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7日日本發生了兩件大事,先是股市全盤崩潰,日經指數一度跌到熔斷。隨后首相石破茂直接公開表示,日本如今“國難當頭”。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日前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措施所帶來的“經濟風暴”,讓日本成為金融大海里的漂泊小船。
這時候一個新的苗頭被人發現,日本或許已經開始進行一場對美“靜默革命”,開始有意無意的對華靠攏。
那么這個苗頭到底是什么?為何一個關稅措施就能讓日本稱之為國難呢?
美國近日宣布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基本上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受到“創傷”,令人沒想到的是,美國對自己的“盟友”也沒留手。
像是日本,就被美國加征了24%以上的“對等關稅”。但問題是日本如今的經濟狀況很難承受這樣一輪“經濟風暴”。
以汽車為例,3月份日本對美出口汽車關稅已經在特朗普的“要求下”從10%飆升至25%,如今在疊加上特朗普新推的“對等關稅”,綜合稅率高達34%。
這足以讓日本股票以暴跌的形式來延展經濟的“崩盤”,4月7日,日本日經225指數和東證指數期貨就直接因為跌停熔斷。
哪怕后續交易恢復,跌幅也是繼續擴大,甚至日經225指數刷新了2年以來的新低,至于日經平均指數更是以歷史單日下跌倒數第三的“成績”收尾。
同一日,日本首相石破茂也直接公開承認,在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下,日本正在迎來一場“國難”。
為了解決這個“大麻煩”,石破茂表示希望可以盡快再次訪美,以求向美國總統特朗普說明日本立場的重要性。
這句話里事實上蘊含了一個重點,就是所謂的日本立場,本次事件已經被日媒評論為了“昭和以來最大經濟危機”,才剛“坐穩屁股”的石破茂如果不能解決,將對政治生涯產生嚴重影響。
可日本的立場到底是什么?如果從之前的歷史來看,大概率就是“恭維”和“順應”美國的態度,以求減免關稅。
在2月份,其實石破茂已經進行了一次“訪美工作”。當時他帶著1萬億美元的對美投資承諾訪美,卻在海湖莊園被特朗普晾了半小時。
至于當白宮在3月份宣布對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時,日本外務省連夜起草的抗議信更是被美國務院直接退回。
這種羞辱性待遇,與安倍晉三時代“高爾夫外交”的親密形成殘酷對比,簡言之其實就是如今的美國對于日本并不“待見”。
這種情形之下,石破茂仍然想要傳遞“日本態度”的舉措恐怕也解決不了麻煩,更何況加征關稅的沉重打擊可是一日多過一日的。
回顧過往美國曾經對進口汽車非常開放,由于乘用車的關稅低至只有2.5%,導致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得以橫行。
去年日對美出口的21萬億日元里,汽車就占比近3成,至于豐田這樣的日本大品牌,其在北美市場的利潤更是占全球比例過半。
只可惜,日本始終沒有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當日本“自以為”融入美國的時候,美國根本沒有拿他們當盟友看待。
當然說回美國,其實特朗普對于日本這種“油鹽不進”的態度,也不單單源自對日本“不感興趣”,更源于多重“算計”。
首先美國是希望收割日本超過10萬億的海外資產,來填補美國37萬億的國債窟窿,畢竟所謂的“盟友”在美國看來更像是“移動的金庫”。
其二,美國此舉還可以逼迫日本開放農業市場,為美國大豆打開銷路。至于這事有個前提就是中國對美國關稅措施的“反制”,導致美國農產品的擠壓,而日本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替代市場。
最后自然還是可以通過打擊汽車產業,為美國車企特斯拉等清除競爭對手,這也符合特朗普一直宣稱的“讓制造業回流”和“讓美國再次偉大”。
當然更重要的事情還是潛藏在“海面之下”,在美國的刻意打壓下,日本很有可能加大“遏華”舉措,從而推進美國亞太戰略。
像是本月3日,日本就突然宣布對光刻膠等半導體關鍵材料實施出口管制,來對中國進行“科技打壓”從而“迎合”美國。
不過這件事如果細想下,其實我們又能發現日本的“另一個小心思”,那就是在試圖讓美國減免關稅的同時,開始尋找“替代大腿”,比如向中國靠攏。
看到這里肯定有人問,日本實行對華管制怎么還能算“靠攏”?其實日本限制的光刻膠產業我國“航天智造”早有替代品,并不能造成毀滅性打擊。
這件事情也不是秘密,日本商務部很有可能清楚,所以此次行為更多像是一場“雷聲大雨點小”的“對美表演”。
反觀日前日本商界卻已經開始“向華靠攏”,像是松下宣布在蘇州投建全球最大新能源電池基地,東芝與長江存儲更是簽下120億日元半導體協議。
可見如今日本正在用一次“身體比嘴誠實”的轉向,來對美進行一場向中國靠攏的“靜默革命”。
如果說這還算是“民間行為”的話,上個月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的“破冰”則以官方身份出現,更具象征意義。
這場會議里,三國直接在首爾達成供應鏈穩定協議,中國承諾向日本開放稀土加工技術,韓國提供半導體代工支持,而日本則對中國解除23項精密儀器出口限制。
第13次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圖源:商務部網站
說起來這種“抱團取暖”的姿態,或許才是日本最希望出現的“外交狀態”,只可惜如今日本想要立刻徹底轉向仍然很難。
回顧1985年的廣場協議,當時日本選擇無條件追隨美國,結果陷入“失落的三十年”,這一趨勢其實到現在也沒有太多改變,才讓日本如今又一次站在“國難”關口。
正所謂“船大難調頭”,日本希望轉向不僅自身困難,也面臨著外部壓力,去年美國財政部威脅將日本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就一度令日本國內右翼勢力叫囂“不應向中國屈服”。
所以接下來日本到底會怎么做,其實還是在石破茂“一念間”。
到底是選擇白宮的“關稅談判邀請”從而“低頭服軟”,還是選擇北京的“一帶一路峰會”求“精誠合作”?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石破茂承認美國關稅造成“國難”》北晚在線
《石破茂訪美得失分析》鳳凰衛視
《日本經濟轉向中國應對危機》環球時報
《日本股市一度跌到熔斷!石破茂:美國加稅如同“國難”,希望盡快訪美!專家稱“一些日本車企面臨生死存亡”》每日經濟新聞
《時隔5年半,中日韓重啟經貿部長會議》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