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山間霧氣繚繞,十八歲的樵夫李青山背著柴捆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夕陽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他抬手擦汗時,忽然聽見一陣若有若無的木魚聲。
"這荒山野嶺,哪來的寺廟?"李青山放下柴捆,循聲撥開灌木叢。穿過一片竹林,眼前豁然開朗——一座青磚灰瓦的庵堂靜靜矗立在山坳間,門匾上"蓮花庵"三個字已經褪色。
庵門虛掩,李青山猶豫片刻,還是扣響了門環。開門的是一位約莫三十歲的尼姑,面容清秀,法號靜安。她身后站著幾位年輕女尼,都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著他。
"施主有何貴干?"靜安的聲音如清泉般悅耳。
李青山局促地搓著手:"我、我路過聽見木魚聲,想討碗水喝..."
靜安微微一笑,側身讓他進來。庵內整潔簡樸,庭院中一株老梅正開著零星的花。李青山注意到,除了靜安,其他幾位女尼看起來都不過二十出頭,最年輕的恐怕只有十六七歲。
"我們蓮花庵少有外人來訪。"靜安遞來一碗清茶,"施主是山下李家村的?"
李青山驚訝她竟知道自己的來歷。靜安解釋:"看你腰間別的柴刀,是李家村鐵匠的手藝。"她說話時,其他女尼悄悄交換著眼色。
天色漸暗,靜安留李青山用齋飯。飯桌上,李青山得知這些女尼都是因各種緣由出家:有父母雙亡的慧明,有被退婚的妙音,還有從小在庵里長大的靜月。她們言談舉止端莊,卻總讓李青山覺得哪里不對勁。
臨走時,靜安送他一包安神茶:"施主面色不佳,這茶能助眠。"李青山道謝離開,沒注意到身后庵門關閉的瞬間,女尼們臉上浮現的詭異笑容。
當夜,李青山做了個奇怪的夢。夢中蓮花庵的女尼們圍著他翩翩起舞,她們的面容在月光下忽明忽暗。醒來后,他發現自己手心攥著一片梅花瓣——可這個季節,山下梅花早已凋謝。
接連幾日,李青山砍柴時總不由自主望向蓮花庵的方向。第五天,他終于再次叩響庵門。這次開門的是妙音,她比靜安年輕許多,笑起來眼睛彎成月牙:"李施主來得正好,我們剛蒸了素包子。"
庵里的生活似乎有種魔力。李青山幫忙修繕漏雨的屋頂時,女尼們為他遞工具、擦汗,她們的關懷讓他想起早逝的母親。靜安常在廊下看書,偶爾與他討論詩文;妙音擅長泡茶,總在他勞作后端來香氣獨特的茶飲;最小的靜月活潑愛笑,常拉著他講山里的趣事。
一個月過去,李青山發現自己面色日漸蒼白,而女尼們卻容光煥發。有次他偶然看見靜安在藥房研磨藥材,那粉末閃著奇異的金光。靜安解釋說這是安神香的原料,但他注意到她的指甲縫里殘留著同樣的金色粉末。
立夏那天,李青山砍柴時不慎劃傷手臂。妙音為他包扎時,手指輕輕撫過傷口,他竟感覺不到疼痛,反而有種飄飄然的愉悅。當晚,靜安特意為他熬了藥湯,說是能加速愈合。喝下藥湯后,李青山昏沉睡去,夢見自己站在一片蓮花池中,每朵蓮花上都坐著一位女尼,她們齊聲誦經,聲音越來越響...
第二天,村里貨郎王二在山路上遇見李青山,差點認不出他來:"青山,你咋瘦成這樣?臉色跟紙似的!"李青山卻笑著說自己從未感覺這么好過。王二注意到他走路輕飄飄的,眼神發直,嘴里還念叨著"蓮花""金光"之類的怪話。
與此同時,蓮花庵的密室里,女尼們圍著一口銅鍋忙碌。靜安將一包金色粉末倒入鍋中,鍋中液體立刻泛起七彩光芒。妙音興奮地說:"再采補三次,就能完成'金蓮丹'了。"靜月卻露出憂色:"師父,我們真要..."
"別忘了我們的誓言。"靜安冷冷打斷她,"若非當年那些負心漢,我們怎會淪落至此?"
原來,這些女尼都曾被男子所負。靜安本是官家小姐,被情郎騙盡家財;妙音因未婚夫另娶他人而投河自盡,被靜安所救;其他女尼也各有悲慘遭遇。她們在深山修煉邪術,用特制香料吸引年輕男子,吸取其精氣煉制延壽丹藥。
七日后,李青山已形銷骨立。這晚,女尼們將他引入密室,準備進行最后的采補。靜安手持金針,正要刺入他的百會穴,靜月突然沖進來:"師父!山下著火了!"
女尼們慌亂中,李青山迷迷糊糊看見靜月淚流滿面地解開他的繩索:"快走!她們要害你!"原來靜月是前任住持收養的孤兒,尚未被完全同化。她帶著李青山從密道逃出,途中道出真相:"那安神茶里有迷藥,她們靠這個控制你..."
逃亡途中,靜月突然腹痛難忍。她苦笑著解釋:"我們每個人都服了毒誓丹,背叛庵堂就會毒發..."李青山背起她往山下跑,卻在半路被女尼們追上。
靜安面色陰沉:"靜月,你太讓我失望了。"她揮袖撒出一把金粉,李青山頓時頭暈目眩。千鈞一發之際,王二帶著村民舉著火把趕來——原來他察覺異常,暗中跟蹤李青山多日。
女尼們見事情敗露,紛紛逃回庵中。村民沖進蓮花庵,卻只找到幾尊泥塑的菩薩像,女尼們已不知所蹤。有人發現密室里的丹爐,爐中金色液體尚未凝固,映照出墻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都是這些年失蹤的年輕男子。
三個月后,李青山身體逐漸康復。他在整理靜月留下的包袱時,發現一本日記。原來靜月早就在收集證據,日記詳細記錄了女尼們的惡行以及解藥的配方。根據線索,官府在鄰縣一座破廟抓獲了改頭換面的靜安等人。
開審那日,靜安在公堂上大笑:"世間男子負心薄幸,我們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縣令查明她們確實害死過七人,判了重刑。
次年春天,李青山在蓮花庵原址建了座涼亭,取名"醒夢亭"。每當山霧升起時,他總仿佛聽見靜月清脆的笑聲。有人說曾在黎明時分看見亭中有女子身影,走近卻只有露珠從荷葉上滾落,在朝陽下閃爍著金色的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