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中國最高領導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來自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日本、韓國、沙特等國的40余位國際工商界代表。而去年,座上賓只有美國代表團。從這次工商代表國家豐富度的提升,可以看出中國對外開放的廣度與深度正在加速拓展。
而這一動向的背景,是特朗普政府揮舞關稅大棒、背刺盟友、動搖二戰后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特朗普政府已成為撕裂國際秩序的利刃。自2025年2月起,美國接連對歐盟汽車、加拿大鋼鋁產品加征至少25%的高額關稅,甚至威脅鯨吞加拿大成美國第51州;當地時間3月2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為了獲得格陵蘭島,他“不會放棄任何可能”,包括使用軍事力量。將經濟脅迫推向地緣政治層面,這種行徑不僅引發盟友反制——如歐盟計劃對美威士卡、摩托車加征50%關稅,加拿大向WTO申訴——更導致美國信用崩塌、盟友離心,加拿大新總理卡尼直言說加拿大和美國之間的傳統關系已經結束。歐洲商界直言,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損人不利己,加劇美國通脹、削弱制造業回流可行性。哈佛經濟學家薩默斯警告,美國經濟衰退概率已接近50%。
更深層的危機在于,美國正從國際秩序維護者墮落為破壞者。特朗普政府拋棄烏克蘭、威脅吞并加拿大、將關稅作為武器試探盟友底線,這些行為突破了國家主權與多邊規則的基本共識。美國的單邊主義非但未能“讓美國再次偉大”,反而加速了其全球領導力的流失,可以說特朗普上任兩個月,就干掉了美國百年積淀的信用,讓很多國家對美國失去信心。
在舊有國際格局面臨崩塌之時,中國力圖“轉危為機”。2025年3月28日,中國國家領導人會見40余位外資企業全球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和商協會代表;3月27日,歐盟貿易專員與法國外長同日抵京,尋求深化中歐、中法經貿合作。值得關注的是,法國在世界政治舞臺方面更具獨立性,這次法外長訪華,雙方深化了政經關系,相信雙方在國際事務上會更多合作。而在3月30日,中日韓三國時隔五年在首爾重啟經貿部長會議,三方承諾深化經貿合作,這有助于中國應對來自美國的壓力,弱化特朗普政府關稅戰所帶來的沖擊。
市場最為看重的是預期,特朗普政府飄忽不定的施政令資本市場無所適從,美股更跌入冰窟。他上臺后,美股道瓊斯指數從1月高點跌約12%,納斯達克從1月高點跌約15%,抹去他當選后漲幅。特朗普的親密盟友馬斯克的公司特斯拉股票更是從最高點腰斬。同期,國際資本看好中國經濟,加倉重估中國資本。今年年初以來的港股截至2025年3月28日收盤,恒生指數累計漲幅達到16.78%?,?恒生科技指數漲幅更是達到23.24%,升幅冠絕全球。
當美國用關稅筑墻時,中國用開放架橋。中國正以人棄我取的方式,構建開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開放正改寫著經濟發展困境,一度讓市場擔心的經濟數據,也越來越呈現韌性。3月31日最新公布的3月份PMI數據為50.5%,PMI創一年來新高,反映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先行指標擴張加快。PMI連續2個月在擴張區間,顯示景氣水準持續回升。
歷史已經證明,無論什么政體,閉關鎖國是死路一條,唯有開放才有出路。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作者:林少喜 助理總編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