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學名“Solanum tuberosum”,它是全球第四大的糧食作物。
土豆的前世——有毒的野生土豆
土豆原產于南美安第斯山脈,與茄子一樣,都是茄科茄屬的農作物。但與茄子不同的是,我們吃得土豆不是土豆的果實,而是土豆的塊莖。土豆也是有果實的,只不過土豆的果實,大家不常見而已。
土豆的果實
最開始的時候,是安第斯人第一個吃土豆的。
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是,很早很早以前的野生土豆是有毒的。野生土豆中含有番茄素和茄堿兩大毒素,剛開始吃野生土豆的時候,安第斯人會中毒的。
后來安第斯人發現了一個“秘密”——當地的野生羊駝經常吃野生土豆卻不會中毒。經過他們的觀察,原來是羊駝吃野生土豆的時候會先舔一下地上的粘土,然后再吃土豆。
安第斯人模仿著羊駝吃野生土豆的方式,對土豆進行了“降毒”,他們把土豆泡到混合了粘土的水中,有了粘土的附著,降低了人體對土豆毒素的吸收。這樣吃野生土豆就不容易中毒了。
野生土豆算是土豆不完美的“前世”了。
再后來,土豆經過了大量的品種優化,逐漸就不用再混合著粘土吃了。
當然了,發芽的土豆還是不能吃,毒性過強,這個大家要注意。
土豆大約是在16世紀末的時候逐漸傳到了我國,最初期的時候,土豆在我國并不叫土豆這個名字,而是叫馬鈴薯。
至今,馬鈴薯都是土豆一個比較官方的名字,很多專業的農業研究上都是用馬鈴薯這個名字來稱呼土豆。
土豆為什么叫馬鈴薯?
“馬鈴薯”這個名字最晚在康熙年間就出現了,當時福建的《松溪縣縣志·食貨》中記錄了“馬鈴薯”這個名字。
我們來拆分一下“馬鈴薯”這三個字。
首先是“薯”字,如今說到薯,大家可能想到紅薯、馬鈴薯、木薯這幾類農產品。但在這些薯類產品傳入我國之前,我國最常見的“薯類農產品”是山藥。
馬鈴薯、紅薯、木薯等都是后來傳入我國的,山藥則是我國原產的。山藥的古名又叫“薯蕷”,也叫“土薯”。
山藥為什么要叫“薯”呢?三國時代編了一本百科詞典叫《廣雅》,在《廣雅》里面用一句話解釋了這個問題。《廣雅》中寫道“王念孫曰:“今之山藥也。根大,故謂之薯蕷。”意思就是因為山藥的根大,所以叫薯蕷。薯,這個字就是指代根莖大的植物。
這也就不難理解土豆、紅薯、木薯為什么傳入我國后,都會不約而同的叫“薯”了。
那么,“馬鈴”二字又該如何解釋呢?
馬鈴,其實就是馬鈴鐺。古代騎馬出行,都會在馬脖子上拴上一串鈴鐺。如今我們幾乎看不到這個東西了,但也有一些老的馬鈴鐺留了下來。大家可以看看馬鈴鐺的樣子,就知道為什么土豆要叫“馬鈴薯”了。
馬鈴鐺
這就是馬鈴,是不是跟土豆的形狀很像?
土豆就是因為形象長得像馬鈴鐺,所以才會在傳入后被叫成了“馬鈴薯”。紅薯就是因為是表皮是紅色的,叫成了“紅薯”。
這些起名,都是有邏輯的,古人在面對一個新的農產品時,一般不會亂起名的。不像現代,啥好聽就叫啥。
馬鈴薯為什么又叫土豆?
知道了土豆為什么叫馬鈴薯后,如果好奇心比較強的話,這個問題還能反過來再問一遍——“馬鈴薯為什么又要叫土豆”呢?
其實,在南美農作物傳播的前沿,當時的福建等地區,馬鈴薯并不是叫土豆,土豆指得是花生。“豆”這個字,指得就是“豆類植物”,例如我國的豆角、黃豆、綠豆等,扒開外殼,里面就是豆子。
雖然在現代生物學分類上,這些的分類可能不一樣,但按當時古代的分類方法,花生還真就是“豆類植物”。但與豆角、黃豆等不同的是,花生埋在土里。所以閩南地區就叫花生為土豆了。
但在北方很多地區都是叫花生是花生,而把馬鈴薯叫成了土豆。
馬鈴薯為什么叫土豆,這個目前還沒有很確切的說法。但一個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剛開始的時候,土豆的個頭沒有如今這么大,土豆的樣子像是“埋在土里的個頭比較大的黃豆粒”,所以在北方一些盛產黃豆的地區,就想當然地把傳過來的馬鈴薯叫成“土豆”了。
小個頭的土豆
其實,在華北地區,我們那小時候對于土豆的叫法,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名字,叫“山藥蛋”。
為什么會叫這個有趣的名字呢?
我們上文說了,山藥在我們古代的時候是薯類植物,土豆初來乍到的時候,很多農民可能也把它當成了是“山藥”的一類,但是與山藥不同的是,土豆不是鐵棍山藥那樣長長的“桿”,而是一個“蛋”。所以,就把它叫成了“山藥蛋”。
看到了吧,以前的名字都不是亂叫的。
在我國西北地區、湖北、湖北、云南、貴州等省區,土豆還有一個名字,叫“洋芋”。芋和薯一樣,在我國古代都是指得土生塊莖植物。例如,芋頭。所以叫“洋芋”或者“洋番芋”等名字就很好理解了。其實意思就是外國傳過來的“洋芋頭”。
另外,土豆還有很多“看似搞笑”的名字,例如地豆、土蛋、洋山藥、香芋等名字,都跟上邊的名字是一個邏輯。
唯一的一個稍微另類一點的名字是“薯仔”,這個可能就是廣東話中的一個叫法了。
土豆的出現,對于農業而言,幾乎是“開掛”的存在。
土豆出現之前,我國其實有很多荒地的。很多人說,為什么不去開荒?古代其實都是鼓勵農民去開荒的,但是古代開荒非常難。因為一些地方的土地很貧瘠,又沒有如今的化肥,指望那點農家肥去開荒,是很難的。
但土豆出現后,古代人發現,土豆可以種在非常貧瘠的土地種,甚至沙地中都能種,而且還不用太多的水來灌溉。于是很多人都跑去荒地上種土豆,糧食的產量瞬間大增,人口也隨之增長了起來。
在農業上土豆的用處是巨大的。
即便是如今,土豆依然不可替代,而且產量越來越高,還越來越好吃了。
最后,你們那還有沒有關于土豆的其它有趣的叫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