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樓市調整,公開的數據透露,百城二手房均價已經從1.6萬降到了1.4萬,整體降幅20%,實則具體到城市,降幅普遍40%,有的更是腰斬。本以為,2025年的狀況會好點,但從一二月的數據來看,情況并不達預期。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3月份百城二手住宅均價13988元/平米,環比下跌0.59%,跌幅較上月擴大,已連續下跌35個月,同比下跌7.29%如今看來,似乎已經印證當年馬云說的——未來房價如蔥,
話雖然有點夸張,但從當前的形勢來看,手上有多套房的業主,如今,不僅面臨著資產持續縮水,更為擔憂的是——
如果再像過去那樣持續調整,未來,中國兩套房以上家庭都將很難逃出三大困境:
01、房子現狀——城市分化加劇
房地產市場跌宕起伏,很多地區的房價就像過山車一般,甚至跌跌不休。
比如在三四線市場,你前年花100萬買的房子,如今只剩下50幾萬,即使腰斬也無人問津,大家只能眼睜睜看著資產大幅縮水。
然而在一線城市,“日光盤”重現江湖,買房的人蜂擁而至,銷量直線上升,不禁讓人開始擔憂,再不進場可能又要漲價了。
數據顯示,全國商品房庫存量已經達到了25億平方米,足夠14億人口每戶家庭再分一套房子。
但是深入分析后發現,這些房子絕大多數都處于三四線城市,一線城市的庫存量已經出現了持續銳減,甚至土拍市場也開始了“搶地大戰”
城市與城市之間出現了冰火兩重天,表面看是庫存壓力所致,實際上,卻關乎到產業經濟和人口兩大重要因素。
都說“得人口者得發展”,大城市配套資源完善,產業經濟優勢,更具備人口虹吸效應。
而小城市產業單一,配套相對較弱,就業機會上,賺錢越來越難,更加劇了人口的外流,進而導致接盤的人越來越少。
這種分化,在2025年只會越來越明顯。
02、房子銷售下滑的背后
二手房市場跌跌不休,前年100萬的房子,現在只要56萬,即使腰斬也無人問津,這是為何?
1、市場選擇性越來越多
過去長達十年的高周轉開發,庫存量已經遠超想象,多地空置率飆升,有的地區一到晚上點燈率不足20%,就像座“鬼城”。
而且,隨著各地保障房的不斷增加,購房者可以用更低的成本申請人才公寓、保障房,商品房需求再度壓縮。
2、購買力嚴重透支
多年來,我國居民的杠桿率已經從最初10%左右一路上升到77%,老百姓家庭的絕大多數財富都壓在房子里,購買力嚴重透支,已經沒有更多加杠桿的空間了。
而且這幾年就業市場競爭壓力加劇,打工人的收入也面臨著銳減,甚至有的人求職數月找不到工作,養活自己都難,拿什么支撐高債務?
03、中國2套房以上,將難逃出3大困境
城市分化不可避免,對于手上有大城市房子的居民來說,意味著他們的資產將迎來更多增值機會。
但對于中國絕大多數兩套房以上的家庭來說,城市的分化,也意味著他們將難逃三個困境:
1、財富持續縮水
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破滅,三四線城市價格跌跌不休,出生率持續下降,老齡化加劇……
這些都加劇了當地房子變現能力變得越來越弱,甚至有的房子掛牌一兩年都無人問津。
尤其是人口持續外流的城市,擁有多套房就意味著未來的財富將被“凍結”。
2、持有房子成本越來越貴
如果房子變現困難,將來他們就不得不面臨兩大麻煩:
第一,高房貸壓力可能讓很多人陷入債務危機;
第二,房產稅漸行漸近,未來的稅費負擔會更重。
另外,房子拿的時間越久,貶值速度也更快,畢竟房子一旦老化,就需要更多維修保養費用,
到時,房東們不僅要忍受房產貶值,還要承擔長期持續性的維護保養支出,以及稅費支出…簡直苦不堪言!
3、房子出租越來越難
以前買房囤房,不僅因為房子可以買賣變現,更重要的是,出租市場需求旺盛,也能獲得不錯的租金收益。
隨著人口流動變化以及市場越來越飽和,再加上保障房供給的不斷增加,以后房東們想要以租養貸,就變得越來越難了。
尤其是三四線城市,人口大量外流,剩下的都是老人孩子,他們的房子多的都住不完,租房市場的供給只會越來越大。
再加上大環境不好,很多年輕人也更傾向于申請保障房,這也就加劇了未來房子出租困難度將大幅上升。
文末結語:
這兩年,普通老百姓的買房熱情大不如前,再想像過去那樣靠買賣房子賺錢已經不現實了,一旦房產稅落地,名下房子越多的家庭,將來面臨的壓力也越大,
所以眼下,房子多的家庭更要做好資產配置重新規劃,留優去劣,才是最明智的選擇。您覺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