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看病就醫悄然發生4個變化,尤其是60歲退休人群,趕緊關注起來
歲月如駒,彈指間,三十年轉眼即逝,我爸在感嘆歲月的流逝,也仿佛在懷念逝去的青春。作為一名60歲以上的年輕的老人,我爸尤其關注看病就醫方面的變化。
2025年,有一些政策也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變化,對于退休的人來說,不適應、不了解,將會對自己的就醫帶來很多麻煩,下面一起來關注一下四大變化:
01,門診預交金退出歷史舞臺
很多人去門診看病都是現付費,當時交錢,沒有聽說過這個預交的事兒,也很正常。預交一方面是方便,提前存一部分錢,看病的時候,就直接里面代扣代繳,不用排隊,更便捷,但是另一方面就是很多人不一定在同一個醫院就診,或者造成經濟負擔,所以,自愿繳費。
但是從2025年3月底開始,公立醫療機構全面停止收取門診預交金。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存量門診預交金的資金清算、退款。
這說明,無論就醫者愿意還是不愿意,以后門診收費都是當場繳費,不用預交了。現如今掃碼繳費、支付也很便捷,不想排隊的話,可以了解一下線上支付的流程。
02,住院預交金降了不少
不到萬不得已不去醫院,不到萬不得已不去住院,這些話可以說已經成為老百姓的口頭禪了。由此可見,一旦住院,疾病都相對重一些,花銷也相對大一些。
住院之之前,患者都要按照規定交一些住院預交金,按照最新的變化,醫保患者預交金的額度要降到同病種個人自付的平均水平。2025年6月底起,公立醫療機構要按照通知相關要求收取住院預交金。
比如說,之前醫院按照繳納1萬元的預交金,后來這個變化之后,平均個人自付水平在6000元左右,那么,住院預交金就是6000元左右,這樣能大大減輕住院負擔,尤其是疾病比較著急、現金比較少的人群。
03,住院費用結算效率提升
在老百姓就業難的困境中,其中有一項是排隊。簡而言之就是效率問題。尤其是住院的人,因為涉及到的費用比較多,結算起來比較麻煩,以后的話,會逐步實現24小時內結算,并探索一站式結算、線上結算、床旁結算等便民措施。
如今,很多人都喜歡線上結算,回家后通過實名制的APP或者小程序,實行手動操作,線上結算,更加方便,不用排隊,不用去現場辦理,特別方便。
床旁結算,顧名思義,就是在病床的旁邊就計算了。這意味著結算不用去專門的結算窗口排隊,費時費力,更有一些自己住院,沒人幫忙排隊結算,很不方便的情況。在病床旁,護士就可以幫忙結算,跟患者核對,更加快捷、便利。
04,未來或實現先診療后付費的模式
如今,很多先試用后付費的信用卡、線上等支付模式,已經形成了我們后付費的思維習慣。但是唯獨在醫院里,我們都知道,必須先付錢,才能治病。
現實中很多臨時的情況,突發的情況,來不及先付費的情況,到底給不給治病呢?爭議很大,有的人說得尊重生命,先給治病,要不然,危在旦夕,還有的人說,得遵守制度,有人惡意逃費,費用誰來承擔,醫院咋運營。
現在看來,憑借著信用,未來有可能會實現先治療后付費的模式。希望此項政策盡快落地,能夠急病人之所急,病情不等人,先給病人治好病,穩定病情后,再付費。
上述信息是來自于對國家衛健委等6部門發布了《關于規范公立醫療機構預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解讀。大家有空可以看看原文。大家怎么看?你有啥好辦法?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