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出臺后僅僅幾天時間,越南,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第一時間呼啦啦跪了一大片。只有中國頂著壓力,隨機出臺了對美國的反制措施。過去,美國出臺對中國的貿易戰,我們都會稍停一段時間,留下對美國談判的時間,再出臺相關的反制措施,而且反擊也相對溫和,目的是為談判留下余地。但是這次不一樣,中國馬上進行對等反擊,而且沒有留下談判的余地??梢钥闯?,我們根本沒打算談判,很顯然,我們也不可能妥協。
川普政府如此激烈的關稅戰,勢必引發大型經濟體的反擊。中國的反擊除了讓美元指數創下了1992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外,還引發了美國股市的暴跌。同時,全球金融市場哀鴻一片。本輪貿易戰的沖擊威力之大前所未有。
中美之間針尖對麥芒,大概率還會迎來貿易戰升級加碼的可能。接下來全球金融市場,尤其是股市還將迎來新一輪的下跌。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現在的問題是,為什么美國不惜經濟衰退,也要發動貿易戰?為什么中國不可能妥協?這場戰爭打下去,最終的結局到底是什么樣?
本輪貿易戰造成的危機,遠超以往數次美元信用重構的沖擊。只有理解了美元歷史上三次信用重建的過程,才能深刻理解為什么中美之間的經濟矛盾無法調和!
歷史上,美元信用重構伴隨著三次經濟危機,每次危機的沖擊都非同小可。再探討本次中美關稅戰之前,我們需要深刻理解以往三次美元信用重構的過程,這樣我們就能深刻理解中美之間這場關稅戰為什么是一場你死我活,不見輸贏決不罷休的對抗!
第一次,美元和黃金綁定信用的過程和崩塌的原因。
二戰以后,美國因為特殊的地緣原因,大發其財。幾乎所有國家的黃金都拿去換軍事援助了。這導致戰后所有國家的黃金儲備消耗一空,美國一家拿走了全世界的黃金。英國曾想戰后確立地球元概念,在世界金融統治地位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沒有黃金,只有嘴巴和設計理念肯定是入不了美國眼的。
于是,美元通過黃金定價,每盎司35美元,向全球提供流動性,別的國家為了獲得美元流動性,將黃金存在美聯儲的金庫內。這套體系一直運行了27年,到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違約,布雷孫森林體系解體,美元用黃金綁定的信用崩塌了。
需要說明的是,1943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之前,美元和黃金的比價是19美元/盎司,到1944年,黃金跟美元的比價關系就變成了35美元/盎司。也就是說,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的瞬間,美元的信用就膨脹了84%,等于美元的購買力膨脹了84%。這對美國來說是非常劃算的。
這里插一句摩根本根1912年的原話:“只有黃金是錢,其他的都是信用!”請大家記住這句話,非常重要!在摩根看來,任何一個政府,都不可能控制住貨幣超發的沖動,因此,只要各國貨幣不直接跟黃金綁定,那么所有國家的債務都是無限擴張的。
黃金的數量相對固定,貨幣的數量在不斷增加。而美元的信用本質上由黃金支持,意味著黃金的價值即便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維持時間內,也是在不斷增值的。到1971年,黃金的股價已經翻了好幾十倍。既然美元越來越多,黃金還是那么多,那么為什么不把手里的美元換成黃金呢?
于是1971年,法國總統戴高樂通知美國,我法國手里有600億美元外匯儲備,準備好黃金,我要把美元儲備換成黃金,開著軍艦拉回來。當時價格是35美元/盎司,600億美元,意味著美國要支付法國超過16億盎司黃金,而美國金庫內只有3億盎司。就算都給法國,也只能兌換105億美元而已。于是美國耍流氓,尼克松宣布1944年簽署的是歷史協議,不算數,作廢了。黃金短時間內,從35美元/盎司,漲價到了800美元的高價。再想想摩根的那句話,除了黃金之外,其他都是信用。說白了,黃金都在美國手里,重新定價讓金價翻個幾十倍,你還來兌換嗎?
美國之所以這樣公然耍流氓,說白了,別的國家手里沒有黃金。所以無論美元對黃金怎么貶值,美國的貨幣依然是老大。所以只有美國可以耍賴,別的國家一盎司黃金都拿不走。當美元貶值了20多倍后,對法國表示,你們還要兌換黃金嗎?來吧,我這里有的是黃金,但是要按照800美元的價格換,要多少都管夠。
法國戴高樂總統在看到美國如此無賴后,哀嘆道:“華盛頓泉下有知,都會為你們這幫孫子感到羞恥"。法國其實對美國有一種異樣的情感,因為法國人幫助美國獨立,所以心理上對美國有種大國的感覺。但是被美國狠狠坑了一把后,法國人才看明白,只要能用不要臉解決的事兒,美國是一盎司黃金都不愿意支付的。也就是從1971年開始,美國開啟了要錢不要臉的耍流氓傳統。
第二次,美元信用和石油綁定的過程和崩塌的原因。
1971年美元沒有了黃金的信用支撐,很快世界陷入了經濟滯脹中無法自拔。這個時候,美國經濟衰退很嚴重,所以急需為美元尋找下一個硬通貨。于是,中東戰爭開始了,1974年中東戰爭打出了石油危機,本質上就是一次石油美元信用重構的過程。
作為美國代言人,以色列在中東打了好幾次,只有這次打出石油危機,大家不覺得蹊蹺嗎?事實上,美國恰恰通過以色列發動戰爭,制造了石油危機。并迫使沙特王國聽命于美國。石油開始為美元信用提供新的支撐。這次美元信用重構,是依托于沙特對美國的支持完成的。
沙特一個國家的石油產出,足以影響全球石油的穩定,因此,沙特有能力通過增產減產石油,來左右石油的價格。石油信用取代黃金,成為美元新的信用支撐。
這里需要說一下在石油美元確立之后,石油價格的前后變化。1974年,美國跟沙特簽署石油美元協議之前,以美元計價的石油價格是3美元,協議簽署之后,以美元計價的石油價格是13美元/桶。跟黃金從19美元瞬間變成35美元/盎司一個道理。并且,此后石油價格水漲船高,持續上漲,現在石油價格永遠也不會回到13美元一桶的價格了,說白了,美元需要為其提供信用的硬通貨不斷漲價,只有這樣美國才能源源不斷地印出更多的美元。
按道理說,這樣沙特就是石油美元的最大受益國了。事實上美國看準了沙特的作用,并進行了精美的設計,讓沙特賺到的石油美元重新流入到美國的金融體系中去。最后沙特賺到的石油美元,又被美國拿走了。
隨著美國石油產量逐漸上升,2004美國開始出口石油,美國從石油凈進口國變成出口國,這套體系又走到了一個極限,運行不下去了。如果不尋找下一個美元的信用支撐,美國是無法解決國債壓力和通脹失控這兩方面的困境的。
第三次美元信用重構綁定的是人民幣。這一次,為美元提供信用支撐的是中國制造業
貨幣信用的維持很簡單,只要能保障購買力,沒有通脹,美元就是世界的硬通貨。在石油美元維持不下去的時候,中國加入WTO之后爆發出的強大生產力,又讓美國看到了新的希望。于是美元開始綁定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第三次美元信用重構,恰恰是來自中國的商品抑制了美國的通脹。
十幾年前所謂中美國的概念,就是由此而來,當年有多少人對中美共治全球化充滿了憧憬?相信現在的人都不陌生吧?實際上,這個概念,恰恰是美國人提出來用以忽悠人的,他們從來沒想過將全球治理的哪怕一點權力分享給我們。
對我們來說,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解決了。對美國來說,美國黑人都能買得起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了。美國的物價在2004年之后,甚至比1985年還便宜。大家以為美國憑什么去發債打反恐戰爭?如果我們不幫美國,他們的物價早就飛上天了。
但是,跟黃金美元和石油美元相同的是,這次美元超發需要的基礎條件是人民幣不斷升值。只有人民幣持續升值,才能保障中國商品的價值不斷升高,才能保障美元具備超發的基礎。
但是大家想過沒有,如果人民幣一直升值會有什么結果?無非是制造業早早就轉移出去了。轉移到東南亞,印度,美元還可以去綁定越南盾,印度盧比。但是我們沒有了制造業該怎么辦呢?
今天美國制造業空心化,通脹的原因是濫發貨幣太嚴重了。美國就是赤裸裸的耍流氓。美國怎么不提我們那么多年幫助美元穩定貨幣信用,穩定美元霸權呢?現在美元濫發,就要我們漲價,貨幣升值,過去還忽悠中國什么中美國的概念,你們美國可曾絲毫考慮過中國?
說白了,對美國來說,有利可圖的時候你就是盟友,是戰略伙伴,十幾年之前,中國的國力不如你美國,沒有先進武器和高科技產品的時候,美國人可以很理性地對中國說故事。當十幾年之后,中國可以造航母和六代機的時候,你美國就開始說貨幣戰爭了。無利可圖的時候馬上就是敵人,美國要戰爭,要關稅。這就是美國,只要錢,不要臉
從另外一個層面上說,我們辛苦幾十年,用汗水鑄就的建設成就?,F在美國說把我們的建設成就拆了就拆了,是不是有點太不講理了?
此外,這場關稅戰,或者說第三次美元信用崩塌的過程,對全球經濟造成的沖擊,比黃金美元和石油美元所造成的危害都大得多。雖然1971年到1974年石油美元孕育過程中,世界也曾遭遇滯脹和經濟衰退,但是是緩慢完成的,股市下跌也是一點點跌下去的,絕不是今天這樣,一上來就暴跌。
以上介紹,是歷史上美元三次換錨的過程,詳細理解了這幾個過程轉變的歷史原因,我們就能理解接下來,中美之間的這場博弈為什么是你死我活的戰斗。
美國再工業化起步階段的時間窗口僅有1年,再工業化一年內不能起步,川普引導的衰退將毫無作用。一旦民主黨重新上臺,美國將失去制造業回流的最后機會。這是川普上來就開干,甚至不吸引到經濟衰退也要關稅戰的根本原因
川普此前已經擔任了四年美國總統,理論上,川普的任期只有這一屆了,也就是說,川普只能再擔任四年美國總統。這次上臺之前,信誓旦旦的跟美國紅脖子們承諾要實現美國的再工業化。而美國的再工業化,是個至少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系統工程,如果不能在其任期內實現起步,接下來就算川普的擁躉登上總統寶座,在美國國內的政治影響力也不如川普,能否完成再工業化的起步還真的說不準。
更重要的是,2026年11月美國要進行中期選舉,如果川普輸掉中期選舉,那么川普將成為一個蹩腳總統,政令出不了白宮,什么也做不了。美國股市表現跟選舉息息相關,如果股市不能企穩回升,則意味著共和黨百分百丟掉參眾兩院。一般美國大選前一年開始拉升股市,為中期選舉造勢。所以在中期選舉之前,川普一定會讓衰退停止,股市表現出牛市的勁頭。
參考我國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強烈反制,美國必然要繼續加碼,接下來將會是更激烈的關稅戰,我國同樣也會更劇烈的反制。這意味著美國股市必須在今年11月之前跌到底。否則一旦在選舉前出現股市暴跌,川普也不可能贏得參眾兩院的中期選舉。因此,我判斷在短期內,中美之間你來我往加碼關稅戰還將持續至少三輪,直到兩國關稅互相加到100%,讓兩國貿易徹底停止才算完成。
說白了,川普沒有時間,他必須在一年時間內就讓美國的再工業化完成起步,如果做不到,那么民主黨重新上臺,華爾街資本將重新占據上風。接下來,美國的再工業化將永遠不可能完成。
這里稍微解釋一下,美國的左右割裂主要表現為資本和底層民眾的割裂。傳統意義上的美國人大多數考不上名校,是需要藍領工作來維持基本生存的?,F在因為產業空心化,導致底層白人沒有工作,鐵銹帶的老男人們幾乎連年輕女性都見不到。因為沒有工作,美國夢早已破碎,他們只能依靠當兵,靠賣血來維持生存,靠廉價毒品麻醉自己。副總統萬斯是美國底層逆襲的代表,非常明白美國需要什么樣的改革。而美國的資本家們不在乎底層民眾的死活,他們只想將工廠搬遷到最賺錢的地方。這才是美國產業空心化后,美國底層和資本的撕裂表現。
川普之所以上臺,恰恰是其再工業化的承諾,給了底層人工作的希望。因此,川普一定會在最后一個任期內,盡全力為再工業化起步而努力,哪怕引發經濟衰退也在所不惜。
川普公開說,手術已經結束,恢復已經開始,是什么意思呢?說白了,一個國家對全世界所有國家同一時刻開啟貿易戰,就像是病人在進行一場大手術。而目的就是引發可控的衰退。第一次加關稅的量并不是太足,引發了10%的下跌,接下來,若有國家反制,那么他會繼續有針對性地繼續加關稅。美國制造業回歸的難度不在于政策工具不足,而是時間有限。為了達到目的,他只能選擇速成的道路。打個比方,既然練正派武功九陽神功那么費勁,那么只能自宮去練葵花寶典。
美國極端關稅戰的代價是經濟衰退,而目標則是中國!
在對等關稅政策之前,美國的外交和貿易團隊已經提前說服了日本,越南,新西蘭,澳大利亞這些美國主要的死黨。這些國家會在第一時間尋求與美國的和談,就像越南第一時間送上膝蓋一樣,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其他國家打個樣。川普在用這個方法告訴別的國家:大家看看我多牛,我對所有國家宣戰,迎來的不是所有國家的反制,而是第一天就跪了一大片。
其實川普這么做,只是為了給中國看,希望中國能跟川普和解。那么川普又能用威脅加關稅的方式,來作為談判籌碼了。很顯然,中國和歐洲是不可能跟美國妥協的。
對于川普而言,無論中歐是否跟美國和談,至少他不會失去自己的票倉。說白了,加關稅越重,衰退越嚴重,受損失最大的是做生意的商人,是華爾街的資本家,而資本家一直是民主黨的票倉。鐵銹帶的美國底層白人,才是川普的票倉,華爾街利益失去再多,最終都不會影響他的支持度。
從市場規模上看,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市場,美國要想引導制造業回流,所能用的政策工具有很多。關稅雖然能誘發衰退,但在川普看來卻可以逼迫制造業回流。這是因為,目前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工業制造業規模,而美國看上去是在對全球加關稅,實際的目的,是在對中國加關稅。
這個很好理解,去年中國對美國出口的貿易額是5000多億美元,美國對中國出口是1600多億美元。在川普第一任期內,很多中國企業開始向外轉移,也就是咱們說的轉口貿易,本質上是中國的產業,但是為了應付貿易戰,不得不將工廠轉移到越南,墨西哥,加拿大等國。這些國家的對美貿易額雖然不能算作是我們對美國的出口,但是也是中國制造業創造的商品。如果將這部分出口也統計進去的話,估計不會少于1萬億美元。
如果徹底切斷中國制造業跟美國的市場聯系,那么美國損失的貿易額要遠遠小于我國損失的貿易額。很顯然,美國承受的傷害,要遠遠小于我們。這是一場美國只占便宜,我們不能占便宜的戰爭。如果從這個視角上看的話,出于理性思考,我們需要妥協。但是現實卻是,我們在第一時間發出了最強反制。很顯然,加拿大雖然也表示要跟美國拼了,但是并沒有出臺反制細則。中國則直接告訴美國,我要打你哪里,打多少,怎么打等等。
我們之所以在第一時間對美國進行最強烈的反制,目的很簡單,我不跟你談判,你也不要想著跟我談判。既然你美國覺得自己能打贏,那么咱們就打。很顯然,美國無差別對全球的貿易攻擊,已經變成了主要針對中國的貿易攻擊。
我們跟美國的這場極限對抗,為什么明知道自己損失更大也不妥協?這次中美對抗,到底有哪些對我們有利的機會?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中美的世紀對抗,無論是不是川普當美國總統,遲早都會來。這是一場注定會到來的對抗,就像拜登在任的時候,中美關系也無法緩和一樣。川普只是選擇了最簡單粗暴的貿易戰的方式,加速了中美攤牌的進度罷了。
既然遲早要攤牌,那么危機之中并非完全沒有機會。說白了,既然美國遲早要咬過來,何不趁機掰掉他的門牙呢?這個時候中國制造業最強大的時候不反擊,難道還要等到我們損失慘重的時候才反擊嗎?既然遲早要來,那么早反擊,比晚反擊要有利!
其次,中美對抗有國運崛起的重大機遇,運用得當,中國的崛起進度會加快會。
這里需要從我國改革開放的路徑上來做一下說明。我國開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本質上是用西方的技術,換我們的國家發展。
現如今,我們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大國,同時技術后來居上。雖然還有尖端技術有待突破,但是技術升級整體上還算成功。在民用商品領域,我們可以生產幾乎所有的商品,而且不再依賴美國的技術支持。這個時候,若美國對我們發動貿易戰,我們就投降,很顯然是不劃算的。
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開戰的主要目標是我們,但是美國對所有國家的無差別攻擊。勢必導致美國盟友體系分裂。這是個千載難逢的良機,我們完全可以依靠這個機會,利用我們的制造業優勢,開辟歐洲,中南美洲,非洲以及東南亞的新興市場。通過對新興市場的商品輸出,來彌補對美國商品出口的損失。
就算沒有美元的交易貨幣加持,我們依然可以通過貨幣互換(已經運作了很多年)的方式,用中國全品類商品生產能力,來換取全世界的原材料。趁機建立起一個獨立于美國之外的新的世界貿易體系。要做到這些,我們就必須對美國的貿易戰爭行為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經濟領域,美國亡我之心不死,剛好可以利用川普跟美國盟友翻臉的機會,大量吸收美國的盟友。事實上,這個世界上除了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之外,絕大多數國家跟美國不是一條心。還是有很多國家在遭遇到美國的貿易戰后愿意跟中國合作,像巴西,德國,法國都有可能在接下來的貿易戰中跟美國鬧翻。甚至連加拿大都要防備被美國吞并,為了應付美國咄咄逼人的政治惡意,最終跟我們合作也并非完全不可能。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工作。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會開始鼓勵制造業回流。說白了,原來為了應對川普的貿易戰,很多我國的制造業搬遷到越南,墨西哥加拿大等地。對等關稅政策下,無論制造業在哪里都一樣,既然這樣,為什么不回到中國呢?畢竟在任何地方,生產成本都沒有我們自己家里更低。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重提鼓勵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原因,除了解決就業問題的需求外,更多的,是為了應付這次史無前例的對抗。從中美的對抗烈度來看,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給企業回流國內進行補貼,以彌補企業搬遷的成本。這樣做的好處是,人民幣可以在制造業的重建過程中體現出價值,這樣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就會下降。需要說明的是,要跟美國搶奪世界貿易的主導權,人民幣絕不能大幅貶值。只有我們的貨幣足夠堅挺,才能完成新的貿易體系的重構。一旦完成排除美國之外的,另一套世界貿易體系的建設。那么中國制造就會包圍美國,形成對美國制造的壓制作用。
這樣一來,即便美國花費巨大代價完成再工業化,也會因為失去性價比優勢而失去國際市場。這里面的原理很簡單,美國制造業之所以不愿意回美國,無非是因為在美國的生產成本高,企業生產的商品沒有國際競爭力?,F在在關稅重壓之下不得已回美國,意味著企業為了抓住美國市場,而選擇放棄國際市場。這樣一來,國際市場原本屬于美國制造業的份額,就會因為美國商品成本太高,而被我國制造業填充。如此一來,美國制造業回流美國以后,生產的商品就不能出美國的大門。
在沒有人口大規模增長,土地規模大規模擴大的前提下,高關稅之下的美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面臨生產過剩而消費能力不足的困境。試問,美國的資本家們,會將所有產品的利潤給美國工人分了嗎?只要不全部分給工人,那么美國工人靠什么將美國的全部產能消化掉呢?
小結:美國這個國家非常迷戀高關稅,因為在其成長為世界老大的過程中一直執行高關稅政策,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美國工業的發展。但是在那個過程中伴隨著美國版圖的擴大和大量接收歐洲移民,以擴容自己的內部市場才完成的。現在美國再將自己封閉于世界市場之外,等待他們的,最大可能就是在封閉中逐漸沉淪,企業失去競爭力。
中美這場關稅戰,注定是一場長期貿易戰爭。時間跨度上可能長達十年,甚至二十年。絕不可能短期內分出勝負。這場戰爭早期,我們可能因為對美出口下滑。但是隨著對世界貿易體系的重構,中國商品的出口下滑趨勢不可能一尺持續,相反,還會因為美國主動放棄世界市場,在后期出現出口持續增長的情況。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世界大戰,戰爭用到的武器不是槍炮導彈,而是關稅,是貿易,是制造業和市場。這場中美博弈,本質上是一次貨幣貿易戰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