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的柳葉鎮上,有個叫周文彬的年輕書生,因家道中落,在鎮上首富趙員外家當記賬先生。這趙員外家財萬貫,膝下只有一女名喚趙玉娥,年方十八,生得眉目如畫,是鎮上出了名的美人。
這年春天格外暖和,才二月初,院里的桃樹就冒出了花骨朵。周文彬正在賬房核對賬目,忽聽窗外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他抬頭望去,只見趙小姐帶著丫鬟小翠在院子里放紙鳶,那紙鳶是只彩鳳,在藍天中翩翩起舞。周文彬一時看呆了,不慎打翻了硯臺,墨汁濺了一身。
"周先生這是怎么了?"趙玉娥聞聲走來,見周文彬手忙腳亂的樣子,忍不住掩嘴輕笑。陽光透過窗欞,在她臉上投下細碎的光影,周文彬只覺得心頭一熱,連忙低頭作揖:"驚擾小姐了。"
自那日后,周文彬總能在回廊、花園偶遇趙玉娥。有時是她遺落的一方手帕,有時是她路過時飄來的一縷幽香。周文彬明知自己身份卑微,不該有非分之想,卻控制不住那顆越跳越快的心。
三月初三上巳節,鎮上舉辦廟會。趙員外帶著家眷出游,周文彬也得了半日閑。他在人群中遠遠望見趙玉娥,她穿著淡綠色衫子,發間只簪一支白玉簪,卻比滿街珠光寶氣的姑娘們更顯清麗脫俗。忽然一陣擁擠,趙玉娥與家人走散,正慌張時,周文彬鼓起勇氣上前:"小姐莫慌,我送您回府。"
回程路上,兩人沿著河邊漫步。趙玉娥說起自己最愛讀《牡丹亭》,周文彬便與她討論起書中詞句。說到動情處,趙玉娥輕聲吟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周文彬不由自主接了下句,兩人相視一笑,仿佛找到了知音。
分別時,趙玉娥悄悄塞給周文彬一張字條。回到住處展開,上面娟秀的字跡寫著:"明夜子時,廚房后門相見。"周文彬又驚又喜,輾轉難眠。
原來趙家廚房有張祖傳的黃花梨春凳,據說是趙老夫人當年的嫁妝,雕工精美,冬暖夏涼。趙玉娥小時候常在上面玩耍,對這張凳子感情頗深。近來她發現春凳不見了,問了下人才知被搬到了廚房后院的雜物間。她約周文彬,是想讓他幫忙把凳子搬回自己閨房外的廊下。
次日深夜,周文彬如約而至。月光如水,照得廚房后院一片銀白。趙玉娥已經等在雜物間門口,見他來了,豎起手指"噓"了一聲:"輕些,別驚動了守夜的婆子。"
兩人輕手輕腳進了雜物間。春凳就放在墻角,上面堆著些舊棉被。周文彬剛搬開棉被,忽聽外面傳來腳步聲。趙玉娥臉色煞白:"是爹爹!他每晚這個時辰要喝參湯的!"
腳步聲越來越近,周文彬急中生智,拉著趙玉娥躲到了春凳后面的大櫥柜里。櫥柜狹小,兩人不得不緊貼在一起。周文彬能聞到趙玉娥發間淡淡的茉莉花香,能感受到她因為緊張而微微顫抖的身體。他輕輕握住她的手,發現她手心全是冷汗。
趙員外進了廚房,點亮油燈,在灶臺前忙碌起來。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櫥柜里的空氣越來越悶熱。忽然,趙玉娥打了個噴嚏——她對棉絮過敏!
"誰在那里?"趙員外厲聲喝道,舉著油燈朝櫥柜走來。千鈞一發之際,院墻外傳來"抓賊"的喊聲,接著是一陣雜亂的腳步聲。趙員外皺了皺眉,放下油燈往外跑去。
周文彬和趙玉娥趁機逃出櫥柜。正要離開,趙玉娥卻拉住他:"凳子!"周文彬二話不說,扛起春凳就往外跑。兩人一路躲躲藏藏,總算到了趙玉娥閨房外的小花園。
放下春凳,兩人都氣喘吁吁。看著對方狼狽的樣子,又忍不住笑起來。月光下,趙玉娥的眼睛亮晶晶的:"周先生,今晚多謝你了。"周文彬鼓起勇氣:"小姐,我..."話未說完,遠處又傳來人聲,他只得匆匆告辭。
第二天一早,趙府炸開了鍋。先是廚房報告丟了祖傳的春凳,接著守夜的家丁說看見黑影翻墻而出。趙員外大怒,下令徹查。中午時分,管家在花園發現了春凳,上面還搭著趙玉娥的披風。
趙員外起了疑心,叫來女兒質問。趙玉娥支支吾吾說不清楚,更坐實了父親的猜測。趙員外勃然大怒,認定是周文彬偷了春凳意圖不軌,當即命人把他捆了送到縣衙。
公堂上,周文彬有口難辯。縣令見他文質彬彬,不像歹人,便問:"你偷春凳何用?"周文彬漲紅了臉,總不能說是幫小姐搬凳子,這豈不是壞了趙玉娥名節?正猶豫時,堂外傳來一陣騷動,原來是趙玉娥不顧阻攔闖了進來。
"大人明鑒!春凳是我讓周先生搬的!"趙玉娥跪在堂上,將前因后果一一道來。說到兩人躲在櫥柜里那段,堂外圍觀的百姓發出善意的笑聲。縣令捻須微笑:"如此說來,倒是一段佳話。"
趙員外臉上掛不住了,呵斥女兒:"胡鬧!大家閨秀怎能與下人私會?"趙玉娥抬頭直視父親:"爹爹,周先生雖貧,卻是個正人君子。那日廟會走散,他護送女兒回家,路上談論詩文,女兒才知道他滿腹經綸。昨夜他為我冒險,卻不肯有半分逾越..."
事情真相大白,縣令判周文彬無罪。但趙員外仍不松口,堅決不同意女兒與一個窮書生來往。回到府中,他將趙玉娥禁足,又找借口辭退了周文彬。
周文彬離開趙府后,在城西租了間陋室,日夜苦讀準備科考。轉眼到了八月鄉試,他高中舉人。捷報傳來那天,趙員外正在宴客,聽聞此事,手中酒杯"啪"地掉在地上。
次日,趙員外親自登門,邀請周文彬過府一敘。酒過三巡,趙員外嘆道:"賢侄啊,當初是老夫眼拙..."周文彬心領神會,起身長揖:"員外愛女心切,晚生理解。"
中秋佳節,周家張燈結彩,迎娶趙玉娥過門。洞房花燭夜,新娘指著床邊那張熟悉的春凳笑道:"這可是我們的媒人,得好好供著。"周文彬也笑:"那晚在櫥柜里,我就發誓要光明正大地娶你為妻。"
后來,周文彬進京考中進士,外放為官,清正廉明,夫婦二人恩愛到老。那張春凳一直擺在臥房里,成了他們最珍視的物件。每年三月初三,趙夫人都會在凳上鋪上繡墊,與丈夫對坐賞月,回憶那個驚險又甜蜜的夜晚。
坊間流傳開這段佳話,都說"春凳為媒,才子配佳人"。有那年輕夫妻鬧別扭,長輩就會勸:"學學周大人夫婦,有什么誤會說開了就好。"漸漸地,"春凳"在當地成了化解誤會的吉祥物,誰家閨女出嫁,都要陪嫁一張春凳,寓意夫妻和睦,永無隔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