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31日,已經是凌晨0點30分
這個時間點,巴黎市民如果還在塞納河畔嬉戲玩耍,肯定以為自己看到了一場好萊塢諜戰飆車大片拍攝現場:
一輛正在以150公里時速的黑色奔馳280E轎車,狂飆在巴黎市區中心街道上,緊接著后面7輛摩托車風馳電掣尾隨而來。前面轎車左拐右拐,想努力擺脫掉,依舊未能如愿。
一陣馬達的轟鳴聲在安靜街道上,顯得特別的刺耳。奔馳車閃電般
拐進了阿爾瑪橋下公路的隧道,跟隨的7輛摩托車,顯然不肯放過轎車,一路沖了進去。
突然,一聲沖天巨響:轎車撞上隧道中央的一根分界水泥柱上。
世界沒有后悔藥,這不是電影,不可能重新彩排。而是真實的車禍慘劇:當救援人員和警察來到車禍現場,轎車早已變形扭曲成一堆金屬,
人們最后只能從車頂切割開來,救出一名身負重傷的女子。
凌晨4點,重傷女子因胸部大出血,在醫院不治身亡,年僅36歲。
那個女子的名字,叫戴安娜·弗蘭西斯·斯賓塞,是現如今英國國王查爾斯的前妻。人們都習慣叫她:“戴安娜王妃”。
戴安娜王妃香消玉殞的消息,迅速傳遍全世界,所有人為之震驚。據說全球有25億人觀看了葬禮的實況轉播。數百萬來自倫敦和英國各地的民眾沉默肅立,為她送行。很多民眾自發舉起她生前照片,淚流滿面。
年僅36歲的戴安娜死的時候,已和查爾斯王子離婚快一年。她既不是英國女王,又不是皇家公主,僅僅只是離婚后的前王妃,那她葬禮怎會造成萬人空巷,轟動全世界?葬禮規格堪比國王!
她向往的簡單真愛,直到她身死,也是死在尋找愛情的路上,香消玉殞之時,她找到真愛了嗎?她的死,背后又有什么不為人知的秘密?
這一切還要從她出生家庭背景,以及她和查爾斯王子婚姻說起。
一,缺失的童年
1961年7月1日,英國斯賓塞家族誕生了一女嬰,她是第八代斯賓塞伯爵的第三個女兒。三女兒的降臨,沒有讓伯爵有半分歡喜。
一直希望伯爵夫人生個兒子能續家族的香火,讓“爵位”得以繼承下去。然而這種期盼又化為了泡影。
三女兒出生都快一個星期,才獲得了父親的賜名:戴安娜·弗蘭西斯·斯賓塞。
斯賓塞家族早在15世紀就是英國最為富有的羊毛商之一。在查理一世時期,家族靠給國王送錢送禮,才換來伯爵爵位,英國權力中心逐步開始有了這個家族的身影。
幾個世紀以來,斯賓塞家族雖談不上名門豪族,至少跟英國王室有些許牽連,也算是流淌著貴族血脈之一。
戴安娜的母親接連生下幾個女兒,在當時的人看來,她母親肯定得了什么怪病,生不出子嗣,從而接受了各種稀奇古怪的宗教儀式和檢查,同時還要忍受丈夫的出軌。
終于在戴安娜3歲的時候,伯爵得償所愿的迎來了他第4個孩子--戴安娜的弟弟。這些年的生育,早就讓伯爵夫人身心疲憊,終于完成家族所謂的續上“香火”任務后,沒多久她母親果斷選擇離婚。
戴安娜的出生,本身就不討父親喜歡。童年時期的戴安娜,在記事開始,父母的疼愛從來沒有擁有過,以至于她長大后接受采訪時提到父母時,語氣也很淡漠:我的父母從沒對我說過他們愛我,什么也沒有,他們只會親親我的臉頰,我們之間也不會有任何擁抱,或者其它類似的肢體接觸。”
本就缺少愛和溫暖的家庭。父母的離異,更是讓6歲的戴安娜雪上加霜。心里對愛的渴望,一下破碎了。
母親離去,父親娶了一個她不喜歡的后娘,小小的心靈很是苦惱。但是她總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天到晚“忙前忙后”。
她騎著自己小小的藍色三輪車,在過道上騎來騎去,用嬰兒車推著玩具娃娃,在院子里逛來逛去,幫小弟弟穿衣戴帽,給蜷縮在她床上的那些毛公仔鋪床蓋被。
由于她母親沒有獲得撫養權,只有到了周末,她和弟弟才能允許到倫敦看望自己母親。
在保姆陪伴下,從諾福克坐火車出發,母親在利物浦車站等候。短暫的相聚,更增加了戴安娜母親對兒女的思念和骨肉分離的痛苦。
要知道,父母離異,在當時那個年代,可是個新鮮事,也就導致她和她弟弟成了校內唯一的異類。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大家正在上畫畫課,幼小的戴安娜畫著畫著,忽然大聲哭了起來,同學們都很詫異,只見她畫的每一副畫上面,都寫著“獻給媽媽和爸爸”。
到了9歲的戴安娜,被父親安排到一家私人女子學校寄讀,學校離家有2小時車程,這使她感到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此時的她,心里有著深深的孤寂,無比渴望有人陪伴。
在學校,她的藝術、體育等偏門課都是相當的優異,唯獨文化課就顯得很慘淡。盡管如此,她還是被學校獲評“全校最優女生”等一系列榮譽獎。然而,她也曾說自己那時候是相當叛逆:“其實我對學習完全沒興趣,我只是想和其他人聚在一起,一起玩耍。”
她熱切的參加學校各類活動,想用和同學們的歡樂玩耍,來填補渴望得到溫暖的需求,進一步沖淡家庭對她的冰冷。然而,這種渴望心理,也為她未來不幸的婚姻埋下了伏筆。
二,邂逅王子
隨著歲月的流逝,戴安娜逐漸長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由于家族的原因,注定她接觸的朋友圈,慢慢的向英國皇室靠近,在16歲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了改變她一生命運的男人。
這個男人有個很長的名字:查爾斯·菲利普·亞瑟·喬治·蒙巴頓·溫莎。由于他是英格蘭王儲,故稱威爾士親王(英國王位繼承人在儲位期間的專用封號)。當然,人們還是習慣叫他為“查爾斯王子”。
戴安娜與查爾斯的初次相見,還是在家族的一次聚會上,這次聚會女主角卻不是戴安娜,而是她姐姐莎拉。因為她姐姐是王子的女朋友,為歡迎王子的到來,斯賓賽家族還特意舉辦盛大舞會,滿堂紳士淑女的衣香鬃影間。
尚有些嬰兒肥的戴安娜,身型粗胖,又不施粉黛,說話帶著純真,反而給了查爾斯不一樣的印象:“這個16歲的小姑娘活潑有趣,怪招人愛的。”
也許每個少女都有著美好的憧憬:灰姑娘嫁給白馬王子。可對于少女時期的戴安娜而言,第一次見到的王子,著實沒啥感覺。
王子的出現,她以為只是一個過客,沒想到的是,時隔1年多,1978年11月,她又被邀請出席王子30歲的白金漢宮生日宴會,少女心性的她,只要有吃有玩的熱鬧地方,通通不拒。
就連她的姐姐莎拉也是大吃一驚,自己的妹妹怎么會出現在這兒。當然,這時候,莎拉與查爾斯的戀情已經無疾而終,戴安娜不知道那對自己意味著什么。
查爾斯在自己當天的生日晚宴上,時刻找戴安娜聊天。而戴安娜似乎很享受這種有如朋友間的親密,絲毫沒有警惕王子對她的企圖。無所顧忌的聊自己的姐姐,聊剛剛被愛爾蘭共和軍刺殺的蒙巴頓伯爵。
想到什么說什么,戴安娜突然冒出一句曖昧的話:“你當時一定很孤獨吧!在圣保羅大教堂看著蒙巴頓伯爵的棺木...天啊,真應該有一個人來照顧你。”
戴安娜每每回憶起這句話時,聲稱自己當時說了多么愚蠢的一句話。而這句話放在當時兩人聊天語境時,就顯得很是曖昧。
無論哪個男人聽到女人這樣的暗示,都會按捺不住自己的荷爾蒙。隨即,查爾斯靠了過來,親吻了這位天真的少女。這個突如其來的親吻,確實嚇到了從來沒談過戀愛的戴安娜,讓她顯得不知所措。
30歲的查爾斯也算是情場老手了,怕獵艷失敗,第二天就急不可耐向戴安娜發出邀請,希望她能來白金漢宮陪他,如果她不介意的話,也可以坐在他身邊,看他工作。
本來這種王子與公主愛情故事,是每個女孩夢寐以求的愿望,更何況是現實版的王子。但當時戴安娜心情亂如麻,回過神來,斷然回絕了。她說她介意。
身為英格蘭王儲,未來的一國之君,流淌著高貴的英國皇室血統,他以為沒有哪個女人能抵抗他的魅力。沒想到,得到的是意外的拒絕,這大大激發了查爾斯王子的興趣。
往往越是得不到的越想得到,尤其是男人對女人的追求,這就是男人的天性。隨即,對戴安娜展開了瘋狂的追求。
一個是30歲的情場老手,一個是還未滿18歲情竇初開的少女。試問又有多少懷春少女,能拒絕來自一位真正王子的愛情攻勢呢?兩人很快正式開始交往。
交往過程中,查爾斯把戴安娜輕松拿捏住了,他很明白,對這種涉世未深的少女而已,只要釣足少女對愛情的新鮮感,就會對他產生深深的依賴感。讓她墜入自己精心編織的情網,不可自拔。
比如有時候一個星期每天都給她打電話,但有時候會三個星期都不會給她一個電話。“我那時候每天都等他的電話,一接電話就非常開心”。
“幸福、滿足”,是戴安娜那段時光最真實的寫照。她以為找到了這輩子最深愛的男人,盡管不理解查爾斯這種反常電話的行為,也絲毫沒有在意,可能是愛情沖昏了頭腦,也就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了。
直到有一次,查爾斯王子帶她去王室專屬度假地巴勒莫城堡玩,在那里,查爾斯向戴安娜介紹了比他還大一歲的女性朋友。
這位女士笑吟吟伸出了手:“你好,我叫卡米拉。”
三,世紀婚禮
1981年2月6日,這一天,是戴安娜一生當中最為期待的一天。 因為前一天,她接到了在瑞士滑雪的查爾斯電話,叫她等他回來,有重要事給她說,這讓她隱隱猜到期盼已久的時刻即將到來,興奮得和女友們一直聊到深夜。
度假回來的查爾斯約戴安娜在溫莎城堡見面,夜已經很晚了,查爾斯隨口說,他非常想念她,然后跪下直截了當的向她求婚。戴安娜想都沒想,欣然接受了他的求婚。
兩天后,戴安娜和母親以及繼父一同飛往澳洲度假,享受最后幾天平民寧靜而又隱蔽的生活。
直至1981年2月23日,兩人訂婚宣布的頭一天夜晚,戴安娜收拾好家中的行李,告別了多年相交的知心女友,告別了考勒赫恩60號。
一位荷槍實彈的蘇格蘭場警長準備護送她進宮,看著眼前還不滿20歲的戴安娜猶如孩子天真無邪的那張臉龐時,忍不住開口說:“你要知道,這是你生活中自由自在最后一個夜晚,別慌著走,再好好享受一下吧。”
陡然聽到這句話,頓時讓戴安娜產生一種心痛的感覺,也許,此時此刻,她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即將告別自由自在的生活。而要過恪守清規,如履薄冰的皇家生活。有期待,有驚喜,也有茫然,一切來得那么突然!
1981年7月29日,成百上千的英國民眾紛紛走上街頭,只為親眼見證一場“世紀婚禮”。
籌備六個月的世紀婚禮逐漸解開了它的神秘面紗,婚禮上的新娘和新郎,自然是戴安娜和她深愛的查爾斯王子。
盡管他們兩人交往見面次數只有13次,盡管她還抱怨一場婚禮為什么要搞那么大排場。但當她真的戴上鑲嵌鉆石的皇冠,穿上潔白的婚紗,被身穿海軍制服的查爾斯王子輕柔扶上象征皇室尊貴的黃金馬車的時候,她還是被涌來的幸福感層層包圍了。
沉浸在喜悅之中的戴安娜,沒想到她未來的婚姻生活,也會像婚禮這樣,空有無盡的華麗、璀璨;沒有實質的內在。如果時間還可以倒流,她會毫不猶豫放棄這個,給她帶來一生痛苦的男人,而選擇平凡的人生,可惜沒有如果。
那一年,她才20歲,此時此刻她是人們眼里最為耀眼奪目的英國王室王妃。年輕、美麗、端莊,很適合英國民眾對王妃的幻想。不出意外的話,她就是未來的王后。
那一天,英國廣播電視公司用33種語言向全世界轉播婚禮盛況,全球7億多觀眾隨著鏡頭看到,倫敦城內所有教堂的鐘聲在上午9時同時敲響,器宇軒昂的英國皇室騎兵儀仗隊護送著戴安娜和查爾斯的婚禮馬車,緩緩駛向教堂。
沿途上百萬的英國民眾不停的歡呼、祝福,他們手拿芬芳的鮮花、舉著戴安娜和查爾斯的照片,甚至有很多人流下激動的淚花。
伊麗莎白女王也站在教堂階梯上,滿意的注視著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婦。這也是英國皇室最為滿意的一樁婚事:斯賓塞家族雖不顯赫,但也算是貴族正宗的血脈,戴安娜年輕、漂亮、純潔,沒有任何戀愛史,無孔不入的八卦媒體抓不住任何把柄。
而且,她很快就會續上新鮮的王室血脈。
戴安娜當然不會去考慮這些,現在她想要的,只是愛情。生育兒女對她而言只算是錦上添花罷了。因為8歲的時候,她曾對保姆說:“我只有非常愛一個人,才會和他結婚,并且永遠也不要離婚。
戴安娜對婚姻充滿著極美好的向往,熱烈愛著查爾斯,自幼從未獲得家庭關愛的她極度渴望得到查爾斯的溫暖,她把這段婚姻當作王子與公主的一段美好的童話。
然而,即便是結婚那天,有兩件事還是讓她耿耿于懷。從事情可以看出,只是她一廂情愿而已。
第一件,是在婚禮前,她發現查爾斯有一個她從沒見過金色雙“C”袖扣,查爾斯坦白承認,是卡米拉送給他的。
第二件,在幾個月前的訂婚儀式當日,有一位記者問了一個戴安娜認為很愚蠢的問題:“你們真心相愛嗎?”
戴安娜毫不猶豫的回答:“那是當然。”
沒想到的是查爾斯回過頭看了她一眼,說:“那要看你怎么定義愛情了。”
意料之外的答案震驚到了她。事后她曾認為“那天他深深傷害到了我。”
四,幻想破碎
話說結婚前的兩件事,只是開胃菜,那么婚后的王室生活,才是她真正的大餐。
結婚后沒多久,戴安娜就懷孕了。王妃懷孕,這喜訊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整個英國,乃至全世界,真可謂舉國同慶的地步。
戴安娜三年時間懷倆兒子: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整個王室都放下心來,英國民眾內心也頗感欣慰,王子與公主的婚姻是幸福的,王室后繼有人。還有什么比這更完美的呢?
有句老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身在白金漢宮里戴安娜,正在慢慢咽下婚姻的苦果。
給戴安娜帶來的第一個沖擊感,就是兩人婚后一起開始度蜜月--為期三周地中海蜜月之行,查爾斯帶去了整套釣魚工具和6本哲學書。
要不了多久,戴安娜才清楚的明白,兩人間的三觀有多不合。
學識、性格和興趣愛好都存在的差異:查爾斯劍橋大學畢業,戴安娜高中輟學;查爾斯夏天打馬球,冬天喜歡狩獵,每周都不停。
而戴安娜只打喜歡網球。戴安娜喜歡流行音樂,而查爾斯就很痛恨,他更熱衷于歌劇。戴安娜喜歡熱鬧,和朋友們聊天,煲電話粥。查爾斯喜歡安靜,釣魚和看書是他的喜好。
戴安娜把這些都歸根于是自己的過錯,自卑感覺配不上查爾斯。于是自我打氣:“要快速學會游泳,不然就會淹死。”
于是,她努力去適應查爾斯的生活節奏,愛丈夫所愛,想丈夫所想。天真的認為,只要給她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丈夫會對她刮目相看,她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王妃。
然而,事實并沒有因戴安娜單方面的改變,讓兩人關系變得甜蜜起來。發現事情沒有想象那樣簡單,丈夫冷落她,不僅僅是兩人三觀問題,丈夫的婚外情才是最致命的。
那個女人,就是她期盼成為自己朋友乃至閨蜜的卡米拉。
剛得到這個消息時,戴安娜變得不知所措,更要命的是,她覺得就她一個人蒙在谷里,全世界的人都心知肚明,就不告訴她這個傻子。她感覺自己要抓狂。
氣不過,憑什么那個野女人霸占自己的丈夫。于是,她也豁出去了,氣沖沖的跑去質問查爾斯,丈夫的坦率回答讓她內心發涼:“每一任威爾士親王都會有自己的情婦,我不想做一個沒有情婦的威爾士親王。”
真相已如此赤裸裸,戴安娜難以相信,都到了20世紀末期,自己無法接受這種“一夫多妻”的模式。她就像受到欺負的小女孩,哭著去找伊麗莎白女王尋求幫助,而女王輕描淡寫的回應:“不知道你該做什么,查爾斯已經沒救了。”
那段時間,戴安娜感覺天快塌下來了,除了在正式公開場合表現正常,一回到白金漢宮,內心就無比崩潰:“我不知道丈夫去哪兒了,其實他們都知道,只有我不知道。”
從情感上,從小沒有享受到一點完整的父愛母愛,被拋棄過一次;
滿心歡喜組織新的家庭,換來的是丈夫的冷淡,再一次被拋棄。
她幾乎壓上一生的賭注,卻輸得一塌糊涂,該何去何從!
從后來查爾斯寫信給情婦的信件中,得知,查爾斯之所以選擇戴安娜結婚并不是愛情使然,他作為一個王儲,未來的王。
身上肩負起傳宗接代的責任,而責任需要一個王妃來共同完成。于是隨意選擇了天真爛漫的戴安娜,他這個渣男舉動、無恥決定,無疑把戴安娜推向了深淵,直至毀滅。
戴安娜不想就這樣坐以待斃,開始尋求自己的寄托,一個馬術教練兼貼身保鏢--巴瑞出現她面前。40歲的巴瑞,成熟的男人歐巴外形,一下吸引住了空虛心靈的王妃。
戴安娜開始和他有了“柏拉圖戀愛”,雖兩人沒有跨出最后一步,但一起逛街,購物,聊天,瞬間讓她找到第二春的幸福感,像孩子那樣依戀父親那般依戀著他,她說自己“渴望被表揚,非常渴望。”
很快,王妃與保鏢之間不尋常的關系,被捅了出來,保鏢被調離,三周后,離奇死于車禍。保鏢的死,還是查爾斯親口告訴戴安娜的。
保鏢的死,給了戴安娜巨大沖擊。她認為,巴瑞因自己而死。一切就像泡沫一樣,讓她僅存的依托破滅了。一度精神崩潰,抑郁癥爆發。嘗試用烈酒來麻醉自己,善良的她,不忍自己的酗酒傷害到別人。于是開始暴飲暴食。
“王妃精神不正常”傳言在王宮中不脛而走,那還是因為,在她懷威廉王子4個月的時候,為引起查爾斯的注意,拖著懷孕的身子從高階跳了下去,頓時讓所有人目瞪口呆,包括第一個到場的伊麗莎白女王,兒媳婦的瘋狂行為著實震驚到她。
了解王妃的人都知道,她只是知道了丈夫出軌而已。
一次次的忍耐,終于突破極限。
在一次卡米拉生日宴會上,戴安娜終于按捺不住,急切的沖進一個小房間,她知道,她想找的兩個人在那里。
房間里,查爾斯和卡米拉兩人像一對戀人,親密的交談。
戴安娜忍不住了,哪怕被丈夫記恨,也豁出去了。走上去平靜的說:“我知道你們在做什么,別把我當傻子。”
卡米拉毫無羞恥的回答:“哦,戴安娜,你會沒事的,你有兩個漂亮的兒子。”
戴安娜在那一刻,一下像是長大了,明白自己的婚姻,早就名存實亡。她無力將第三者擠開,無力挽回丈夫的心,這段感情已經無法愈合,她的丈夫給不了她的安全感。自己的家庭美好幻想,滾蛋去吧!
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沖出去。走自己的路!
五,分道揚鑣
1992年12月9日,一則突如其來的消息,打破了英國民眾生活的寧靜。首相梅杰代表皇室宣布: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正式分居。
人們并不感覺意外。
早在幾年前,王子與王妃貌合神離的消息,早在英國傳開了。夫婦兩人剛開始在公共場合互相配合,秀恩愛。可在幾個月前,兩人的印度之行,王妃的舉動震驚全世界。
時間推到2月,查爾斯和戴安娜受邀一起出訪印度。不巧的是,那天正是西方情人節。按照慣例,王子和王妃要在這天獻上情人節之吻,以示恩愛。
100多個專業攝影師和5000余興高采烈的印度民眾,親眼目睹最為尷尬一幕:查爾斯王子把嘴伸向戴妃的臉龐時,戴妃把脖子一轉,時間拿捏得剛剛好,戴安娜不讓王子親吻她!王子的吻被妻子無情的拒絕了!
全世界嘩然。人們意識到,兩人漸行漸遠的感情,王子與公主的故事正在巧然結束。王妃公開的拒絕,宣誓她不再為王室所謂的顏面,繼續裝下去了。
分居后的戴安娜,帶著兩個孩子搬進肯辛頓宮住了下來。遭逢大變故,如果換作十年前那個少不經事,還是小姑娘的她,戴安娜會無比沮喪、絕望、迷茫。而她現在臉上充滿著自信,內心無比的充實。
在外人眼里,她如此的精神煥發,可能找到了自己的情人。這時,人們不能忽視另一個原因,戴安娜此時在國際社會的所作所為。
正是因為她現在的努力,死后葬禮全球關注度,比結婚時還顯得空前巨大!
佛家有云:種下什么因,結什么果。善因,結善果,大概就是這樣吧。
六,慈善天使
1992年7月艷陽高照的一天,當時的戴安娜陪同美國總統夫人芭芭拉·布什一起探訪一家醫院的艾滋病病房。戴安娜與一位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患者聊天,為了鼓勵這個病人戰勝病魔,情不自禁給了患者,一個大大溫暖的擁抱。
這一幕被電視鏡頭迅速捕捉到,傳向世界各地。
那位艾滋病患者被戴安娜的愛心,深深地感動到泣不成聲。
他沒想到王妃不顧世人所謂的“禁忌”,與自己擁抱。在場眾人也被此情景震撼到了,總統夫人芭芭拉早已熱淚盈眶。
“我覺得他們是被社會遺棄的人,我想盡量多擁抱他們,給他們力量和勇氣,其實也是給我自己。”
既然她得不到別人的溫暖,那么她就用自己的愛心去溫暖別人,與此同時,也會反施于己。身體力行,實踐了自己的諾言,當她擁住患者的那一刻,她的內心是高興、幸福的。
戴安娜后來不斷地探望艾滋病人、麻風病人、戒毒者、以及無家可歸的人和被虐待的兒童。她只要一出現,就會盡可能的和他們擁抱、握手。
“我發現自己被人需要,我在做很有價值的事,這讓我有很強的成就感。”
甚至超出國家范圍,她還多次出訪安哥拉、波斯尼亞、印度、埃及、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
每到一地,必會去當地的慈善醫院、學校、慈善機構,利用自己高知名度來為慈善組織作宣傳和籌款。造成的影響力,就是使得她出訪地的許多人的生活得到極大的改善。
人們還發現,在戴安娜去世前,還是六個軍團的榮譽團長,然而她卻參與了一個違背她軍人身份的偉大事業--“提倡廢雷”,這是她公益里最亮眼的貢獻。
她深入到波黑,安哥拉等戰亂地區,親自走進雷區,呼吁全世界所有國家參與“反地雷運動”,探視那些因觸雷而導致傷殘的平民。
正是她的影響力,使得這些世人不太關注的弱勢群體,重新回歸人們的視野。在她的多番努力下,“國際反地雷運動”得到蓬勃發展。讓這個毫無名氣的非官方組織,在戴安娜全力推動禁雷法案后,名聲大噪。先后有60多個國家,上千個組織和團體加入。
(母子兩人穿越時空徒步穿越安哥拉雷區)
兒承母業,時隔22后,也就是2019年,同樣的年齡,哈里王子與當年的戴妃一樣是35歲,踏上同一片土地,穿著同一身行頭,做著同一件為了同一個目標努力。。
兩組照片對比,依稀還能回憶戴安娜春風般的笑容,一波回憶殺,讓人真是百感交集。
以至于,她死后,到了21世紀初,全世界已有135個國家簽署了禁雷條約。不得不感嘆,戴安娜對人類有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她不僅僅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形象呼吁大家捐款,自己也是以身作則,帶頭示范:早在1987年,她就把自己私藏79件服裝拍賣所得的350萬英鎊全部捐給了慈善。
曾經有記者問過戴安娜這樣一個問題:“你有想過,你會成為一個女王嗎?”
那時的戴安娜,已然和查爾斯分居,她笑了:“肯定不會。我想成為人民心目中的女王,而不是現實里的。”
沒有人去質疑她,因為她已經用行動做到了,人們心中最為溫暖的女王。盡管她被八卦媒體曝光情人間的緋聞蜜事,讓王室覺得蒙羞、不喜。
但是阻止不了英國民眾開始叫她“人民的王妃”,也是因為她,一改英國王室高高在上的形象,愿意走出來,愿意走到人們身邊,醫院和學校,發自內心和普通百姓交流,身體力行的做著慈善事業。
戴安娜天使的一面,給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美麗、是心善,更是她內心對愛的向往吧!
七,王子與公主的愛情故事,結局怎樣了呢?
1996年7月15日,倫敦高級法院還是像往常那樣,宣讀長長一串離異申請的名單時,當讀到31對申請離婚的夫婦姓名的時候,不自覺的停頓一下:“威爾士王子和戴安娜公主殿下。”
查爾斯在離婚原因欄里寫到:“存在不可彌合的分歧,1993年11月首相宣布我們分居(92年12月分居,查爾斯寫錯年月)
夫婦兩人都沒有親自出庭。
10時27分正式生效,手起印落,查爾斯與戴安娜15年的婚姻終于結束了,同時也結束了人們對王子與公主童話故事的幻想。
戴安娜仍舊可以保留“殿下”稱號。
可有誰能想到,13個月后戴安娜香消玉殞,來得是那么的突然。
八,英倫玫瑰的凋零,瘋狂桃花情
1997年8月31日,凌晨的一場車禍,就如文章開篇描述那樣。
戴安娜為何大半夜還在外面溜達?她在外界的人設,通過她慈善行為認知,她不應該是那種大半夜瞎混的女人,更何況她的身份還是“殿下”。
就算戴安娜出去玩耍,怎么會被人尾隨跟蹤?跟蹤她的人又是誰?她慌不擇路高速駕駛到處躲避,哪怕冒著發生車禍的風險,戴安娜又有什么見不得光的事情,怕人知曉?戴安娜的死到底隱藏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
一時間,迷云重重,質疑聲音,猜測聲音,甚至還有陰謀論,眾說紛紜。哪個真,哪個假。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不知真假。
其實,這些種種,都要從戴安娜離婚后情感問題說起。
戴安娜追求愛情,一直都很執著。離開查爾斯后,嘗試過不少愛情,
這些桃花運,都是爛桃花,有的甚至讓她再一次遍體鱗傷:她曾和自己的馬夫休伊特談戀愛,而這個馬夫卻出賣了她。
以300萬英鎊的代價,寫了一本《戀愛中的儲妃》的書。而且他拿著戴安娜寫給他的46封情書,開價1000萬英鎊揚言:“只要錢到位,我可以告訴你們任何事情。”
早在戴安娜與查爾斯分居前,她就和一個名叫吉爾貝的汽車銷售員談情說愛,吉爾貝親昵稱她為“溫香軟玉”。
后面的情人有商人、醫生、貴公子,其中古董商人奧利弗·霍爾,奧利弗可算是有家室的人,這個男人細心、體貼、睿智,深深的吸引住了戴安娜,為此瘋狂迷戀上他
奧利弗沒有勇氣與妻子離婚,婉拒了戴安娜。戴安娜為挽留這段感情,甚至不惜半夜,給奧利弗的妻子連續打了300多個騷擾電話,足見戴安娜之瘋狂。
婚前婚后,戴安娜情人就多達7個。對待這些桃花運,可以算是饑不擇食,這就是她生長家庭給她帶來的“原罪”,太缺愛了。
然而,盡管受傷多次,但戴安娜依然不死心,相信幸福來敲門,車禍之前的一段戀情,似乎有些靠譜了。
她那時交往的是個富二代男友:多迪·費伊德,億萬身家,兩人還是因慈善而相識,本是花花公子的多迪,在遇到戴安娜后,展開了瘋狂的追求,并為了戴安娜收了心,不再去沾花惹草。
車禍發生后,多迪的父親透露,就在不久前,多迪去巴黎著名的珠寶店買了兩枚戒指,他猜自己的兒子可能會向戴安娜求婚。
可惜,這美滿的結局誰也看不到了。
車禍那天當晚,戴安娜不是一個人,而是和多迪在酒店約會。可能回來晚了的緣故,多迪并不放心戴安娜一個人回家,兩人一起鉆入了奔馳車,同行有司機和一個保鏢。
戴安娜作為公眾人物,至從她在1990年圣誕節與吉爾貝爆出“溫香軟玉”電話門事件后,眾多八卦媒體為了“王妃”勁爆花邊新聞,經常派“狗仔隊”來蹲點,戴安娜為此也很是苦惱。
為了不受到等候在酒店外“狗仔隊”騷擾,之前已經有幾部同樣的奔馳車相繼開出,希望能成為“餌車”,可惜沒能成功。
汽車撞上水泥柱的時候,司機和多迪當場死亡,保鏢是車里唯一系了安全帶的人,所以他得以幸免(車禍后一直保持沉默),戴安娜胸腔大出血,當時還有氣息。如果搶救及時,可能還有機會挽回性命。
可惜的是,一路尾隨的“狗仔隊”第一時間不是想到救人,而是拿起相機瘋狂拍照。
各種“陰謀論”甚囂塵上。
流傳最多的是,戴安娜慘遭王室毒手,坊間傳言當時戴安娜已懷有身孕,王室不希望未來國王威廉有個“同母異父”的弟弟或者妹妹。尤其是穆斯林(多迪)
其他版本也是五花八門:有人說英國特工出手,也有說愛爾蘭共和軍出手、司機酒駕、圍追堵截、醫生延誤,甚至更有人說是地雷商埋下地雷(戴安娜倡議全球禁雷)。
從車禍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來看,人們更相信的是“狗仔隊”圍追堵截,戴安娜王妃與男友多迪,為了擺脫窮兇極惡般的一幫記者追逐,在巴黎發生車禍,雙雙殞命,司機當場斃命。
當戴安娜王妃剛剛在車禍中喪生,英國的小報記者們拒不承認對戴安娜之死負責。10年過去了,當年的一個小報編輯可能良心發現,終于公開承認,“感到對悲劇負有巨大的責任。”
“如果那些狗仔隊們不跟蹤戴安娜,她的車不會突然加速,也就不會有后來發生的悲劇。”
在Diana's Last Summer即將公開文檔中,有多位為小報工作的自由攝影師的采訪記錄:“車禍發生后,整個媒體業陷入一種莫名的迷茫,每個人都感到愧疚。”
“當初,全世界最著名的媒體編輯們都對戴安娜的照片趨之若鶩,但是,當戴妃殞命的消息傳來,他們變得不知所措:“不,不,我們不再購買這些照片了,請把此前我們的所有郵件和對話信息刪除。我們不再需要這些了。”
不管是什么樣的猜測,大家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戴安娜死了。”
查爾斯得知戴安娜的死訊時,曾喃喃自語:“他們都會怪我的,不是嗎?”
1997年9月6日,戴安娜的葬禮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英國王室所在的白金漢宮降半旗致哀。載著戴安娜靈柩的炮車在皇家護衛隊和威爾士衛隊的護送下,離開了她生前居住的肯辛頓宮。
正是她的偉大慈善事業,全世界人民都在感懷這位王妃,全球民眾25億人通過葬禮直播,為她送行。英國民眾個個顯得很是悲傷。
查爾斯帶著兩個兒子,把戴安娜的靈柩接回,也在葬禮當天護送,身邊有15歲大兒子威廉。媒體猜測,這是王室特意安排的,防止查爾斯被沿途襲擊。
靈柩車隊經過詹姆士宮時,道路旁送葬的人群中有人沖著查爾斯喊:“你配不上她!”
戴安娜去世八年后,查爾斯宣布和卡米拉結婚。
一個戴安娜生前好友接受采訪時說,如果戴安娜還在的話,肯定會說:“你看,我沒騙你吧!”
尾語:筆者收集到3張照片
第一張,是在1980年,31歲的查爾斯出訪印度,一個人來到象征愛情的世界奇跡建筑----泰姬陵面前。意氣風發的說:“下一次,我會帶上我的新娘一起來!”那時,他正和19歲的戴安娜交往。
第二張,是在12年后,查爾斯和戴安娜出訪印度,前者的諾言似乎就要成真。但是,兩人的關系早就分崩離析,彼此都無話可說。戴安娜一個人來到泰姬陵,留下一張孤獨的照片。
來看第三張照片,2016年,威廉王子出訪印度,再一次來到泰姬陵。此時他來到父母曾經拍照過的地方,留下了是同樣的背景照片,與之不同的是,他帶上自己心愛女人-凱特王妃。
拍完照,威廉心里五味雜陳,流下了眼淚。
他那在天堂的母親,看到這張照片時,應該很欣慰了吧,自己兒子是幸福的。
愛情,是人們追求向往的美好情感。不因人的變遷、地的改變、時空的轉換,而是永恒的存在。
但愿每個人,終成眷屬!相信真愛依然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