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江南三千里,家國情懷六百年。屯堡文化是隨著明代貴州建省與生俱來的文化血脈,蘊含著“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融合”的深刻內涵,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六百年光陰流轉,生活在安順的屯堡人將江南的溫婉與黔地的堅韌編織成獨特的文化密碼。地戲的鑼鼓聲在群山間回蕩,古老的地戲面具下,是年輕的面龐在演繹著新的故事。在傳統文化保護與旅游產業化發展的雙重命題下,屯堡人用創新的方式講述著古老的傳說,讓屯堡文化在新時代煥發著新生。
政策引領,文化保護傳承根基穩固
春日里,走進安順各屯堡村寨,沿著青石板路前行,飛檐下的雕花窗欞與石頭寨墻私語著舊時光,六百年前江淮故地的風物神韻在石縫光影里悄然流轉。
百堂地戲巡游
屯堡文化如何在現代化浪潮中守住根脈?政策保障與頂層設計的精準發力,正是激活六百年文化基因的關鍵支撐。
安順市屯堡文化風景名勝區管理處處長韋朝府介紹,近年來,安順市高度重視屯堡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依托《貴州省屯堡文化保護利用整體規劃》等方案的出臺實施,不僅匯聚專家學者,成立安順市屯堡文化學會等學術團體,深入開展屯堡文化資源普查調查,爭取省級文物經費80萬元,對300余個屯堡村寨進行細致調查。并且成立了“四普”工作專班,修訂《貴州省安順屯堡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制定《大明屯堡旅游度假區建設方案》等。同時,我市還積極開設屯堡講堂強化理論闡釋,收集整理出版“屯堡文叢”,進一步推動屯堡文化研究轉化和傳播推廣。
屯堡古村落——云山屯
非遺傳承是屯堡文化永續發展的核心。近年來,安順多維度推進屯堡文化振興:積極實施屯堡文化復興計劃、非遺傳承人申報和培訓計劃;打造安順古城屯堡文化一條街和天龍屯堡文化長廊工程;編寫《屯堡少兒地戲讀本》,通過兒童非遺培訓、非遺進校園等活動,帶動屯堡少兒地戲開展巡演,積極培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生代等等。
“我們堅持規劃引領、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在全面提升保護傳承水平中實現創新發展。”韋朝府說,安順還積極推進屯堡文化數據庫建設工作,運用大數據和科技手段,實現對文化遺產的開發性保護與利用。
創新驅動,非遺煥發時代活力
屯堡服飾以“鳳陽漢裝”聞名,婦女的頭飾、大袖長袍和繡花鞋極具辨識度。然而,傳統服飾的制作工藝復雜,與現代審美不同,年輕一代傳承動力不足。為破解這一難題,當地非遺傳承人積極探索改良技藝。
凌雨身穿屯堡旗袍參加文博會
“如何在保留鳳陽漢裝元素的同時,讓年輕人日常也愿意穿屯堡服飾?”屯堡服飾青年傳承人凌雨說,她最終將解題點放在了旗袍上。
在第五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凌雨帶著精心制作的鳳陽漢裝和屯堡旗袍驚艷亮相,一件件承載著歷史沉淀與現代創新的屯堡旗袍,大獲好評。
近年來,安順積極推動屯堡文化在新時代浪潮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非遺從博物館走進生活場景,以創新的技藝與傳播方式激活非遺生命力。
安順地戲《封神演義之哪吒鬧海》亮相貴陽越界影城
在熱門“打卡點”貴陽越界影城,安順地戲團隊帶著經典劇目《封神演義之哪吒鬧海》與正在熱映的電影《哪吒2》來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同框”;在安順經開區神駿大劇院,史詩歌舞類劇目《大明屯堡》常態化上演,再現明朝軍隊從奉旨南征,到遠離故土戍邊屯墾、扎根貴州的過程;徐霞客系列短視頻《徐霞客的安順奇緣》、紀錄片《家國屯堡》等影視作品,深入挖掘屯堡文化內涵,拓寬傳播渠道,一系列創新實踐成果豐碩。
為讓屯堡文化真正“活”起來,走進大眾生活,安順在文化創意領域也持續發力,積極打造系列屯堡文創產品。工作人員深入挖掘屯堡地戲、鳳陽漢裝等特色文化元素,將其與現代藝術設計相融合,精心塑造了卡通人物形象“安安”和“順順”、“西西”和“秀秀”,并推出21個趣味盎然的原創“地戲表情包”,生動展現出屯堡文化的獨特魅力。
地戲展演
而如何讓屯堡文化被更多人看見?安順積極推進屯堡文化從“地域性展演”到“全球化表達”。
“屯堡文化的宣傳逐漸地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的覆蓋。”韋朝府介紹,“線上”,依托主流媒體策劃系列深度報道,依托新媒體平臺策劃旅游推介內容。“線下”,依托重要節點策劃本地系列文化傳播活動,積極組織屯堡文化團隊參加文化博覽會、旅游交易會、“屯堡文化專場”招商會以及省外展演等各類活動,在吸收各地文化精華,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同時,有效提升屯堡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安順的精心規劃和有力推動下,屯堡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姿態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
融合發展,文旅產業釋放強勁活力
在天龍屯堡的演武堂里,喝一口大碗茶,觀一場安順地戲,被游客當成是到安順天龍屯堡旅游必打卡的項目之一。
“看著演員們隨口而唱,應聲而舞,好像被拉回金戈鐵馬的戰場。”來自河南濮陽的游客楊戰峰拿著手機不停拍下每一幕,他還驚嘆屯堡建筑、屯堡服飾的保存完好程度,希望更多人能來到屯堡村寨,深入了解屯堡的歷史和文化。
安順旅游集團大明屯堡景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綜合辦公室主任鄭菊介紹,近年來,天龍屯堡景區充分挖掘屯堡文化資源,打造了多個屯堡文化非遺體驗空間,涵蓋地戲教學、面具雕刻、繡花鞋刺繡、屯堡美食制作等項目,游客可以親身參與,感受屯堡文化的魅力。
天龍屯堡景區
“為了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我們還積極完善景區的區域劃分,逐步打造民屯、軍屯、商屯區域。”鄭菊說,景區還設置打造了13塊文化介紹牌和歷史文化長廊,詳細介紹屯堡600年演變歷程和發展,新增智慧導覽屏,更換288塊文化標識牌等,讓游客得到更好的服務體驗。
在推進屯堡文旅融合發展的進程中,保護好古村落的石屋古巷等人文景觀是前提。
“在屯堡景區,最核心的資源就是屯堡文化,屯堡建筑正是屯堡文化最直觀的展示。”韋朝府告訴記者,近年來,為全力推進景區提質升級,我市秉承“修舊如舊”的理念,從建筑修繕、設施完善、業態豐富、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等方面下功夫。
山清水秀本寨村
走進西秀區七眼橋鎮本寨村,這是保存較完整的古代軍屯村寨。結構堅固的寨門,鱗次櫛比的高宅大院,以及攻防相宜的碉樓建筑,處處展現出戰爭防御的鮮明特征。
本寨村黨支部書記金柏益介紹,本寨村在保護古建筑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傳統村落的自然山水、歷史文化、田園風光等資源,積極搭建吃、住、行、游、購、娛的一條龍旅游產業鏈,促進“旅游+”融合發展,讓傳統村落煥發新活力。
韋朝府介紹,一直以來,安順積極挖掘各種屯堡文化元素,與親子、研學、節俗、美食、生態田園等要素相結合,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旅游產品和研學站點。通過推出“屯堡·家國六百年”游學線路,實現“研”與“學”、“文”與“旅”的深度融合。同時,積極推動資源整合,打造“屯堡文化體驗帶”,并與黃果樹、龍宮形成“黃龍屯格”聯動格局。完善屯堡文化保護體系,推動景區提質升級,打造“大明屯堡國際旅游度假區”,形成“一城三核四區五帶”全域旅游格局。
踏入“21℃的城市”安順,漫步屯堡街巷小道,江淮余韻的民居錯落其間,身著鳳陽漢裝的婦女往來穿梭,聽著江淮蘇皖口音,感受著古老而鮮活的“明朝掠影”。作為展示明代風華的文化寶庫,屯堡不僅保存了600多年前的生活印記,更將這份厚重歷史融入文旅產業,深挖文化基因,打造出極具吸引力的文旅品牌,成為安順文旅高質量發展的金色名片,為安順建設“一流旅游城市”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來源:安順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