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城市能級偏低、資源和政策傾斜也是明顯偏少,所以普通地級城市與具有虹吸效應的各大總部、省會城市進行經濟數據比較時是有先天性劣勢的,這不是各地市不夠努力而是城市功能所決定的,所以還是各類型城市內比較更合適。
本文就整理了2024年度個稅收入十強地級市榜單,看看這樣是不是就相對公平些,再來觀察下在國內地市中哪些可擁有更大規模的中高收入群體或有更強市場經濟活力。
首先還的說普通地市在個稅收入上相比高能級城市還是天然弱勢的,如最強者蘇州雖然全年個稅能有356.8億已是超強了,但是要比杭州市少了2百多億,與上海、北京相比那更是不到5分之一,除了本市的中高薪或高收入群體確實要比它們少一些外,蘇州市在個稅上也是幾乎沒有大總部、省會城市那樣的虹吸效應所決定的。
那么各地市之間進行比較是不是就絕對公平了呢?也不一定,珠海市就比較特殊,特區的稅收優惠政策也讓它能擁有一定的所得稅虹吸效應的。
也就能看到珠海市2024年度個稅收入可高達123.6億而高居地級市第4位。甚至要比其同省的經濟大市佛山還要高出20億以上,參考其全市人口規模、經濟體量而言確實是很駭人的了,其中有不少部分就是虹吸而來的。
那么榆林、鄂爾多斯這兩個在印象中并非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市場經濟活力十足的中西部地市也能入圍十強,尤其榆林市更以110億高居第5位,難道它們的高額個稅收入也是什么總部效應使然嗎?
非也,這是近幾年來煤炭等能源價格暴漲后的效應,讓相關從業人員的收入大幅提升的結果,這也是此類城市的特色之一,各類稅收與能源價格一起坐過山車的,今明兩年如果煤價一直回落的話,這兩個城市的個稅收入大概率也就要退出地市前十了。
所以說哪怕是地級市之間的比較,還是有特殊情況發生的,如上述的珠海、榆林等就是不同原因造成的個稅高企,所以還是需要分辨的。
除開這幾個城市外,其余地市的個稅收入就得拼產業或市場活力、中高薪崗位數量了哦,不知道各市排名是不是如您所預料?
無錫、東莞、佛山等都是個稅收入較高的,其中無錫與東莞都有一百五六十億而就算與不少省會城市相比也是不落下風的,充分展示了它們的經濟活力與中高收入群體的規模。相對有點意外的是佛山市只有110億而差距前兩者不少,不知道是不是近幾年建材產業不振產生的效應,按理說它的市場活力并不遜色于無錫與東莞的呀。
當然也有驚喜,那就是常州、嘉興的個稅收入按照它們的人口規模來說表現得相當優異了,分別能有95.1億與85.8億,都要比人口數量近千萬的溫州市高出不少。
溫州市全年個稅收入只達到71億,看來雖然它的市場經濟非常活躍但還是在企業做大做強上還是略顯不足,就說上市企業數量吧,溫州市就要比常州、嘉興要少不少,而這部分企業的中高管正是貢獻個稅的主力。
但溫州市在全國地市中還是屬于強者的,再加上十強地市中除了那幾個較為特殊的全都是來自粵蘇浙三省的,這也進一步證明了個稅收入與市場活力、產業發展的相關性的,大家來看是不是這樣呀。
具體各地市的個稅收入與排名情況,來看下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