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津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四病區接診了一位突發肢體無力的17歲患者小李,經診斷,其病因并非常見的腦卒中,而是身體嚴重缺鉀引發的低鉀型周期性癱瘓,同時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目前,小李經治療后已康復出院。
事發當日,小李突然感覺全身乏力,雙下肢癥狀尤為明顯,不僅起床艱難,更無法站立行走。因前幾日有發熱、腹瀉經歷,小李及家人懷疑這是相關 “并發癥”,遂緊急前往寧津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四病區就診。值班醫師迅速展開全面檢查,包括詳細詢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并安排了抽血化驗與心電圖等輔助檢查。結果顯示,小李的血鉀水平僅為1.6mmol/L,遠低于正常范圍,最終確診為低鉀型周期性癱瘓與甲狀腺功能亢進。經過針對性的補鉀等藥物治療,小李的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神經內科四病區主治醫師劉亞男介紹,低鉀型周期性癱瘓是周期性癱瘓中最為常見的類型,主要特征為發作性肌無力、血清鉀降低,且補鉀后肌無力癥狀能迅速緩解。常見的誘因包括疲勞、飽餐、寒冷、酗酒以及精神刺激等。另外,注射胰島素、腎上腺素、大量輸注葡萄糖,或是繼發于甲狀腺功能亢進、腎小管酸中毒、腎衰竭、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等代謝性疾病,甚至鋇劑中毒等,都可能誘發該病。
劉亞男提醒,在發病前,患者往往會出現肢體疼痛、感覺異常、口渴、多汗、少尿、潮紅、嗜睡、惡心等癥狀。一般在夜間睡眠或清晨起床時,容易出現對稱性肢體無力,嚴重者甚至完全癱瘓。對于確診為低鉀型周期性癱瘓的患者,楊春杰主任表示不必過度緊張,通過藥物治療通常可以有效緩解癥狀。但如果發病時嚴重影響呼吸肌,導致呼吸肌麻痹和呼吸困難,務必及時就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