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暴跌,其實在大家預料之中。可為啥會暴跌,啥時候能止住,止跌后又會迎來啥行情?
這篇文章,我從三個方面給大伙捋一捋,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另外,文章最后部分的提示很關鍵,大家千萬別忽略。
一,為何暴跌?
其實之前我發文就提到,昨天港股壓力會很大。咱們就算加大操作力度,影響力也有限。
而且港股做空手段五花八門,想要穩定市場,難度比A股大多了。
昨天市場調整,一是前面提到的流動性危機引發的,二是港股帶來的負面影響。本質上,大家都在擔心流動性危機。
所以,只要解決流動性危機,暴跌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下午收盤前,中央匯金果斷出手,大盤瞬間回升50個點,直接用注入流動性的方式化解難題。
到了晚上,誠通和國新也發布通告。咱們既然敢于應對危機,自然早就做好了多手準備 。
二,暴跌何時結束?
大家最關心暴跌啥時候結束。這得看你咋定義暴跌,要是說就昨天開始的這輪暴跌,那結束得不會太久。
畢竟背后是不斷積累的流動性信心,等相關信息積累到一定程度,很快就能止跌。
這不,晚上都有人留意到富時A50開始漲了。不過說實話,玩富時A50指數期貨的人不多,參考意義有限。
從中概股走勢來看,現在也就是劇烈波動,中國資產的優勢沒凸顯出來,所以我說信心積累得慢慢來 。
想要徹底平息這場風波并不容易,眼下的問題,可不只是股市、經貿層面的,本質上是一場難以避免的博弈。
就像2016年那場危機,72名工程師隨尚未入列的052D出征,靠著無畏的勇氣以戰止戰。
如今博弈換了形式,央媽甚至盤中罕見秀實力,足以看出局勢復雜。
從GJD出手就能看出,咱們準備十分充分。華泰柏瑞等4只頭部滬深300ETF,合計成交505億,這力度相當大。
而且SWB還打算和美資廠商座談。種種跡象表明,咱們有備而來。接下來這段時間,正是布局的好時機,大家得清楚這一點。
至于后續還會不會暴跌,得看老川會不會瞎折騰。雙方現在互相打嘴仗,說什么別報復,就到這程度了,聽聽就算了 。
三,如何布局?
昨天有個新聞,不少公司明明不涉及外貿業務,卻也跟著股價下跌,這實在離譜。
對咱們普通股民來說,關鍵是當下怎么布局。股票一起下跌后,可不會一起漲回去,要是有這好事,大家就不會虧錢了。
關于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前兩天就講明白了——盯著機構動向!
機構心里門兒清哪些股票被錯殺了,有時候它們就是故意讓股價下跌,后續肯定會有所行動。
對普通散戶來說,最大難題不是老川加稅,而是和機構存在信息差。那怎么縮小這個差距呢?答案是緊盯機構行為。
有人覺得機構交易行為很難窺探,其實不然。如今計算機技術發達,量化分析十分普遍。
借助量化大模型,把交易數據分解、記錄、保存并對比,就能分析出機構資金的走向。
和散戶零散操作不同,機構資金交易連續性強、規模大,更容易分析。大家看下圖: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我用了十多年大數據系統里的「機構庫存」數據,它能反映機構資金的整體動向。
從圖上能明顯看出,「機構庫存」數據持續消失時,股價一路下跌;數據活躍時,股價持續上漲。
這說明股價持續上漲,靠的是機構大資金推動。只要能看到這個數據,就能掌握機構資金的走向。
有些股票下跌時,有機構兜底;有些沒有,最終走勢天差地別。大家看下面兩只股票:
左邊是鹽津鋪子,從圖里能看到,紅色框那段時間,股價跌了5.37%,感覺都快跌到啟動價位,后續似乎沒指望了。
可實際上,機構一直在參與交易,結果接下來五個交易日,股價漲了近20%。
右邊是甬矽電子,3月14日股價單日暴漲11%,但壓根沒有機構資金介入。
之后股價一路下跌,跌幅近10%,幾乎把當日漲幅全抹平了。 由此可見,炒股關鍵得看清機構的動向。
不管市場調不調整,緊跟機構,都能搶占先機。
真相雖殘酷,但不知真相更可怕。
今天就聊到這兒,關注老概,獲取不一樣的投資視角。
聲明:
這些內容是從網絡收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要是存在侵權,聯系我馬上刪除。
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
另外,不會推薦個股,不收會員,沒有社交群,和任何人都不存在利益往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