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和男友的感情一向很好。最近,小林的男友趕項目進度,連續兩個星期都加班到很晚。經常都是小林睡覺了,男友還沒到家,消息也回復得很慢。
剛開始,小林會理解和體諒男友的忙碌,不希望自己給男友添麻煩。時間一長,小林覺得這個家就像自己一個人住,從而感到一股巨大的孤獨感。
這種孤獨感讓她對男友的晚歸、晚回消息越想越氣,心里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她索性故意不回消息,想要引起男友的注意。結果男友沒有察覺出小林的怒氣,以為是她工作太忙導致忘記回復。
于是,小林來向我訴苦,說她很不安,感覺男友不愛她了。我有點哭笑不得:
“他是你肚子里的蛔蟲嗎?你什么都不說,他當然沒覺得你有什么。你應該把這幾天的體驗告訴他,看他的反應,就知道他對你愛不愛了。”
小林便鼓起勇氣,把這些天感受到的孤獨和失落,一五一十對男友講了。本以為男友會認為她沒事找事,也做好了吵架的心理準備。
結果男友說:“對不起啊,我不知道你會有這種感受。是我太忙了,我以后多注意?!?/p>
經營一段感情,溝通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能力。那么,最需要雙方耐心溝通的事情,就是感情里的期待。
就像小林希望男友在工作繁忙之余,也能夠關心她,這就是她的一種期待。
可有的人由于原生家庭、成長經歷的影響,下意識認為主動說出自己的期待,是一種索取情緒價值的行為,是令人羞恥的,所以傾向于悶在心里。
殊不知,很多合理的需求,如果都想靠對方的猜測來實現,不僅事與愿違,還徒增雙方的溝通成本,消耗感情。
這往往也是最容易引發沖突的原因。要知道,如果一個男人看似不愛你了,也許是你的情感需求未被滿足。
01
不愛的表象,背后是雙方的信息不同步
上文的小林,在男友工作繁忙而不小心忽視她時,她感到孤獨且渴求男友的關心,但男友不知情。
說明在親密關系里,有個經常出現但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兩人產生摩擦的原因,僅僅是信息不同步。
兩人的感情基礎再好,步伐也不會總是一致的。
只要是一段健康的關系,兩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就會有各自要應對的工作和人生課題。所以彼此面臨的挑戰、前進的節奏都是不一樣的。
那么,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其中一人的工作或生活,出現了階段性的波動,他的注意力和精力,就暫時被集中用來解決問題,而疏于經營愛情、關心伴侶。
另外一人對于這種暫時性的變化,就會感到不習慣。這個時候,對于自己情緒上的波動,如果不注意背后的緣由,情緒一旦繃不住就會朝伴侶發泄,而不是好好表達自己的需求。
例如,伴侶因為工作繁忙、家庭變故,疏忽了你很久;隨著相處時間的增長,你在情感上的需求產生了新變化,但對方并未覺察,還保持著一如既往的相處方式。
千萬要記住,信息不同步所導致的伴侶對你忽視、不周到,并不是不愛了。
以及,伴侶沒有義務,去時刻關注你在情感上一絲一毫的變化。
一個人真正要克服的,是這種被忽視所造成的不適感。
尤其對焦慮型依戀的人來說,她們高敏感且沒有安全感,兩人相處上的細微變化,都容易刺痛她們的神經,進而認定對方不愛自己。
所以,面對這種信息不同步所造成的不適,要先克服自己對被忽視、被拋棄、不被愛的應激反應,再組織好語言,向對方坦誠說出自己的困惑和需求。
02
區分合理的期待,與不合理的索取
曾在上一篇文章提及,在感情關系里對伴侶有期待是很正常的,甚至是鼓勵說出來的。畢竟談戀愛,為的就是價值交換和需求滿足,這就需要密切的溝通來實現。
那么,為什么又有人說,在感情里對伴侶不應該有期待呢?
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其實是這樣:不應該對伴侶有過高的期待,即不合理的索取行為。
大多數人的依戀模式,無論是安全型、回避型還是焦慮型,對伴侶的期待就是從“我”出發的。我的需求是什么,對伴侶的期待就相應是什么。
只要是人,就會有情感需求,哪怕她是狀態比較穩定的安全型。相對而言,焦慮型依戀的人往往有更高的情感需求。
在關系里,安全型的人對伴侶的期待,可能是有陪伴就足夠,或者需要的時候對方能在身邊,其他時間隨意。她們對情感方面的需求不那么敏感,哪怕不是每一個情緒波動都得到回應,也不會感到失落,能夠自我調節。
因此,關系中的合理期待,就是在自己的情感需求能夠自給自足的基礎上,像物色一套合身的衣服,對伴侶和感情狀態,有適合自己的個性化追求。
但如果要求伴侶時刻回應自己的情緒,感到失落、不安,甚至一點風吹草動,都需要伴侶的安慰。這種對情緒價值的高密度需求,就是一種不合理的索取。
自己無法處理好自身的情緒問題,希望伴侶能處理好,在本質上是將談戀愛作為自己的能量來源、救生圈。卻被很多人當作是愛對方、在乎對方的表現。
這種高度的情感需求,極易消耗伴侶的能量,增加伴侶的負擔,讓伴侶想要逃離。
03
對方明白你的訴求,是有效溝通的關鍵
有句話說:誰痛苦,誰改變。在處理自身期待時,也是一樣的道理。
自己的情感需求被對方忽視時,內心的觸動會很直接。
通過賭氣讓對方發現自己的異樣,企圖吸引對方的注意,這樣的方式,偶爾用一兩次是小作怡情,次數一多,對方的耐性就會被消磨掉了。
此時再坦誠溝通需求,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
其實,兩人想要相處融洽,少一些磕碰,并不復雜。
關鍵在于,一旦發現在生活方式、生活節奏上產生了摩擦,就盡量當場提出來,不要隔夜,減少自己發脾氣的機會。
哪怕是兩個高情商的人談戀愛,相處方式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有需求、有分歧就直接說清楚,減少不必要的誤會。他們的共識就是讓信息公開透明,快速明白彼此的訴求和期待。
也就是說,溝通的其中一個意義,就是兩人跨越在說話習慣、思維方式上的重重障礙,努力抵達對方的需求點,讓彼此相處越來越順暢。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樣談戀愛就像談生意,不夠神秘、浪漫。
但每個人的性格不同,談戀愛的方式不一樣,有人喜歡曲折彎繞的追求過程,有人喜歡轟轟烈烈吵架之后再和好。這些都是戀愛能帶來的浪漫體驗。
只要是長久穩定的感情,大方向都是從激情期進入平淡期,再到穩定期。
這個過程,必然需要兩人經過反復密切的溝通,再形成一種動態穩定的感情狀態。
雙方在一段關系里步調一致,越來越有默契,就是一種平凡的浪漫。
很多感情越處越好的人,掌握的秘訣就是減少兩人之間的信息差。
作者 | 西良 關系心理學愛好者,熱衷從文學作品、生活細節中,探索背后的情感動機與價值觀。
如果你也想咨詢或者傾訴,請私信我!
本文的插畫,未經授權,不得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