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關稅席卷全球后,汽車產業鏈迎來震蕩。尤其是美國對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的政策正式生效,這一舉措直接朝著依賴進口的豪華汽車品牌“當頭一棒”。數據顯示,美國市場每年進口汽車約600萬輛,占比總銷量37.5%。面對如此場景,他們該如何應戰?
關稅重壓下,豪華車企首當其沖
首當其沖陷入困境的便是捷豹路虎,關于捷豹路虎計劃暫停對美出口汽車的新聞已沖上熱搜。
要知道,捷豹路虎作為英國汽車制造業的佼佼者,與美國市場聯系緊密,每年近四分之一的全球銷量來自美國。可如今,高關稅讓其不堪重負。4 月 7日起,捷豹路虎無奈宣布暫停向美國出口整車,為期一個月。公司在聲明中表示,這只是應對 “新貿易條件” 的短期舉措之一。
但如今,25% 的關稅使每輛車成本大幅增加,繼續出口將面臨巨大虧損。若長期維持現狀,不僅美國市場份額岌岌可危,還可能影響其在英國本土約 3.8 萬名員工的就業,英國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所就曾警告,這將對英國汽車產業鏈無疑是最傷的,最多或導致 2.5 萬個相關崗位流失。
各出奇招,車企打響應對戰
不僅是捷豹路虎,德國的豪華品牌同樣亞歷山大。寶馬、奔馳等德國車企,長期以來將美國視為重要的海外市場,不僅在美國大量出口產品,還投資建廠、雇傭大量當地員工。
然而,美國此次關稅政策對讓它們進退兩難。寶馬公司發言人表示:“自由貿易對寶馬汽車極其重要,加關稅不僅推高產品價格,最終損害消費者利益,還阻礙創新,讓整個行業陷入負面循環”。
與寶馬相比,奔馳顯得更加迫切。奔馳應對措施則是,中美兩地各自推動本地化,減少進出口依賴。在中國市場,奔馳正考慮推進GLS的本地化生產。
意大利的法拉利也不得不采取行動,宣布計劃將部分車型在美國市場的售價提高 10%,以品牌溢價來抵消關稅。雖然法拉利目標客戶群體相對小眾且高端。但即便如此,關稅帶來的成本增加也讓其難以承受。提價雖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成本壓力,但也可能導致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影響銷量。
當前危機暴露三大趨勢
若政策風險成為常態化,企業需建立動態響應機制,如實現本地化自運轉,豪華品牌或能避免潛在關稅影響,但在此之前,需考慮做好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心理準備。
另外,像法拉利、阿斯頓馬丁等超豪華品牌利用品牌溢價來抵消關稅,客戶對其車型的價格敏感度低于奔馳等中高端產品。
而像捷豹路虎正加速電動化轉型,捷豹路虎已停產燃油車型,專注15-20萬美元電動豪車研發,通過技術來鞏固市場。
汽車網評:
面對這場來勢洶洶的關稅風暴,依賴進口的豪華品牌各出奇招。豪華品牌的生存法則似乎已從“產品競爭”升級到“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較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