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數學很多年,沒想到能在直播間聽專業課!”這是一條發布于山東大學數學公開課視頻下的高贊評論,揭示了短視頻時代知識傳播的變革。日前,山東大學數學學院將《線性代數》《微積分》等A+級課程搬上抖音平臺,累計播放量達135萬。看似尋常的“名校課程上網”操作,卻讓精品教育資源在算法主導的流量世界大放異彩。
流量與文化的美妙邂逅
帶領不同年齡、不同專業、不同學歷的網友“刷視頻學高數”,這聽上去的確有些“魔幻”,甚至“抽象”,但在不久前的國際數學日當天,借助網絡“東風”實現了。
“教授,特征值分解到底有什么用?”這條彈幕從《線性代數》公開課的抖音直播間飄過。這個傳統課堂上鮮少出現的問題不僅激發了大眾交流的熱情,還引發直播間及后續2.3萬條討論,這種邂逅堪稱美妙。
在流量世界里,能促成這樣的邂逅,課程本身的質量必須過硬。
此次山東大學在抖音發布的3門數學專業公開課,均為國家一流課程,《線性代數》,由山東大學數學學院教授秦靜授課;《高等數學——微積分1》《高等數學——微積分2》,授課教師為該院教授蔣曉蕓。
“我們的初衷是希望打破教育資源的時空限制,將優質課程知識傳播給更廣泛的受眾。”山東大學數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張艷強表示,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高等學校有責任將傳播數學知識、傳承數學文化作為使命擔當。這兩門課程是大學數學教育體系中的核心基礎課程,是幾乎所有理工科專業以及部分文科專業的必修課,受眾比較廣泛。
“短視頻發布時,抖音平臺協助我們在內容上作了進一步的篩選和精簡,將課程剪輯成6個短片,分別突出重點、知識點和關鍵解題思路,視頻授課內容簡潔明了,既增強了趣味性和吸引力,又讓感興趣的大學生和社會群體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數學文化。6集公開課視頻,單條最高播放量超40萬。分析播放數據,我們發現觀看用戶涵蓋各個年齡段,其中,18-25歲的學生群體占比達64%,公開課視頻的播放足跡遍布全國,不僅在山東省內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地也擁有大量觀眾,這說明公開課已經跨越地域限制,實現了優質文化內容的廣泛傳播。”張艷強說。
“短視頻是藥引子”
流量與知識的邂逅,也是算法機制與知識傳播的深度耦合。抖音相關負責人介紹,推薦算法把高校公開課推薦給可能感興趣的群體,如大學生、備考學生、職場轉型者,實現內容和人的精準連接,讓知識在更廣大人群中流動開來。一位用戶就在彈幕中寫道:“蔣曉蕓老師講泰勒公式那段,我反復拖進度條看了8遍。”如此看來,有了短視頻這個平臺,知識傳播不再遵循“教師中心”的固有路徑,而是在用戶主動檢索、算法精準分發、社群二次創作中,形成了去中心化的傳播網絡。
“短視頻是藥引子,系統學習才是正餐。”記者查閱相關類別視頻發現,不少課程還特意呈現思維導圖,當用戶在某幀畫面停留時長較久,系統會自動彈出知識卡片提示思考邏輯。這種“碎片化輸入+結構化引導”的模式,盡可能在促成觀看者養成連續學習習慣。“短視頻平臺正在創造一種新的文化傳習范式——它不替代系統教育,但能激活潛在學習群體。”文化學者范德明表示。
這樣的模式,在短視頻平臺正推廣開來。在學術科普領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抖音發布十余節超長系列公開課,涵蓋《粒子宇宙學》《天文學導論》《電磁學》等課程,各課程團隊將抽象理論知識轉化為生動內容,成為教育領域熱門話題;擁有專業知識背景的博主“中氣愛”結合實時天氣情況,分析氣候概念、機理,還會對重大氣候事件進行深入解讀和持續跟蹤報道,講解形式豐富,深入淺出;多位剪紙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從紙張選擇、工具使用講起,逐步演示復雜剪紙圖案的創作過程,細致講解每個步驟背后的文化寓意……這些公開課在短視頻平臺上掀起知識學習熱潮,切實推動知識的廣泛傳播與文化的多元發展,成為大眾提升自我、豐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徑。
“短視頻平臺的便捷性、交互性讓知識傳播更加高效。觀眾不僅能實時觀看課程,還能通過評論、彈幕與講師互動,這種雙向交流極大提升了學習體驗。從文化現象的角度來看,也推動了全民學習熱潮的興起,實現了知識的普惠。同時,它也為專家學者、文化創作者提供了更廣闊的傳播平臺,促進了文化的多元發展與傳承。”資深自媒體人應誠表示。
專業性和大眾化:如何平衡?
“我們調研發現,長期以來用戶喜愛的優質內容都具備以下特征:在內容深度上,讓用戶感到有價值、有收獲;在情緒價值上,讓用戶體會到感染力、有共鳴;在表達方式上,出現新風格,為用戶帶來驚喜感。所以我們提出:要打造多元優質的內容生態。以此為重點,推出子品牌‘抖音精選’,對優質內容提供額外的流量、現金等多重扶持。”抖音副總裁陳都燁說,2024年以來,抖音深度內容作品中,歷史、社科類別增速最快,涌現了多個出圈的中長視頻,均收獲較高的收藏率,如一個視頻解讀一部名著、科普學科理論或前沿技術、深度解讀經濟現象等。“這也代表了平臺上最先進的內容創作方向。”
優質知識向作品也獲得了平臺更多重權益,如額外的流量扶持、現金激勵等等,播放時長和用戶長期主動動作的權重也會相應增加。如一期張朝陽科普量子力學的深度視頻,時長達1709分鐘,獲得了大量的收藏及較長的播放時長。抖音搜索內容生態負責人劉揚表示,抖音將搜索與推薦聯動,讓“圍繞著用戶真實興趣點而創作”的優質作品能夠得到更多的分發。
當然,短視頻平臺上,知識傳播領域的創作、傳播,還需要繼續深入探討更多課題。目前,仍有部分高校直播課程只是將線下課堂原封不動地搬到線上,缺乏對線上教學特點的考量。知識類長視頻同樣面臨類似問題,形式單一,變量不多,缺少互動環節與生動案例,難以吸引觀眾持續觀看。如何根據線上學習特點,設計富有趣味性、互動性且邏輯清晰的課程內容,是內容創作者與文化傳播者需要持續改善的方面。“可以發揮巧思,運用多媒體元素,如動畫、虛擬現實技術等,讓知識呈現更直觀;設置巧妙的問題引導、在線討論環節,提升觀眾參與度。”應誠說。
更重要的議題是:如何進一步平衡大眾化與專業性。“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內容相對碎片,但提供了合集、章節等功能,便于發布系統性內容,因此需要學校后續在宣傳課程的設計上更加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通過精心策劃,找到突出的重點和知識點,用提綱挈領的方式幫助觀看公開課的網友逐步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將碎片化知識整合起來,提升學術理解的深度。”山東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林竹表示。
當晦澀的數學定理被拆解成可互動的短視頻,當非遺技藝通過分鏡演示跨越代際鴻溝,知識傳播不再是單向輸出,而是演變為全民共同參與的文化實踐。這種文化傳播范式以低門檻、高共鳴的方式激活了社會整體對知識的敬畏與探索欲——或許這才是技術時代,對“有教無類”的智慧探索、重新定義。
(大眾新聞記者 田可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