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正值清明時節,春風和煦,萬物復蘇,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豆公鎮萬畝桃樹競相綻放,而東莊鎮則以千畝梨樹點綴其間,共同迎來了這繁花似錦的春日盛景。桃園內,桃花猶如火焰般妖嬈;梨園內,梨花則如雪般潔白,散發著淡淡清香。
在這片花海的懷抱中,當地文旅部門精心策劃了一系列賞花民俗集市,搭上了農文旅融合消費的快車,不僅讓游客在花香四溢中流連忘返,更為當地農民開辟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徑。
追溯歷史長河,桃花之美,自古以來便是文人墨客筆下永恒的主題。古代文學中,“面若桃花”“艷如桃李”等贊譽女子美貌的詞匯,皆源自那份對桃花之美的深刻感悟。
提及桃花之美,不得不追溯至先秦時期佚名所作的《桃夭》一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此句出自《詩經·周南》,乃《詩經》中描繪桃花意象之先河。詩人以桃花為引子,運用“夭夭”(繁茂昌盛)與“灼灼”(燦爛奪目)的疊詞手法,將桃花盛開的壯觀景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桃夭》作為《詩經》中的璀璨明珠,其“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句,即便穿越千年時光,依舊璀璨奪目。桃花之艷,猶如新娘之貌,青春洋溢,光彩照人,借此寄托了對新婚夫婦家庭幸福美滿、子孫滿堂的美好祈愿。“人面桃花”的意境成為了中國古典詩詞中一抹不可磨滅的亮色。
《桃夭》作為《詩經》中的璀璨明珠,其“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句,即便穿越千年時光,依舊璀璨奪目,它以桃花的灼灼芳華比喻新娘的青春與美麗,字里行間洋溢著對新婚佳人的美好祝愿,讓人在品味中感受到那份跨越時空的溫馨與甜蜜。
只讀過寥寥數篇《詩經》的人,大抵也能信手拈來“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句流傳之廣,深入人心,究其原因,無外乎詩中塑造的形象生動傳神,以桃花喻少女之美,巧奪天工。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仿佛有一位身著艷如桃花衣裳、笑靨如花的少女,踏著輕盈的步伐,從豆公桃花園深處緩緩走來,那“灼灼”之光,猶如晨曦初照,明媚而不可方物,令人難以忘懷。(王建安 攝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