陳萍(左)飾孫佩鈞 ,趙海英(右)飾喬伊絲
不得不感慨,嗓音條件好是天生的,對演員而言是無比幸運的。但只有好嗓子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會運用、會琢磨,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其次,趙志剛對于男女合演的唱腔設計有思考、有實踐。
星·雜劇《偽裝者》飾明樓
音樂聲腔要形成獨特的體系是非常不容易的。眾所周知,因為男性和女性聲帶構造的差異,男女聲存在著自然音高上的差異。這種差異一般是四度到五度。同時,男女演員在聲音特質、表演氣質上有不同,也會對聲線的差異造成影響。如何處理男女聲在同一出戲、同一段唱中的關系,是男女合演獲得持續性、突破性發展必須攻克的課題。
星·雜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飾李俠
從作曲角度來說,我們可以從旋律、弦法方面做一些技術上的處理、調整,使其融合、和諧。但是,這往往需要和演員共同商討完成。因為同一段唱腔,不同演員演唱的效果可能天差地別,這和每個人的自身條件有莫大關系。
趙志剛之所以是一位特別受作曲、唱腔設計歡迎的合作者,因為他有想法,會主動參與唱腔設計,而且經常能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閃光的點子。這在演員中是比較少見的,因此更為難得。他的許多經典唱段、旋律都是和唱腔設計共同完成的。因為作為演員,他最知道自己的聲音特點,音區、音色的長處和短處,如何揚長避短,發揮得更好。例如,趙志剛的中音區最有特色,有磁性、悅耳動聽。所以在設計唱腔過程中,他也會充分利用這一音區,以發揮自己的優勢。當然,這不是天然而成的,而是通過演繹無數劇目,經歷無數次實踐逐漸積累和總結出來的,包括從失敗中汲取的教訓。
星·雜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飾李俠
最后,我想說的是,經過50年的舞臺實踐和探索,趙志剛的聲腔藝術已經自成體系,并在他的各類創作中一以貫之地呈現,稱為“尹派趙腔”當之無愧。
他的聲腔也是當下越劇男演員中最好的——不是之一,而是唯一。“尹派趙腔”根植于由越劇宗師尹桂芳大師創造的尹派,充分吸收并發揚了尹派唱腔細膩婉轉的特色,但是對女聲唱腔有了重大突破,形成了“柔中帶剛”“醇厚寬廣”的特色,表現力強,可以塑造性格、身份差異極大的角色,拓展了越劇男女合演的題材范圍。如今,他也有了很多學生,在傳承發展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因此,“尹派趙腔”對于越劇的貢獻,尤其是越劇男女合演的貢獻,必將在越劇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者系一級作曲、中國戲曲音樂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戲劇》雜志訂閱:
國內統一刊號:CN11-1767/J,郵發代號:2—3,國外代碼:M30。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也可直接向編輯部訂閱。
責任編輯 羅松
設計制作 尹明鈺
主管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主辦 中國戲劇家協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