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越南總理范明政向美國承諾“零關稅”時,僅僅一周后,37%的鋼鐵重稅就砸向了最大貿易伙伴中國!這場看似針對中國鋼材的“關稅突襲”,實則是越南在中美博弈中的一場危險賭博——既想用中國技術升級產業,又想借美國勢力遏制中國,簡直異想天開!
越南的“雙面外交”:左手拉中國修鐵路,右手舉關稅大棒
4月16日起,越南將對來自中國的合金鋼鍍層板征收37.13%的臨時反傾銷稅,這是半年內第三次對華“關稅暴擊”——從2024年底的97%風電設備稅、今年2月的鋁材稅,到如今的鋼鐵重稅,越南的“組合拳”來的猝不及防。
諷刺的是,就在加稅前幾天,越南剛與中鐵集團簽署中越鐵路合作協議,請求中國提供120億美元貸款和技術支持。這種“既吃中國飯,又砸中國鍋”的操作,連越南網友都看不下去:“我們修鐵路的錢,難道要靠中國關稅來還?”
數據說明一切:2024年,中國對越鋼材出口量達1273.84萬噸,占越南進口市場的70%,其中鍍層板暴增130%。越南本土鋼廠雖產能提升,但60%的高端板材仍需進口,其粗鋼生產成本比中國高爐煉鋼貴40%。中國企業的技術輸出反而成了越南的“反殺工具”——北京某企業曾幫越南建成年產600萬噸鋼廠,如今越南用這些設備生產廉價鋼材,轉頭卻對中國加稅“堵門”。
美國“投名狀”:關稅戰背后的算計
越南的關稅政策絕非單純的產業保護,而是地緣政治的精心布局:
1. 時機玄機:4月1日宣布對華加稅,恰逢美國施壓東南亞“去中國化”的關鍵節點。越南工貿部文件顯示,此次反傾銷調查啟動于2024年6月,與美國推動供應鏈重組高度同步。
2. 選擇性打擊:被加稅37%的寶鋼湛江鋼鐵是中國高端板材標桿企業,而享受零關稅的燁輝科技卻與越南本土企業有技術合作。越南既要遏制中國成熟產業鏈,又要吸納技術外溢,堪稱“精準收割”。
3. 產業鏈綁架:越南在中美間玩“走鋼絲”——通過中越鐵路獲取中國基建紅利,卻在新能源領域對中國風電設備加征97%關稅,直接掐斷中國企業出海路徑。
作為“投名狀”的交換,越南獲得特朗普政府承諾的半導體設備進口優惠,并躋身美國“印太供應鏈”優先名單。但諷刺的是,美國對越南的零關稅承諾僅覆蓋農產品,高科技領域仍嚴防死守。
中國的反制:技術突圍與產業鏈切割
面對越南的關稅攻勢,中國早已備好“破局三招”:
1. 成本碾壓:中國高爐煉鋼成本比越南電爐煉鋼低35%,即便加稅37%,中國鋼材仍比越南本土產品便宜20%。越南鋼廠使用的軋機、連鑄機等設備70%來自中國,關稅反而推高其基建成本。
2. 技術升維:寶鋼已研發出0.12毫米超薄鍍層板,將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池殼,直接跳過越南主攻的低端市場。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建議,中國鋼企需將高附加值產品占比提升至50%以上,徹底擺脫價格戰。
3. 產業鏈重構:中國對越工程機械出口一季度增長28%,三一重工、徐工等企業通過設備出口替代整材貿易,讓越南“造不如買”的算盤落空。
更致命的是,中國稀土管制已讓越南軍工陷入困境——其軍艦用特種鋼需進口中國鎵、鍺,若中國斷供,越南海軍現代化計劃將直接癱瘓。
全球警示:貿易保護主義的“七傷拳”
越南的困境是發展中國家的縮影:既想搭中國快車,又怕被“經濟吞噬”。但歷史早已給出答案:
印度教訓:2016年印度對中國鋼鐵加稅,結果本土企業因缺乏競爭陷入技術停滯,粗鋼產能利用率跌至65%。
歐盟困局:2013年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設限,導致其太陽能裝機成本飆升30%,碳中和目標被迫推遲。
越南現世報:對華風電設備加稅97%后,越南海上風電項目成本激增40%,不得不重啟燃煤電廠,環保承諾淪為笑話。
經濟學家警告,越南若繼續加稅,2025年基建成本將上漲18%,GDP增速或跌破4%,成為東南亞首個“因關稅自毀”的經濟體。
合作者生,背叛者亡
從南海爭端到關稅大戰,越南的“竹子外交”看似靈活,實則暴露其戰略短視——當美國將其視為遏華棋子時,中國早已用技術、資本與產業鏈編織出一張無形的大網。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言:“任何企圖‘一邊吃飯一邊砸鍋’的行徑,終將餓死自己。”越南若繼續在“親美抗中”的獨木橋上冒險,等待它的只會是產業鏈斷裂與經濟懸崖。而中國14億人的智慧,向世界證明:真正的強者,從不需要關稅大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