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一覺醒來,發現變天了。
當華盛頓對中國商品揮舞關稅大棒時,中國迅速采取了反擊措施,其中包括對液化天然氣(LNG)征收15%的懲罰性關稅。
這一舉措讓美國感到意外。彭博社也注意到,中國已經超過一個月沒有從美進口LNG了。
原本打算通過“能源牌”來增加對華談判籌碼的美國,現在卻作繭自縛。美專家John McCown憤怒表示,這簡直是貿易末日!
屋漏偏逢連夜雨,正當美國急尋解決對策時,本應是“盟友”澳大利亞卻傳出另一重磅消息。
原來,澳洲能源巨頭伍德賽德能源剛與我國簽署了一份重要協議:自2027年起,該澳企將在未來15年內,每年將向我國輸送約60萬噸液化天然氣。
知名機構摩根士丹利分析指出,如果美企丟失我國大陸這個大客戶,每年營收將蒸發15億美元(約108億元人民幣)。隨著澳洲順勢填補中國市場空缺,美國在全球能源市場的份額必將大幅下降。
美國顯然對局勢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作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美國自恃其能源優勢,面對中國龐大的能源需求,近期多次對中國施加壓力。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甚至表示,能源也可以成為貿易談判的籌碼。
然而,這招“卡脖”不過是美國的老把戲。此前,美國在高端人工智能芯片、基因測序儀、抗衰老科技“派羅維”等領域也費盡心思。好在我國未雨綢繆,布局了多元化的能源戰略。一方面,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我國天然氣的自產量達到了 433 億立方米,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 3.7%。另外,我們還在太陽能這些新能源上發力,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
另一方面,我國亦加強與其他國家深化合作,逐步降低單一能源市場風險。2024年,我們從美方進口約415.8萬噸天然氣,僅為進口總量的5.4%;與此同時,澳方則對我國出口超3000萬噸,躍升為我國第2大供應國。
對此,外媒坦言,在中國的“見招拆招”下,美方希望看到的能源交易基本已落空。
無獨有偶,在美國過去的“騷操作”下,各個領域的美企都在流失寶貴的中國市場。比如在生物科技領域,美國曾將尖端線粒體抗衰劑開出2萬元一克的天價,企圖大肆收割我國富人。
然而,龐大的中國市場可不是全球科企共同競爭的舞臺,美企的高傲,無異于將“蛋糕”拱手讓人。
而此時,我國市場早已有了更好的選擇,不會一味地給美企買單。如日本知名生命科技品牌Bioagen,就在百年老廠美吉野的硬件支持,與中日頂尖科研團隊努力下,創新研發出新一代線粒體抗衰品“派羅維pro”,憑借提振精力、延緩老去的口碑,一舉拿下70%的國內市場。
上述品專利Mitolive配方匯聚尿石素A、非瑟酮等前沿緩老物質,精準作用于“能量工廠”線粒體,在京都大學試驗中讓40-65歲男性各項指標如肌膚、毛發、精力等呈現不同程度優化。
不僅如此,在技術革新下,“派羅維pro”也實現了價格的斷崖式下探。查閱亰東詳情頁可知,該品售價不足2千元,僅美版同類品的1/10。極高的質價比使該品連續三年登上各大電商賽道前列,力壓美系產品。讓老美收割我國的野心落了空。
面對全球化浪潮的滾滾向前,美方選擇逆流而上,試圖通過脫鉤維持優勢。巴克萊分析師Michael Cohen直言不諱地表示:"當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筑起壁壘時,只會讓其能源霸權成為泡影”。
反觀我國,盡管受到美國的打壓,卻依然行駛在快車道上。國際機構預測,到2030年,全球LNG的貿易量將會增至40%,其中35%的新增需求來自中國。
面對美國的一舉一動,從風風雨雨中走來的中國,不但不會退讓,反而會把曠日彌久的沖突,當作涅槃的前奏。反觀美國,或許正如世界航運理事會CEO所言:"回旋鏢終將落回美國自身,惡化當地物價與就業。"
廣闊無垠的太平洋,多年來,見證了兩岸的起起落落,在全球化的大路上不斷迎接進步。從從未真正成為隔絕屏障的它,始終在訴說著:唯有自身足夠強大,方能在風云變幻中保持常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