籬笆上有個帖子:
看完之后,一方面對家長的豁達心有佩服,另一方面在想,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在自己身上會怎樣,只要一想就渾身冰冷。
看來,盡管四十有五,我還沒度過人生的很多關卡。現在有種說法,如果你人生磨難多,那說明你是天選之人,就是來經受磨難的,我可喜歡這種說法了:)難怪大家實在沒辦法就去上香,當然后來會發現,上香也解決不了問題。
今年因為集團校政策第一年,很多變化都讓人措手不及。不知道是哪個學校先開始加戲的,突然沒頭沒尾地搞出個零模,我們學校應該是倉促應戰的,距離一模只有兩周,這兩天在考零模。
初三本就經常考試,但是大考畢竟影響機會和信心,所以我是表面淡定如牛,內心慌若老狗,這幾天瘋狂工作轉移注意力,一天站在電腦前高度專注工作十來個小時,感覺腿都在腫,好像我難受一點就能減輕孩子的痛苦一樣。
這世界上最無助的就是,你眼睜睜看著自己最在乎的人掙扎在痛苦之中,卻無能為力,什么都做不了。所以覺得那些動不動就說給孩子兜底的人,可能沒有真正做過爹媽,沒有體會過那種無助時刻。
如果你想兜底,你能兜的那部分可能是最不重要的,而重要的那些,比如成長成就自信情感等等,是燒香也不見得有用的部分,必須得孩子自己通過一步步經歷慢慢去成長,去克服。
我們再愛孩子,這個事情也替不了,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早早放手是對的,越早放手越好,假如能夠放得下的話。不管是學習也好,工作也好,都是經歷才能成長。就比如刷題,你得通過刷題這個過程,慢慢地去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我們雞娃的意義,其實只是讓你知道有這樣的規律,最好遵從規律做事,然后,早一點開始,讓孩子有一個從容一點的適應過程。
站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看,我感覺很多孩子可能到初中結束都未必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或者學習思路。而能多少有一點對這個認知的孩子,他們的初中生活進行的也就順利一些,能夠升到一個比較理想的高中。
這個東西到底是什么作用機理呢?可能跟成長發育的階段有關,也可能跟悟性有關。我感覺我兒子還一直沒有找到對他來說一個有效的方法,再加上性格中有比較懶的一部分,不愿意深入整理和思考,所以一直停留在一個低水平、淺層次的努力層面上,而且即便這個層面的努力其實也不夠,所以成績可能就是原地徘徊打轉,或者說沒有顯著提升。
我最近在整理一篇別人的演講,里面談到一個人在工作中,他的天花板其實取決于他的悟性是怎樣的。
這個悟性包含了好幾個方面,比如說,你在事情與事情之間建立連接的能力,還有系統思維能力就是把事情和事情建立連接,把事情和人建立連結這種綜合能力,有了這種能力才能迅速發現新事物或者陌生事物內在的規律。
其實這個是很有道理的,可能小孩兒和小孩兒之間學習效果學習效率的不同,90%以上跟這個人的悟性有關,包括他的自律,包括他有沒有學習方法,都是需要具有發現內部聯系的能力的。
但是悟性這個東西,它肯定和發育階段有關,但是在相同階段里,悟性高低其實是一種天賦,沒有什么辦法去培養,或者說可以去培養,但是不好衡量效果。
說到這就會頗感失望,這幾年我常常對人事物感到失望。這應該屬于心力不足,我現在對2月份和《向上》主編薛老師做的關于心力的那次直播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所以,不管孩子學習還是在生活里的其他事情上,都不要太執著,因為有的時候有的人能力就是有限的,悟性就是天花板不高,執著只是無用。
孩子初二的日子很不好過,到了初三我算是找到了逃避方法。他們每天都在考試,孩子會受到成績起伏的影響,大人不管多想豁達,在這種關鍵時刻,也會跟著起起落落,起伏不定。
尤其是現在馬上要一模二模,然后又臨近中考,都是孩子的關鍵節點,很難淡定。感謝艱苦卓絕的工作,讓我用體力的消耗牽制大腦可能的胡思亂想。
如果人生難免要作一段陪讀媽媽的話,我建議把這個時段用在小學低年級,這時候是孩子的習慣培養期,陪讀的意義和價值更大。
到了初中以后,家長其實很多事情是做不了的,但你又時刻陪在他身邊,他很痛苦,你也很痛苦。
所以我看到其他群里面有一些家長對初中孩子的事情了如指掌,這個還是挺感到羨慕的:
第一,這說明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溝通關系親子關系是非常好的。否則,孩子是不讓你了解他那么多事情和他的心理狀態的。
第二,也說明家長能力是很強的,對初中的學科體系和學科知識掌握的特別全面,了解的特別多。
這本身是個好事兒,但是同時其實可能也是有問題的。因為到了高中,就是你去了解有經驗的家長,或者是按照學習規律來說,高中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自學。
但是因為我們現在雞娃的家長特別多,實際上,以前我們可能在小學的時候就逐漸形成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現在因為整個環境都很卷,家長陪讀的特別多,本來應該初中階段完成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但現在最多只是孩子形成自主學習的一個過渡階段。
有大量的家庭還是在一人考全家學,尤其是媽媽們,對孩子的學習事無巨細地參與,可能對孩子成績有幫助,至少會讓他感覺不是在孤軍奮戰,但是負面的一點是,有可能是孩子在自主學習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孩子整個成長階段,其實最快樂的就是在孩子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那些年,如果是低年級的家長,一定一定要珍惜這樣的親子陪伴時光,很多人可能在這個階段覺得孩子小,還不用花那么多精力去陪伴具體的事情,我把精力用到多工作、多賺錢上,實際上到后面你會發現你錯失了這樣的美好時光。
另外,我們還會有一個誤解,比如說孩子學習特別好,就不用大人操心。那種絕對頭部的孩子,是不是家長的煩惱就會少很多?實際不然,現在來看,就是直升了的孩子,也不用高興的太早。
作為初中家長,我們會把直升看做初中階段的圓滿結束,但是真的直升了的孩子,實際上是高中階段的新的開始,而且是作為學校的“敢死隊員”,扮演的是為校爭光,勇闖頭部985的角色。
既然是這樣,學校對他們的訓練和要求是極其嚴苛的,學習節奏是非常非常快的,所以我們看的是孩子高中可以多學一年半載,他們的實際經歷是學習的節奏、學習的進度、學習的強度、學習的壓力都要拉到極限。
也就是說,你剛剛進入到直升班型,高考的枷鎖就已經套在脖子上了,對你的目標和要求就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這才剛開始,有的孩子就已經掉隊了。
其實不是掉隊,是很多孩子在從初中剛剛進到高中的那一個階段,會有一個很大的GAP需要去跨越,那個適應過程是非常痛苦的。
有的孩子可能確實比較厲害,很快就把這個階段跨過去了,但是有的孩子可能慢一點,甚至有的孩子可能就是跨不過去的,最后就只能掉隊,出現前面說的市重點開局上大專結束,當年多高興后來就多傷心的情況。
所有,如果孩子進的是這種地方,好的種子自然會被拔擢,可喜可賀,一般的種子那可能就是分母、背景、淘汰,所以這個事情也是需要家長看開的。
因為,畢竟我們是旁觀者,很難深入孩子內心去了解,當你做一件自己不擅長,而且又必須在這個領域做好的事情的時候,那種痛苦的程度。
任何外部力量都無法幫你突破,你只能依靠自己的內在力量完成蛻變,那如果就是我剛才說的悟性也好或者能力也好,不夠的話,其實他是很難跨越的。
所以說,最好的防止孩子躺平擺爛抑郁的辦法,就是找到適合孩子的“階層”,在這個合適的階層里面,相對舒適又有一定的挑戰和要求,按照自己的節奏,去維持自己的平衡和自信。這樣的環境對個人成長更適合。
從這點來說,我們也不用過于羨慕那些直升的孩子,或者說我們也不要因為某次考試或者是中考沒有考好就妄自菲薄。只要我們能夠進到一個合適的環境里面,然后發揮出自己的最大潛力,就是勝利。
今日碎碎念,是自我開解,也是開解大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