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今中外的各類電影中,有許多借助亡靈進行個體追問的故事,比如以親情為母題的《尋夢環游記》,用個體記憶構成群體影像的《下一站,天國》,以驚悚形式包裹溫情內核的《第六感》……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主競賽單元的入圍影片《白天是阿波羅,晚上是雅典娜》,同樣以這種奇幻的形式跨越千年光陰。
從片名就能看出,這是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故事。在希臘神話中,阿波羅是光明、預言、消災解難之神,雅典娜是智慧之神,也是女性的保護神。兩位神祇在地中海邊相望而立,共同守護著土耳其的錫德小城。
能夠通靈的孤兒德芬來到這里尋找失散多年的母親,陪伴她的是三個來自不同時代的靈魂:一位馬克思主義革命者、一位妓女和一位遠古女祭司。
德芬的尋母之路,也是她和三個靈魂的破除執念之路。德芬以為母親早已離世,因此拜托一直跟著自己的靈魂幫忙尋找母親的下落,卻發現母親活得自在瀟灑,自己是被拋棄的。
影片并沒有將這位“非典型”的母親塑造成該被眾人指責的對象,而是剔除“母親”這一社會角色,讓女性回歸個體。德芬母女的和解也并不是通過俗套的表達虧欠與彌補來完成,沒有想象中大團圓式的結局,也沒有過多怨恨。“通靈”能力的繼承為她們的個體意志賦予了一絲神性,德芬從此刻才開始正視自己的特殊使命,幫助游魂們完成夙愿。
遠古女祭司的故事是影片最動人的段落,她因違背教義私放女奴而被燒死,在錫德的歷史遺跡中游蕩幾千年,在獨屬于地中海的絕美日落中送走不再留戀人間的靈魂,就像雅典娜的化身。
她忘記了自己的名字和語言,卻不愿做歷史的失語者,她要讓后世的所有人記住,曾有一位女祭司因為幫助了無數女孩而死去,記住在那段殘酷歷史中她真實的恐懼和永遠閃耀的身影。
《白天是阿波羅,晚上是雅典娜》是土耳其導演艾米娜·耶爾德勒姆的長片首作,在第3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亞洲未來單元最佳影片獎。
在此之前,艾米娜已經是一位出色的電影編劇和制片人,作品多次入圍釜山、柏林、戛納等各大國際電影節。她專注于女性敘事,并有意在這部初執導筒的作品中對抗男性視角。
雖然影片講述了多個靈魂的未竟之事,且涉及土耳其80年代的軍事政變、武裝沖突等政治議題,但整體調性并不沉重,在歷史指涉、神話隱喻、現實表達之間做了很好的平衡,女性跨時空的互助和救贖使整個故事格外溫暖,對多種母女/母子關系的塑造更貼近生活本身。
歡迎影迷朋友們在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共賞《白天是阿波羅,晚上是雅典娜》,在大銀幕的靈魂擺渡中跨越生死邊界,感受一段特別的旅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