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網報道稱,埃隆·馬斯克計劃于5月底辭去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的職務。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馬斯克表示,他有信心在離職前完成削減1萬億美元聯邦赤字的目標。并強調政府效率低下、存在大量浪費和欺詐,有信心在不影響關鍵服務的情況下減少15%的支出。此外,馬斯克對國會成員財富異常豐厚的現象表示質疑。他指出,許多國會成員年薪僅20萬美元,卻擁有高達2000萬美元的財產,質疑他們如何在有限的收入下積累如此巨額財富。
對于馬斯克表露的去意,特朗普回應稱,他預計馬斯克在完成改革聯邦政府的任務后回去運營自己的公司,“政府效率部”也將在某一時刻終撤銷,可能是在未來兩三個月內。白宮沒有透露關閉“政府效率部”的明確時間表,最初計劃是運營至2026年7月,這一天正好是北美獨立宣言發表250周年紀念日,特朗普想以改革成果作為獻禮。白宮未公開改革的進度。有媒體進一步透露,種種跡象表明,“政府效率部”的員工已被轉移到多個有裁員指標的聯邦機構中。
埃隆·馬斯克(資料圖)
“政府效率部”并非真正意義上獲得國會批準成立的聯邦政府部門,而是一個“委員會”,“馬部長”本人的實際身份是高級顧問,主要職責是監督該機構。據悉“特殊政府雇員”的任職時限為130天,自特朗普政府宣誓就職開始到馬斯克口中的5月底,正好約為130天。白宮方面在2月確認,一名叫作艾米·格里森(Amy Gleason)的醫療行業女性資深高管已被任命為“政府效率部”代理主管。當時就有分析指出,特朗普的目的在于淡化馬斯克在“政府效率部”的作用,以減少其法律訴訟的麻煩。
當然了,馬斯克和特朗普是什么人,要是規則能夠限制住他們,這個政府效率部壓根就不會產生,馬斯克辭職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最直接的,就是馬斯克面臨的商業壓力。馬斯克本質上還是一個商人,企業家,他創辦的特斯拉、SpaceX等企業舉世聞名,這樣一個商業人物來插手政治,代價極大。政府效率部的目標是幫助美國節省1萬億美元的財政開支,這1萬億當中,特斯拉貢獻了7000億,怎么貢獻的,股價跌的。特斯拉的股價從2024年的最高點暴跌近50%,7000億美元灰飛煙滅,凈利潤同比腰斬53%。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斯坦福商學院的“企業家政治化風險評估模型”顯示,當領袖政治立場極化指數超過7.5分,品牌價值將不可逆損傷。馬斯克因強制裁員、關閉政府部門等爭議舉措,該指數已達9.2——全美253個城市爆發“抵制特斯拉”游行。馬斯克自曝每天處理安全危機,紐約特斯拉門店外聚集著高喊“劊子手”的抗議人群。團隊成員頻繁收到子彈郵件,教育部前官員在《華盛頓郵報》控訴:“這就像為減輕飛機重量扔掉發動機。” 連家庭關系也徹底撕裂——因公開批評“覺醒文化”,兒子澤維爾與其斷絕關系。
在這樣的一種內部沒有有力靠山,外部的反對力量又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馬斯克的辭職可算是一個比較理智的選擇。針對此事,特朗普的態度是會嘗試挽留馬斯克繼續任職。然而,就算馬斯克同意了繼續任職,面對特殊政府雇員任期上限的限制,恐怕也無法再繼續做下去了。除非讓馬斯克轉為正式員工,但這樣的話那其就得遵守《利益沖突法》,辭掉特斯拉CEO一職。特斯拉是馬斯克的基本盤所在,他是決然不可能接受的。
馬斯克和特朗普(資料圖)
作為特朗普政府“聯邦改革計劃”的核心人物,這場突如其來的"辭職烏龍"事件,恰恰暴露了馬斯克在其政治道路上的真實處境——既不甘心就此退場,又難以繼續推進改革。若是離開白宮,屆時將不僅是馬斯克個人職業生涯的轉折點,更折射出美國政治生態的深層矛盾。馬斯克的激進改革引發社會、政治和經濟多維風險,離任后可能因角色模糊而因此加劇自身安全風險。同時,解決特斯拉面臨的領導層危機回歸商界身份與應對投資者"去政治化"的壓力也是馬斯克離職后的一道坎。
不過,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說,有關他很快將辭去美國政府效率部職務的報道是“假新聞”。美國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當天在社交媒體上轉發有關馬斯克辭職的報道時稱:“這個‘獨家新聞’是垃圾。”馬斯克被視為特朗普的親密盟友,在新一屆美國政府中幫助特朗普大幅削減聯邦開支、大規模裁減聯邦雇員。萊維特曾表示,盡管馬斯克沒有部長職位或正式決策權,但他是“特殊政府雇員”和“總統高級顧問”。美國輿論普遍認為,馬斯克是政府效率部的實際負責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