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老師是傳播希望的火種,不該被歧視。
——女同事說
點贊、推薦,順便★標俺們
四舍五入做新東方精神股東!
最近,最受關注的電影之一一定是由趙麗穎和蘭西雅等主演的《向陽·花》。
在影片中,由趙麗穎飾演的高月香和由蘭西雅飾演的聾啞人黑妹是獄友。高月香因為女兒失聰,自學過手語,便和黑妹成為了好朋友。
她們出獄后互幫互助,像堅韌的花朵一樣努力活下去。
圖源:網絡
高月香和蘭西雅都是有“身體缺陷”的普通人,這部影片把鏡頭對準她們,讓這些“失語者”的困境被看見。
今天,同樣也想帶大家了解一個小眾的、“失語”的、被“歧視”的專業——特殊教育。
插播廣告:我們新書上市啦
各位新東方的精神股東、親朋好友~#新東方高校鑒賞系列出版啦!!!
書中收錄了新東方官微發布過的百所大學文章,985、211、雙一流,特定領域表現卓越的院校應有盡有適合中學學子,更適合校友收藏~
歡迎點擊購買《贏在報考》,百所高校任你挑!
01
被“嫌棄”的專業
“你怎么選這個專業,真晦氣。”
“抓緊時間換一個工作吧,別干這個時間久了,把自己弄得都不正常了。”
“你還沒結婚,干這個萬一以后受影響怎么辦?”
“你們做這個,只能租我們這兒最偏的房子,不要影響其他人。”
無論人們承認與否,職業歧視始終存在。
只不過有一些已經被看見,被理解,比如我們之前介紹過的殯葬和法醫。
還有一些,卻是隱形的,比如特殊教育專業。
這是一個十分小眾的專業。
可能很多人到現在才第一次聽說、了解到它。
特殊教育專業是教育學大類下的一級學科,基本修業年限為4年,畢業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它是一門使用一般的或經過特別設計的課程、教材、教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設備,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進行的旨在達到一般和特殊培養目標的教育專業。
換句話說,這個專業主要的培養方向,就是進行特殊教育的老師。
而這,也恰恰成為了特殊教育專業被歧視的原因。
在相對狹義的觀念中,特殊兒童指的是在身心發展上有缺陷的兒童,包括智力殘疾、聽力殘疾、視力殘疾、肢體殘疾、言語障礙、情緒和行為障礙、多重殘疾、自閉癥(孤獨癥)、阿斯伯格綜合癥等多種類型。
他們因為發展上的缺陷,很難到普通的學校上課和讀書。
一方面是可能跟不上授課節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來自公眾的擔憂和偏見:
害怕孩子和他們一起學習會變傻,害怕這種疾病會傳染。
而這種偏見,又在潛移默化中,轉移到了特殊教育專業以及行業從業者身上。
但其實,特殊教育專業是一門十分嚴謹且科學的學科。
特殊教育專業的課程分為三部分:通識教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
通識教育方面不再多說,和其他專業沒有差異。
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中文、數學、英語、特殊教育學、小學心理學、小學班隊原理與實踐、中國特殊教育史、外國特殊教育史等。
專業方向課則有特殊兒童的生理與病理、特殊教育導論、盲童心理與教育、聾童心理與教育、弱智兒童心理與教育、發展障礙兒童教育、行為矯正技術等。
根據學校培養重心的不同,這些課程也會略有差異。
值得關注的一點,是特殊教育專業雖然名為“教育”,但也會接觸到與心理學和醫學有關的內容,比如統計、數據分析等等,所以想要報考這個專業的同學,在選擇的時候要做好心理準備。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因為接觸到的孩子中,可能會有一部分學生有聽力障礙,所以如果想要在畢業后更順暢地和孩子們進行溝通和交流,自學手語十分必要。
02
考驗
真正的考驗,從就業開始。
曾看到有人提問:做特殊教育,會比做幼師還難嗎?
下面回答:幼師只是面對低齡的兒童,而特殊教育,你根本想象不到自己會面對什么。
比如說,被打。
有一部分特殊兒童不具備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他們會在某一個時刻,毫無預兆地突然爆發,苦惱,或者動手打人。
大部分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防打心得”:提前預判、身體控制、不斷溝通。
主打眼疾手快。
此外,因為缺少自控能力,所以在上課的時候會有很多“突然情況”。
比如上課上一半突然離開座位、跑出教室,突然開始大哭,或者突然尿在了褲子里。
這些事情,都需要老師去處理。
與上述這些問題相比,更考驗人的,是耐心。
同樣的幾個漢字、幾個動作 、幾個數字,可能普通的孩子一天就學會了。
但特殊兒童或許要學一個月、兩個月,甚至更久。
而這里所說的“學會”很多時候也只是暫時性的。可能狀態好,就會,狀態不好,就不行。一直反反復復。
想一想,網絡上那些因為輔導孩子作業被氣哭的父母,就能知道這件事有多么不容易,多么考驗耐心。
而這,卻是特殊教育老師每天都要做的事。
說到這里感覺又在勸退了......
不是,沒有!
特殊教育其實也有自己的優勢。
比如普通學校的帶課老師,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會在20-30名左右,而特殊教育學校則普遍一個老師帶2-3名學生。
此外,特殊教育老師沒有升學壓力,加班很少,雙休和法定節假日從不耽誤,還有特殊教育津貼。
下面來說說特殊教育專業的就業渠道。
首選當然是進入特殊教育學校或普通學校,成為一名老師。
這里的老師分為兩類。
一類是剛才介紹過的特殊教育老師。
一類則是融合教育老師(影子老師)。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融合教育指的是將身心障礙兒童和普通兒童放在同一間教室一起學習的方式。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提高特殊兒童對普通學校的適應能力。
而融合教育老師要做的事,就是幫助學生遵守班級規則,完成作業,管理學生行為,搭建起家長和授課老師的橋梁,做好多方面的溝通工作。
這個崗位的薪資普遍受服務內容影響較大。
大部分都與特殊教育老師薪資齊平,部分融合教育老師會受學生家長聘請提供一對一服務,薪資則會更高。
除了成為特殊教育老師和融合教育老師以外,特殊教育的學生們也可以進入相應的福利機構,從事特殊教育相關的理論研究、心理疏導和康復訓練等工作。
如果不想從事特殊教育有關的工作,還可以發揮自己在手語方面的特長,到電視臺做手語新聞主持。
Em......
如果選擇這個就業方向的話,祝你不會遇到朱廣權哈哈哈哈(bushi~
03
困境和希望
特殊教育行業,發展的十分艱難。
首先,師資力量明顯不足。
據國家統計局2007年發布的《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我國6-14歲學齡殘疾兒童為246萬人。
這其中不包括擁有閱讀障礙、書寫障礙、情緒情感障礙、言語障礙、行為困擾、心理健康問題的兒童。
同時,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特殊教育在校生有91.2萬人,而特殊教育專任教師,僅有7.70萬人。
而根據《公報》顯示,91.2W在校生中,有34.12萬是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其他50W+學生采用的則是送讀(老師到學生家里授課)及隨讀(跟隨普通學生班級一起上課)的授課形式。
通常情況下,上門送讀的老師隊伍,都是由特殊教育的專任老師和義工組成。
這其中的壓力,不言而喻。
這樣的情況,就會帶來第二個問題:人員流失。
“不適合應屆生。”“沒耐心的別來。”“家長不同意。”
在關于“勸退特殊教育專業”的貼子下面,類似的內容比比皆是。
對授課老師的極高要求,上課需要面對的巨大心理壓力,以及不足以抵消這份壓力的薪資待遇。在這樣的多面夾擊下,許多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就轉行,只把它當做是最后的退路,“實在不行養老用”。
與此同時,社會和老一輩人們對特殊兒童的偏見,也加劇了人員流失的速度。
曾有特殊兒童康復學校的老師介紹,速度最快的一名老師,五天就離職了。
原因是:家庭方面給與了太大的壓力。
與之相對比的,是很多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們,正在用心熱愛著那些孩子,熱愛著自己的工作。
他們可以理解特殊兒童父母的不易。
所以即使被孩子打、罵,也不會發脾氣,只會在下班后,自己去處理這些情緒。
他們不是不敢生氣,而是不想因為自己的情緒,去進一步影響孩子,加深孩子們的錯誤認知。
他們見過了各種各樣的家庭,形形色色的孩子,然后在這條特殊教育的路上不斷前行,不斷研究更適合特殊兒童的教育方法。
總有人覺得,特教老師只是幫助孩子認字、識數。
可事實上,他們所做的,是靠自己的耐心和專業,將一個又一個特殊兒童,推回到普通人生活的軌跡上。
讓他們可以自理,更可以自立。
他們,是傳播希望的火種,不該被歧視。
隨著國家對特殊人群以及特殊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多的特殊教育機構不斷出現。
特殊兒童和特殊教育行業也開始逐步走到了人們的視線中。
過去的種種偏見,隨著了解的加深在逐漸消退。
雖然行業改變的速度不夠快,偏見也依舊存在,但至少,讓人們有了期待未來的理由。
這讓人想起了網絡上常常看到的那個故事:
余華等人踢球,卻讓史鐵生當守門員。
然后,史鐵生就在自己的書里“吐槽”:余華沒有把我當殘疾人,也沒把我當成人。
不是每一個“史鐵生”都能遇到屬于自己的“余華”。
但至少,不要去歧視,這些最有可能成為余華的人,好嗎?
(好的)
參考資料:
1.深度試驗站:特殊教育:困境與希望交織中前行
2.殘疾人研究:鄧猛等 | 我國特殊教育對象范圍演進及理論范式變遷
每日互動
你身邊有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嗎?
評論區告訴我8~
面對小朋友,新東方有編程、美術、機器人、科學等素質課程,也有口才、寫字、腦力、故事表演等素養課程,還有游學營地喔;
面對高中生、大學生,有留學咨詢、出國考試、大學四六級、考研、專升本、成人英語;
反正,我們提供全程體系化教育教學解決方案,只要是你想學的,我們都有(嘻~)
有需要歡迎點擊下方小程序,將有專人和您聯系解答~
更多好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