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歌手TANK(呂建忠)曾憑借《給我你的愛》、《三國戀》等耳熟能詳的作品,在樂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因為他一出生就患有遺傳性肥厚型心肌病,不得不在事業高峰期離開舞臺,姐姐和阿姨也因為心臟問題離開了他。
2024年11月,TANK在浙大二院成功接受了亞洲首例心肝同期聯合移植手術,重獲新生。這個疾病聽著陌生,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常能聽見年輕人猝死的遺憾消息,而肥厚型心肌病,正是主要原因。
心臟太“胖”也是病
你見過有人在運動中或運動后突然暈倒嗎?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種遺傳性心肌病,以心室非對稱性肥厚為特點,發病率較高,大概500人中就有一例患者,尤其對年輕人威脅巨大,是青少年運動猝死的重要誘因。
絕大部分肥厚型心肌病為遺傳性,所以如果一旦發現有人患有這種疾病,建議親屬都進行心電圖、心臟彩超的篩查,必要時進行基因檢測,排除風險。
肥厚性心肌病并不是整個心臟都“腫”了,而主要是心室的肥厚,尤其是室間隔的肥厚。
可以將心臟想象成一間房子,房子的墻壁相當于心室的肌肉,心腔相當于房子的居住面積,如果墻壁過于厚了,那么居住面積就小了,過厚的墻壁再擠壓了門口的過道,導致人員的進出不方便,那么這樣的房子肯定居住著不舒適的,相對于心臟來說也是一樣的,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心臟可出現泵血功能異常,從而導致一系列的癥狀。
有些患者早期毫無癥狀,或者僅有輕微不適,很容易被忽視,往往是在常規體檢發現心臟雜音或心電圖異常時才確診。
一旦出現癥狀,如運動時呼吸困難、躺下時呼吸困難加重(坐起來或站立會緩解)、胸痛(活動后加劇)、昏厥、心跳異常(過快或有“漏搏”感)、下肢腫脹等,就意味著病情可能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而且通常癥狀出現得越早,預后越差。
心臟“胖”了真要命
除了猝死,肥厚型心肌病還可能帶來一系列并發癥,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
心律失常
01
這是肥厚型心肌病常見的并發癥,室性心律失常和房顫最為多見,嚴重時還會出現室性心動過速、室顫甚至心臟停搏,隨時可能引發心臟性猝死,直接威脅生命安全。
動脈栓塞
02
心臟內的血液流動因心肌肥厚受到影響,容易在左心耳或左心室形成血栓。而一旦血栓脫落,就會隨著血液循環“游走”到全身各處,堵塞動脈,引發嚴重后果,比如肺栓塞、腦栓塞等,導致肺部、腦部等重要器官功能受損。
心力衰竭
03
心肌肥厚會讓心室舒張變得不順暢,早期即可引起左心舒張功能不全,最終發展為嚴重的心力衰竭。TANK就是因為遺傳性肥厚型心肌病繼發淤血性肝硬化,心臟衰竭與肝功能衰竭并存,傳統的單一器官移植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只能通過高難度的心肝同期聯合移植手術來挽救生命。
“瘦”心有方護健康
想要確診肥厚型心肌病的話,最有效的檢查手段是超聲心動圖檢查,超聲心動圖采用聲波來對心臟進行成像,醫生能夠用它測量心臟壁的厚度、心腔的大小,以及判斷心臟的泵血情況。由于肥厚型心肌病具有家族遺傳性,所以醫生可能還會建議檢查病人的家族成員是否也有該病。
肥厚型心肌病雖然可怕,但并非無藥可醫。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緩解癥狀、減少并發癥、預防猝死,而且治療方案需要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量身定制。
藥物治療:
針對不同癥狀,有多種藥物可供選擇。比如,緩解胸痛或呼吸困難的藥物,能讓患者呼吸更順暢、胸痛減輕;有些藥物可以抑制心肌進一步增厚,延緩病情發展;還有降低猝死風險、控制心律的藥物,為心臟健康保駕護航。
非藥物治療:
例如手術植入埋藏式心臟轉復除顫器(ICD),時刻監測心臟跳動,一旦發現異常,能及時進行干預,維持心臟正常跳動,預防猝死。此外,還可以通過外科手術或化學消融去除部分肥厚的心肌組織,給心肌“減肥”,改善心臟功能。
希望大家都能重視心臟健康,特別是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規律作息、定期體檢,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別守護好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動力源”。
文章作者:成語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本視頻/資訊/文章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有不適請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下留言。
每天動動腦,身體不易老
盲人是怎樣吃橘子的?
在留言區,留下你的答案吧
(上一期答案:頭比較痛)
加入常笑健康交流群
一起來猜猜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