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林海雪原的守望者
內蒙古日報記者 安寅東 呼倫貝爾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春鶯
在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與俄羅斯石勒喀河交匯處的黑龍江源頭,坐落著我國唯一常住人口為零的鄉鎮——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恩和哈達鎮。在這片年平均氣溫零下3攝氏度、最低可達零下57攝氏度的極寒之地上,自1995年起,便有一群人堅守著祖國216公里的邊境線和5895平方公里原始森林。他們的故事,不僅是忠誠的寫照,更是對職責與使命的深刻詮釋。
4月初的恩和哈達仍被冰雪覆蓋,層疊的霧凇林海與銀裝素裹的遠山構成水墨畫卷。畫卷中,素有“北疆第一所”之稱的呼倫貝爾邊境管理支隊恩和哈達邊境派出所巍然屹立。
駐守在這里的移民管理警察隊伍由原武警部隊轉隸而來,他們依然遵循準軍事化管理標準,堅持每日隊列訓練和邊境巡邏。面對長達180天的界河冰封期,非法越境、違規捕撈等風險時刻考驗著他們的警覺。
雖然我區近兩年大力實施邊境區水電路訊一體化建設,但在恩和哈達5895公里的邊境管理區,信號暢通僅限辦公區域,民警們每次巡邊前都要做好充足準備。車輛制動系統因低溫凍結是常見問題,但經驗豐富的民警們總能迅速解決,確保巡邊任務順利進行。
3月20日正值春分,界河邊寒風刺骨,雪花拍打在他們臉上、身上,這種惡劣天氣對他們來說早已習以為常。相比低至零下50多攝氏度的極寒,這樣的天氣算是溫和的。江蘇籍民警方政臉上凍出白斑,但他不以為意,隨手抓起雪搓臉。教導員左彬欣慰地說:“這些南方來的民警剛來時缺乏經驗,經過鍛煉后逐漸適應了。”
恩和哈達邊境派出所的民警們親如家人,共同應對著各種困難。民警陳向軍主動承擔起照顧全隊伙食的任務,豐富了大家的生活。蔡培和方政在2019年轉隸分配到恩和哈達,他們表示:“我們把這份工作當成事業來完成!”左彬有20年軍齡,2021年主動申請調至恩和哈達,創建榮譽室、蔬菜棚,并養了30只雞,極大改善了生活條件。
2024年8月17日4時30分,左彬、苗旭、方政、牟東印驅車出門巡邊。他們要去巡邊的地方,是距辦公地點210公里的127界碑處,除120公里的水泥路外,剩余90公里是非整修路段。其中,長有一公里的彎路彎彎相連綿延不絕。直到臨近中午,車子拐過新彎后,界碑赫然在望。界碑既是邊境的分界點,也是祖國主權的象征。左彬領著隊伍把界碑仔細擦抹一遍后,一筆一劃給界碑補色。
呼倫貝爾邊境管理支隊組織的緊急拉練,是邊境系統的常規動作,考驗著每一位戍邊人的意志力。從深夜到凌晨,再于清晨出發執行任務,這樣的日子對邊境警察而言已是家常便飯。盡管面臨重重困難,但他們始終堅信“苦地方、累地方,建功立業好地方”。夜幕降臨,行駛在回程路上,巡邏警車的紅藍警燈劃破暗夜,“日見警徽夜見燈”,新的征程已然開啟。
來源:內蒙古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