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科大夫在檢驗工作中經常碰到患者關于檢查結果的疑問和留言?患者王某說他兩次肌酐檢查的結果都不一樣,一次是300μmol/L,一次是600μmol/L,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檢驗科韓立紅醫生想告訴大家的是肌酐檢查結果不準,不一定是實驗室的錯,可能只是藥物在“悄悄搗亂”。
肌酐是什么?為什么要查它?
肌酐是人體肌肉代謝的產物,主要通過腎臟排出體外。腎臟功能越差,血液里的肌酐就會越高,因此,醫生通過肌酐值來判斷腎功能好壞。
為什么不同醫院檢查結果差這么多?
我們推測原因在于不同醫院檢測肌酐的實驗方法不同!王某的情況:醫院用“酶法”,測出300多,實際被藥物干擾,結果偏低。有的醫院用“苦味酸法”,測出600多,更接近真實值。有人說,那就都用苦味酸法唄,其實苦味酸法受其他藥物和因素影響的更多。美國國家腎病教育計劃 ( NKDEP) 實驗室工作組推薦使用酶法代替苦味酸法進行血清肌酐測定,只不過不受王某所用藥物的影響。
為什么藥物會對肌酐的檢測數值“悄悄搗亂”?
在查找什么因素會引起兩種實驗方法結果相差這么多的過程中,一種糖尿病人用的大名鼎鼎的藥物進入我們的視線—羥苯磺酸鈣。
這種藥本身是治病的,它是一種微血管保護藥,主要用于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視網膜病及腎小球硬化癥)、非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和靜脈曲張綜合征的治療。但它有一個“副作用”,即能像“隱身藥水”一樣讓肌酐在檢測時“消失”一部分。原理其實很簡單:這種藥有“還原性”,它消耗了酶法反應中參與反應的過氧化氫,抑制了生色酚的氧化顯色,導致肌酐水平的假性偏低。研究顯示,如果血液中藥的濃度足夠高,肌酐檢測值可能被“打折”30%-50%。如果真實肌酐是600(提示腎衰竭),但檢測顯示300,醫生可能誤以為腎功能“還能救”,這樣就耽誤了患者的治療,造成后果很嚴重。
那選用酶法的醫院怎么去除這種藥物的影響呢?
在北京協和醫院和邁克研發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第二代肌酐檢測試劑盒開發成功,該試劑能有效排除樣本中羥苯磺酸鈣和酚磺乙胺的干擾,并獲國家發明專利。
普通人如何避免被“假肌酐”誤導?
首先檢查前務必做這件事,主動告訴醫生您正在吃的所有藥,尤其是羥苯磺酸鈣(如導升明、安多明),維生素C(大量服用時)某些抗生素(如頭孢類)。醫生會根據情況建議是否停藥3-7天再復查;換用不受干擾的檢測方法。最好去專業科室去看病,因為不同科室醫生對其他專業的藥物了解情況不同,不要自行停藥。羥苯磺酸鈣對糖尿病眼病、腎病患者很重要,停藥必須由醫生來決定。
如果結果異常,可以換一家醫院復查,不同醫院的檢測方法不同,對比結果更可靠。肌酐是生化實驗里明確要求標注方法學的項目,在報告單上都可以看到檢測方法,結合其他檢查如尿常規、腎臟B超、尿素、胱抑素C腎小球濾過率等,通過不同指標的比對,能更快速地判斷結果是否受到干擾。
醫生提醒您:檢查前需要詳細告知醫生用藥情況,不同醫院結果不同時先別慌,可能是方法差異,先排查干擾因素,信任醫生,對異常結果保持理性,但也要學會多想想:“這個結果會不會受我吃的藥影響?”科學檢查需要醫患共同配合,只有信息透明,才能讓診斷更加精準。
文字|檢驗科 韓立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