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是抗美援朝、讓新中國取得了在國際社會的發言權;可是,新中國第一次在國際社會上發聲是什么時間呢?是萬隆會議。
朝鮮戰爭后,在中國人民勝利的鼓舞下,亞非國家反帝反殖民主義的運動空前高漲起來,要求同中國建立關系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那時,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漸成占世界人口一半的亞非國家的共識。
1955年1月,印度尼西亞(印尼)總理致函周總理,代表5個發起國——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印尼、巴基斯坦,邀請中國政府參加4月18至24日在印尼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
這是二戰后是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大規模國際盛會。這次會議,參會國家有29個。其中,與中國建交的只有6個國家,其余23個大都同臺灣的國民黨政府保持“外交關系”。
新中國決定派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率團出席會議。中共參加這次會議,勢必在亞非地區乃至全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美國和蔣介石害怕出現這種局面,千方百計進行阻撓和破壞。
當時,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實行封鎖,國內無大型客機,并且也沒有飛往印尼的國際航線,只能租用外國航空公司的飛機。經過與印度國際航空公司洽談,決定租用其“克什米爾公主號”客機。
當時商定,4月11日、該飛機先作為正常航班飛抵香港。然后,再改為中國代表團的包機,下午1時從香港啟德機場、載著周總理率隊的中國代表團出發,飛往印尼。
1955年4月16日上午,總理現身新加坡加冷機場
萬隆會議期間的周總理
總理抵達萬隆機場
為了保密起見,新華社直到中國代表團出發之前(1955年4月6日)才發布消息。國民黨特務得知這一消息后,提前以五十萬港幣買通了機場的清潔工周駒,讓他將一枚炸彈放到飛機上。
事實上,總理已提前得到絕密情報,知道國民黨特務要往飛機上放炸彈,也讓工作人員通過香港當局通知了印航的經理,請他們務必嚴加防范。因此,當“克什米爾公主號”到達香港啟德機場后,香港政府即派警察警戒飛機四周,不允許無關人員接近飛機。
印航的經理也親自監督例行服務和行李運送,讓中國民航飛機上的乘客落地就直接登上了“克什米爾公主號”。結果,炸彈還是被放到了飛機上。因為,一個身材瘦小、長相普通的清潔工還是被忽視了。就是這個清潔工,將臺灣特工交給他的美制牙膏形塑膠炸彈放到飛機機翼的起落架縫隙中。
最終,除3名機組人員外,機上的11名乘客(中方代表團人員和記者)全部遇難。慶幸的是,總理聽從了毛主席的建議。剛剛闌尾炎手術以后的他,先在昆明休養了兩天,接下來、計劃應緬甸總理烏努的邀請,到緬甸前首都仰光、商議一下萬隆會議的提案,然后坐烏努的專機去印尼。
周總理參加萬隆會議
總理與巴基斯坦總理穆罕默德·阿里及其夫人合影
總理在萬隆會議上
總理在萬隆會議上
克什米爾公主號爆炸后,多人建議總理放棄參加萬隆會議。但總理堅持要去,說“臨陣不換將”。出發前,總理給鄧穎超寫了那封“昆明回信”,信中說:“文仗如武仗,不能無危險。”
就這樣,關鍵時刻、總理表現出了大智大勇。他不改行程,領團參加了這次會議,讓世界了解了新中國,新中國的國際形象從此開始樹立了起來。
如果說,抗美援朝、讓新中國取得了在國際社會的發言權;那么,萬隆會議、就是新中國第一次對國際社會發聲講話。從此,新中國登上了國際舞臺、在國際社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