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朗普以“公平貿易”之名揮舞“對等關稅”大棒時,其掀起的并非經濟復興的浪潮,而是將美國置于全球化潮流的對立面。這一政策非但未能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承諾,反而激活了全球貿易體系的集體防御機制,使美國陷入“經濟孤島化”的困局?。
美國此次“對等關稅”政策與1930年《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形成歷史鏡像。彼時美國對2萬種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導致全球貿易額大幅縮水,最終加劇了大蕭條,近百年后,美國再度揮舞關稅大棒。
“對等關稅”政策甫一推出,全球股市應聲暴跌,這種以鄰為壑的策略,正在重演“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歷史劇本:美國汽車產業首當其沖,預計將承受超1100億美元損失,福特、通用等車企的海外工廠停工率已達34%?。這種"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博弈,暴露出單邊主義貿易政策的根本性悖論:在全球化深度嵌套的產業鏈中,可能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對等報復",只有共同沉淪。
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本質上是貿易霸凌的幌子,美國試圖通過單邊施壓迫使貿易伙伴讓步。然而,現實卻是:美國的關稅大棒并未減少貿易逆差,反而推高了國內通脹,損害了本土企業和消費者利益。
“對等關稅”試圖強迫跨國企業回流的計劃遭遇現實阻擊,蘋果公司85%的供應商位于亞洲,若要滿足“北美制造”要求,其iPhone生產成本將激增40%;阿迪達斯在越南、印尼的自動化工廠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回遷美國意味著放棄十年積累的技術集群優勢?。更嚴峻的是,歐盟、東盟等經濟體已啟動“去美國化”供應鏈重組:德國大眾將電池采購轉向寧德時代,墨西哥汽車零部件出口中國的比例提升至27%,這些動向均顯示全球產業網絡正在繞過美國重構?。世界并非在"對抗美國",而是在“繞過美國”。
美國的關稅政策正在摧毀二戰以來構建的盟友體系,加拿大宣布對美乳制品加征報復性關稅,日本暫停與美國的關鍵礦產合作協議,甚至傳統盟友英國也加入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這些舉措形成針對美國的經濟包圍網?。在發展中國家陣營,南非終止《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框架下的對美優惠貿易,印度加速推進盧比-盧布能源結算機制,巴西聯合阿根廷推動南方共同市場與中國深化自貿合作,全球貿易格局呈現“去美國中心化”趨勢?。
“對等關稅”引發的連鎖反應已突破貿易領域,直擊美國金融霸權根基,沙特阿美宣布接受人民幣支付石油款項,印度尼西亞用本幣結算56%的進出口貿易,俄羅斯與非洲國家建立黃金支撐的結算系統,這些去美元化行動使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降至58.3%,創1999年以來新低?。當各國開始用“非美元”對沖美國關稅風險時,華盛頓失去的不僅是貿易伙伴,更是維系全球領導地位的金融籌碼。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全球貿易體系正在繞過美國重構。中國與東盟、拉美、非洲的貿易額持續增長,金磚國家擴員后經濟總量已超G7,人民幣跨境支付占比大幅提升。美國曾經主導的WTO多邊貿易體系正被區域性自貿協定取代,而美國自己卻因保護主義政策,逐漸被排除在新興貿易網絡之外。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在于違背了全球經濟深度互聯的基本規律。當美國試圖用20世紀的關稅武器解決21世紀的產業鏈問題時,其收獲的只能是全球化的集體背棄?。歷史早已證明,任何國家都無法在孤立中實現繁榮,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本質上是逆時代潮流的自毀之舉,1930年《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將世界經濟拖入深淵的教訓,今天依然具有振聾發聵的現實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