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38歲大齡剩女交往了1個月,明白了她剩下的原因。
38歲的她確實有點“剩”得有道理,但這道理,未必是錯的。
事情是這樣,陳浩和38歲的吳美玲是通過朋友認識,一開始,陳浩覺得吳美玲各方面條件都不錯:
她工作穩定,收入不低,長相中等偏上,性格溫和,談吐得體,生活習慣也不差。
不夸張地說,在她這個年紀的未婚女性里,她算是條件很可以的了。
但陳浩和吳美玲交往了一個月,逐漸發現了一些問題,非常現實。
這還真不是那種讓人當場退避三舍的大雷,而是細節上的種種,堆積起來,慢慢讓陳浩明白,吳美玲為什么會單身至今。
她的生活已經被自己安排得滿滿當當,容不下別人
38歲的吳美玲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模式,而且已經非常穩定。
工作日下班后,她要去健身房,一周三次。周末要去學花藝,或者和閨蜜們去喝個下午茶,偶爾還會報個短途旅行團。
她的時間安排得滴水不漏,精確到小時。
一開始陳浩覺得這樣挺好,說明她獨立,有自己的生活,不會天天纏著他。可后來發現,吳美玲根本沒有給戀愛留下空位。
有次陳浩想約她吃飯,她翻了翻日程表,說:“這周不行,周六有個書友會,周日下午要去漫展,下周也滿了。”
陳浩忍不住問:“那你談戀愛的時間怎么安排?”她笑笑,說:“如果遇到很合適的,應該能擠一擠吧。”
人和人的關系,不是擠出來的,而是自然而然地融進去的,吳美玲很明顯已經過慣了一個人的日子,不愿意調整。
戀愛只是她時間表上的一個選項而已,并不是生活的一部分。
她對感情的期待,早已變成了計算
38歲,這個年齡的女人,不再相信愛情至上了,她們更務實。
她會對你很好,但那種好,是克制的、精確的,不帶有年輕女孩那種撲面而來的熱情,是權衡之后的理性投入。
陳浩剛開始和吳美玲約會時,她表現得挺隨和,去哪兒吃飯、玩什么都可以。
但陳浩能明顯感覺到,她的隨和是一種策略——她只是在觀察,在試探,在思考是不是值得。
比如,有一次她提到一個共同認識的朋友,說:“你知道李輝嗎?他女朋友跟他在一起兩個月,后來發現他工資只有8千,還沒房,就分了。”
陳浩能理解她的現實,但這種算計感,讓人不太舒服,雖然戀愛里當然要考慮現實問題;
但如果一開始就充滿評估和衡量,那感情的溫度就很難升起來。
陳浩之前也相親過,他知道有些大齡單身女性,會焦慮,會降低標準,甚至會自我懷疑。
但吳美玲完全沒有,她比很多已婚女性還要自信。
她總說:“為什么要將就?一個人活得挺好的,我自己賺得也不少,我喜歡的東西,都能自己買。”
人到了一定年紀,越活越像自己,吳美玲的生活方式、價值觀、習慣,早已成型。
如果要改變,那不是談戀愛能解決的,而是要推翻重建,而她可能根本不想改變。
所以吳美玲不是被剩下的,她是主動選擇了剩下。
她不愿意再付出那么多
陳浩旁敲側擊問過吳美玲是不是受過什么感情創傷,吳美玲輕飄飄地回他:
“年輕的時候,談戀愛可以毫無保留地投入。但人年紀大了,會變得小心翼翼。”
陳浩聽完這話就明白了八九分了,有一個社會調查中也提到過,遭受情感創傷的女性有18.5%表示不想再談了。
有的說五年之內不想談戀愛,還有的說這輩子也不想談了。
但陳浩始終對這段感情有點舍不得,他只能問問DeepSeek,他把自己和吳美玲的各項條件輸入后,DeepSeek很快給了他答復:
用戶你好,根據你的描述,男39歲未婚,女38歲未婚,物質條件來說是匹配的。
女方不愿意繼續和男方深入交流,男方問如何才能得到女士的芳心。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男人至死是少年”,男方盡管39歲,但仍然期待得到少年般純粹的愛情。
女方是較為成熟的,更偏向于穩定和踏實,男方的到來其實是打破了女方構筑好的秩序。
綜合以上,建議您尋找年齡偏大的女性,最好在55歲以上,只有這個年齡的女士會認為39歲是少年。
并且她們已經普遍厭倦秩序了,例如劉曉慶女士,人越老越要談甜甜的戀愛。
希望該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