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再爆發一次金融危機嗎?面對我國提出的報復性關稅,特朗普直接發出威脅,警告中國要是不取消,就再加50%關稅,并且還要伙同盟友一起“圍攻”中國,對此我國回應十分強硬,既然要打那就打?
當地時間4月7日深夜,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如果中國不在4月8日之前撤回對美國34%的反制關稅,那么從4月9日起,美國將對中國商品額外征收50%的關稅。這還不算完,他還宣稱美國將立刻終止與中國的關稅談判,轉而開啟與其他所有國家的關稅磋商。
可以看到,特朗普的意圖已經赤裸裸地擺在臺面上:他想用更高的關稅壁壘逼迫中國“投降”,同時拉攏其他國家一起針對中國,這一次,他的矛頭直指中國,毫不掩飾。
特朗普發文
特朗普的邏輯很簡單,就是通過大幅提高關稅,制造一種經濟上的極限壓力,讓中國在談判桌上低頭,這種手法在他過去幾年的貿易戰中屢見不鮮。從2018年開始,美國就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從最初的10%到25%,再到如今威脅的50%,步步升級的節奏明顯是在測試中國的底線。
而且特朗普似乎還想通過降低對其他國家的關稅換取它們在對華問題上的配合,從而形成一個針對中國的“國際聯盟”,讓中國在全球貿易中陷入孤立。
但這招真的管用嗎?恐怕沒那么簡單。先不說其他國家愿不愿意趟這趟渾水,單看美國自己的處境,就不難發現這招的風險。加征50%的關稅,意味著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將面臨更高的成本。過去幾年,關稅戰已經讓美國國內的物價有所上漲,尤其是依賴中國供應鏈的行業,比如電子產品、服裝和制造業原材料。進一步加稅,只會讓這些成本雪上加霜,最終轉嫁到普通民眾身上。
更重要的是,美國針對越南的做法已經讓其他國家失去了對美國的信任。
越南工廠工人
在特朗普提出“對等關稅”之后,越南為了讓美國對自己下手輕點,主動對美國敞開懷抱,甚至愿意零關稅讓步,但結果呢?換來的并不是美國的豁免,而是美國商務部對越南鍍鋅鋼加征更為嚴厲的反傾銷稅。所以有了這個前車之鑒,誰還愿意為了美國的戰略目標與中國作對?
而面對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我國商務部發言人做出了回應:中方對此絕不接受。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奉陪到底。中國的態度很明確:不怕打,也不會主動認輸
商務部發言人的表態雖然簡短,但信息量很大。一方面,中方強調會“堅決反制”,這意味著如果美國加稅落地,中國不會坐以待斃,必然會有對等甚至更強的措施出臺,另一方面,提到“維護自身權益”,表明中國這次不是為了意氣之爭,而是要把底線守住。畢竟,34%的反制關稅背后,是中國對美國一系列挑釁的回應,撤回關稅就等于在原則問題上讓步,這對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國內民心都是難以接受的。
當然,這個回應也是說給其他國家聽的,中國很清楚,特朗普想拉攏的那些國家,未必真心愿意當美國的棋子,像越南這樣的例子,已經足夠讓其他國家警醒,與其跟著美國走,不如保持中立,甚至在中美之間尋找平衡點,所以對中國來說,這是個機會,可以通過外交和經濟手段,分化美國的“包圍圈”,讓特朗普的如意算盤落空。
特朗普如今的舉動其實是在挑戰全球化本身,他推崇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正在把世界經濟推向碎片化的邊緣。可諷刺的是,美國恰恰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華爾街的金融資本、硅谷的科技巨頭,哪個不是靠著全球市場才站穩腳跟?如今特朗普為了短期政治利益,不惜撕裂這個體系,實在看不懂他到底要干什么。
對中國來說,這場仗不好打,但也不是沒有勝算。過去幾年,中國已經在貿易戰中積累了經驗,知道如何在壓力下穩住陣腳,更重要的是,中國有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有完整的工業體系,這些都是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砸不垮的底氣。
而對美國來說,加稅或許能逞一時之快,但長遠看,失去中國市場、激怒國內消費者、疏遠國際伙伴,恐怕才是真正的代價。
信息來源:
新華網:《商務部:如美方升級關稅措施落地 中方將堅決采取反制措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