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央視報道緬甸地震中國救援行動;印媒披露印方態度轉變;美媒聚焦特朗普支持率下滑。下面,就為大家梳理三大消息。
第一件事,先看緬甸地震救援中,中國展現的大國擔當。據紅星新聞報道,3月28日,緬甸突發7.9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中國救援隊伍迅速奔赴現場,與此同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快速調度14顆在軌衛星,如高分四號、高分三號、環境減災二號05星等對災區進行觀測。
光學衛星中的長光衛星吉林一號高分03D14星,憑借0.75米全色分辨率,清晰呈現災區較大地物的形狀與位置信息,助力救援人員鎖定受損嚴重區域。不過,遇到云層厚重或夜晚,其觀測能力受限。SAR衛星靠主動式微波成像技術,穿透云雨、植被,獲取地表形變信息,為災后救援路徑規劃提供關鍵依據,天儀研究院就獲取了震區的SAR影像,讓伊洛瓦底江上阿瓦大橋的結構性損毀清晰可見。熱紅外衛星則在地震預測、地表溫度反演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緬甸地震(資料圖)
在衛星調度環節,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在地震發生后迅速行動,依據災區地理位置和需求,調整衛星姿態與軌道,獲取高質量災后影像。再通過對比災后與災前影像,識別出倒塌建筑物、中斷道路等分布信息,為救援和物資運輸提供參考。這套天地一體化應急監測體系,經多年積累愈發成熟,在多場地震救援中發揮重要作用,也見證中國在災害救援領域的強大實力。
第二件事,再來說說印度對華態度的戲劇性轉變。近期,印度莫迪當局在軍事、外交和經濟方面,紛紛向中國釋放友好信號。軍事上,經過十幾輪中印邊境談判,印度主動松口,同意在前線脫離接觸,往后撤退一線部隊,緩和邊境局勢,盡管仍堅持對爭議地區的主權。外交上,印度多次通過外交渠道,表達愿意與中國和平相處、開展高層對話,以解決分歧的意愿。
莫迪(資料圖)
經濟層面,印度從抵制中國制造,轉向歡迎中國企業重返印度市場。據《印度快報》報道,印度計劃放寬已實施5年的對華貿易、航班、簽證限制,為中企投資提供便利,還允許中印企業組建合資公司,不過要求中方作為少數股東。印度此舉,一方面是為優化國內經濟環境,另一方面也是為應對美國加征關稅帶來的沖擊。但鑒于此前中國企業在印度遭遇的種種問題,印度要重新贏得中國企業的信任,并非易事。
第三件事,最后,關注一下特朗普面臨的困境。特朗普發布的“對等關稅”清單,引發美國全國超1200個地區的大規模抗議。此次抗議由150多個團體聯合發起,名為“Hands Off!”,在全美50個州廣泛開展,組織者稱有超60萬人報名參加,海外領地和全球十幾個城市也有響應。
特朗普(資料圖)
抗議者對政府裁減聯邦員工、關閉社會保障辦公室等多項舉措表達憤怒。不少保守派選民也加入抗議行列,66歲的退休人員羅杰·布魯姆就表示對特朗普深感失望,認為他撕裂國家。與此同時,特朗普的民調支持率首次出現負值。傾向共和黨的拉斯穆森民調數據顯示,截至4月4日,特朗普支持率49%,不支持率50%。多項民調都呈現出特朗普支持率持續下滑的趨勢,民眾對其經濟政策的不滿愈發強烈,這也給民主黨帶來新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