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rights reserved 昨日財經夜讀&潘旭東財經說
人民日報刊:中央匯金已再次增持ETF。(我干了,你們隨意!)
今天A股市場迎來一場劇烈震蕩,三大指數集體大幅下挫,這一跌幅創下了近年來A股單日調整的新紀錄,市場情緒陷入極度恐慌。
此次大跌的導火索是美國于4月5日宣布的“對等關稅”政策,其核心是將對全球所有進口商品征收10%-15%的關稅,重點針對中國、歐盟等主要貿易伙伴。
這一政策引發了全球資本市場的連鎖反應:美股三大指數期貨盤前大跌,納指一度跌超6%,VIX恐慌指數飆升至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的最高水平。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A股市場自然難以獨善其身,尤其是與出口相關的企業首當其沖。
一、市場表現:系統性風險集中釋放
1. 極端行情數據
三大指數全線崩盤:上證指數跌7.34%至3096.58點,失守3100點心理關口;深成指跌9.66%至9364.50點,創業板指暴跌12.5%至1807.21點,創歷史最大單日跌幅。
個股普跌:全市場超5200只個股下跌,跌停股超3000只,僅100余股上漲,創業板指成分股中近90%個股跌幅超10%。
量能異動:兩市成交額達1.59萬億元,較前一日放量4501億元,恐慌性拋售與抄底資金激烈博弈。
2. 板塊分化特征
領跌領域:消費電子(立*精密、歌*股份跌停)、光伏(寧*時代跌7%)、半導體(中*國際跌超8%)等出口鏈及高估值科技板塊遭重創。
逆勢抗跌:農業(神*種業20cm漲停)、稀土(九*科技漲14%)、黃金(赤*黃金漲6%)等避險板塊逆勢走強,體現政策托底預期。
二、暴跌動因:內外沖擊共振下的多米諾效應
1. 外部沖擊主導
關稅政策超預期:美國對華加征34%“對等關稅”,疊加此前12%懲罰性關稅,累計稅率達54%,直接沖擊出口依賴型行業(如電子、機械、紡織),立*精密、寧*時代等權重股跌停,拖累指數超120點。
全球市場聯動:日經225指數跌8%、美股期貨重挫,外資加速撤離新興市場,北向資金單日凈流出35.99億元,連續5日累計流出超130億元。
2. 內部脆弱性暴露
杠桿資金踩踏:兩融余額單日減少237億元,融資盤被動平倉引發“多殺多”惡性循環;量化交易模型觸發自動拋售指令,加劇流動性枯竭。
政策對沖失效:央行逆回購釋放935億元流動性,但市場對貿易摩擦的擔憂遠超政策利好,資金面持續緊張。
3. 情緒面崩盤
恐慌指數飆升:VIX指數期貨漲超34%,社交媒體恐慌情緒擴散,散戶集中拋售導致千股跌停潮再現。
三、機構觀點:分歧中尋找共識
1. 短期風險共識
中信證券:關稅政策不確定性或壓制風險偏好,市場短期高波動難免,但三季度有望企穩回升。
摩根大通:A股估值已處歷史低位(萬得全A市盈率12倍),2025年滬深300盈利增速或達10%,長期配置價值凸顯。
2. 策略分歧點
高盛:建議逢低增持半導體設備、新能源等超跌科技股,認為外資回流將推動估值修復。
中金公司:強調內需驅動,看好消費升級(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及新基建(特高壓)的政策紅利。
3. 國際投行警示
瑞銀:若美國4月10日明確加稅細則,市場或進入“恐慌-反彈-再恐慌”震蕩模式,需警惕二次探底風險。
四、后市操作策略:攻守兼備的破局之道
1. 短期防御:控制倉位,聚焦避險資產
黃金與高股息:配置黃金ETF(如山*黃金)及銀行、公用事業等高股息資產,對沖匯率波動與市場波動。
政策對沖方向:關注農業(種業)、稀土等反制主題,若國內出臺消費刺激政策,可輕倉布局家電(美*集團)、食品飲料(伊*股份)。
2. 中期布局:把握結構性機會
國產替代主線:半導體設備(北*華創)、信創(中*軟件)受益于供應鏈安全需求,中央匯金增持ETF或成護盤信號。
新質生產力:低空經濟(航*彩虹)、人形機器人(拓*集團)等政策支持領域具備長期成長性。
3. 風險控制要點
嚴格止損:個股止損線設為成本價下方8%-10%,避免杠桿操作。
觀察政策信號:4月政治局會議若釋放超預期刺激政策(如特別國債),或觸發技術性反彈。
五、關鍵變量與市場信號監測
1. 外部變量
中美關稅細則:4月10日中方反制措施落地后,需觀察美國是否擴大豁免范圍。
美聯儲政策:若6月降息預期升溫,外資或回流科技成長股。
2. 內部變量
流動性指標:關注MLF到期續作(1.2萬億元)及降準可能性。
量能變化:若單日成交額持續低于8000億元,需警惕流動性危機擴散。
六、風險提示
政策不及預期:若國內刺激力度弱于市場預期,可能延長調整周期。
全球衰退風險:IMF警告貿易戰或使全球GDP增速下降1.5%,威脅2000萬個就業崗位。
地緣政治沖突:關注中美談判進展、臺海局勢等潛在黑天鵝事件。
結語:危中有機,靜待市場出清
今日A股暴跌是全球貿易秩序重構的縮影,短期恐慌情緒釋放后,市場將進入政策底與市場底的磨底階段。投資者需在防御中尋找確定性,在調整中布局長期主線,重點關注政策對沖力度、外資動向及全球貿易談判進展,以 “穩” 為主,靜待黎明破曉。
(本文綜合自中信證券、中金公司、摩根大通等機構觀點及市場公開數據,不作為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