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本弱,為母則剛?!?/strong>
可誰能想到,一位暈倒的媽媽,竟是被自己1歲3個月的寶寶“剛”了一把?
那天下午,她像往常一樣陪孩子在圍欄里玩耍,手機放下的瞬間,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地。
孩子以為媽媽在睡覺,拉拉衣角、咿呀叫喚,卻始終得不到回應。
情急之下,這個連路都走不穩的小家伙,竟翻出圍欄跌跌撞撞搬救兵——找爺爺、拉奶奶,硬是把全家人的心揪成了一團亂麻。
有人說這是“母子連心”,也有人說“孩子是媽媽的守護神”,但這場驚心動魄的救援背后,藏著所有獨自帶娃的媽媽們最怕的隱痛……
媽媽也沒有想到,1歲3個月的寶寶,救了自己一命。
媽媽在房間里帶寶寶玩耍,玩手機玩累了,她就把手機放下來,想休息一下。
突然,媽媽卻“眼前一黑”,直接暈倒了。
起初,寶寶以為媽媽是困了累了,躺下來睡覺。
可寶寶拉了媽媽的衣服,又喊了好久,媽媽都沒有反應,寶寶就開始著急了。
情急之下,寶寶自己一個人直接爬出了圍欄,去找爺爺了。
爺爺跟著寶寶過來,看到兒媳(女子)躺在護欄里睡覺,以為她是睡著了,也沒有仔細看。
爺爺平時很注重兒媳的隱私,一般不進她的臥室,所以他也沒靠近看。
但看著媽媽還沒有醒過來,寶寶又去廚房找奶奶。
奶奶在廚房忙活,以為沒人陪寶寶玩,就抱了抱他,還幫他換了尿不濕。
但寶寶還是一直哭個不停,奶奶才把他抱進臥室,才發現媽媽躺在護欄里面。
靠近觀察了一下,奶奶才意識到不對勁,趕緊喊來了爺爺,打電話喊了120,又打電話給寶寶的爸爸。
120在電話里,知道奶奶,看看女子還有沒有呼吸很心跳,奶奶是老人,對這些根本不懂,很擔心。
好在女子只是昏倒,呼吸心跳都有。
120來了之后,確定女子沒有生命危險之后,等孩子他爸回到家,才一起去醫院。
醫生解釋,這應該是神經反射性昏厥,身體并沒有大礙,觀察一下就好。
媽媽也沒有想到,救了自己的,竟然是1歲多的寶寶,心疼又很寬慰……
這種感覺,或許等女生當了媽媽才知道。
真的,有孩子的人,和沒孩子的,那種對孩子的喜歡,是不一樣的。
“看完直接淚崩!我產后低血糖暈倒過,當時孩子才8個月,只會坐在我身上哭。
后來裝了監控報警器,現在想想都后怕……獨自帶娃的姐妹,千萬別覺得自己能扛,安全措施一定要做足!”
“別說媽媽了,我一個大男人帶女兒都提心吊膽。
上次切菜劃破手,女兒嚇得把整卷紙巾都糊我手上。建議家里裝個緊急呼叫按鈕,老人小孩都能一鍵求救?!?/p>
“神經反射性暈厥聽著輕巧,但萬一磕到頭部或孩子發生意外呢?
家里至少要保證一個清醒的成年人能隨時響應,獨自帶娃的可以試試‘鄰里互助群’,關鍵時刻能救命!”
一個人帶娃或者生活,怎么保證安全?
僥幸心理,才是獨居帶娃的第一殺手。事件看似溫馨,實則暴露了太多隱患——爺爺因“隱私”沒進房查看,奶奶忙于家務沒及時察覺,若寶寶翻圍欄時摔傷呢?若120來得再晚些呢?
和鄰居約定“暗號敲墻”求救,家族群設“每兩小時報平安”機制。
身體信號,長期疲憊、頭暈的寶媽務必做心電圖和血糖篩查,別把“為母則剛”當逞強借口!
有人說“為母則剛”,但真正的“剛”,是承認脆弱、提前防備。孩子救媽媽是奇跡,但我們不能把命押在奇跡上。
遠親不如近鄰。
在這個獨居、獨帶娃成常態的時代,與其指望“母子連心”的玄學,不如把急救電話設成快捷鍵,給鄰居送籃水果混個臉熟,教會孩子按智能手表SOS鍵。
安全從來不是“我會小心”,而是“萬一出事,我能被看見”。
就像事件里的奶奶,若沒有寶寶的執著哭喊,后果不堪設想。
最后送一句寶媽圈流行的話: “當媽后,我敢病、敢死嗎?不敢!所以,我必須活得比誰都周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