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24小時內,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關稅態度發生戲劇性轉變。從暗示“中方若讓步關稅,TikTok交易或可放行”,到突然強硬喊話“中國必須取消對美加征關稅,否則將面臨50%懲罰性關稅”,其言論再度將中美貿易戰火藥味推向高潮。這場博弈背后,究竟是政治算計還是經濟脅迫?
一、從“交易籌碼”到“最后通牒”:特朗普關稅立場180度反轉
1. “TikTok換關稅”試探性放風
近日,特朗普表示,如果他降低關稅,中國會改變態度,在15分鐘內同意TikTok的交易。這一表態被外界解讀為試圖以TikTok為籌碼,換取美方在貿易領域的讓步。
2. 24小時后的強硬升級
然而次日,特朗普突然推翻此前論調,直接向中國發出“最后通牒”:“中國必須立即取消所有對美國商品加征的關稅,否則我將對華征收更高關稅——可能是50%,甚至更高!”其態度突變令市場嘩然,甚至共和黨內部也質疑其政策連貫性。
二、特朗普的真實目的
1. 為競選造勢:“對華強硬”人設不能倒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此番言論與其競選策略緊密相關。特朗普需鞏固“對華強硬派”形象,通過炒作關稅議題,轉移國內通脹壓力的矛盾。
2. “極限施壓”戰術再現
特朗普一貫擅長通過突然加碼施壓迫使對手妥協。此次威脅將關稅提高至50%,意在復制2018年貿易戰劇本——先制造恐慌,再逼中方回到談判桌。但不同的是,如今中國已通過產業鏈調整、RCEP等多邊協議降低對美依賴,特朗普的“舊招”恐難奏效。
三、中方反制早有預案,關稅戰難撼中國經濟韌性
1. 中國關稅反擊的“精準打擊”
自2018年貿易戰以來,中國對美加征關稅主要針對大豆、汽車、能源等特朗普票倉州的關鍵產業。若美方進一步升級關稅,中方可能擴大反制清單,甚至動用稀土出口管制等“王牌”。
2. “去美元化”加速削弱美國籌碼
截至2024年,中國已連續7個月減持美債,同時推動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覆蓋全球180國。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雖猛,但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和東盟合作已構建更分散的貿易網絡,抗壓能力今非昔比。
四、全球市場震蕩:企業與消費者恐成最大輸家
1. 美國通脹危機雪上加霜
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測算,若對華關稅升至50%,美國普通家庭年支出將增加約2300美元。當前美國CPI仍高于3%,特朗普的激進政策可能直接沖擊選民錢包。
2. 跨國企業“供應鏈噩夢”重演
蘋果、特斯拉等在華美企已明確反對加征關稅。若中美貿易戰再升級,全球電子、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將面臨新一輪斷鏈風險。
結語:一場沒有贏家的博弈,中國不會屈服于恫嚇
特朗普的關稅威脅看似兇猛,實則暴露其戰略焦慮——既想復制貿易戰“勝利”,又無力應對中國系統性反制。中方早已表明態度:“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痹谶@場博弈中,恐嚇式外交只會讓美國自食其果。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所言:“任何單邊霸凌行徑,終將被全球化浪潮反噬。”
(本文數據來源:美國商務部、中國海關總署、彭博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