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縣蓮池鄉查利么村秧魚河村民小組的繡娘在刺繡 胡超/攝
4月3日,云南省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在海埂會堂舉行。會議介紹了為高質量發展縣域經濟,將全省112個縣(市)分為4個類別等工作情況,并邀請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商務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以及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硯山縣、景洪市、河口瑤族自治縣的相關負責人進行解讀、介紹。
縣域經濟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是發展“三大經濟”的重要載體、是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的重要保障。加快實現省強民富業興,不斷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物質基礎,是促進云南各族群眾在共享發展紅利中不斷增強“五個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隨著發展深入,“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等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來,我省各縣(市)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帶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2024年,我省112個縣(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3萬億元、同比增長3.3%;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00億元的縣(市)有4個,比“十三五”末增加3個;超過200億元的縣(市)有31個,比“十三五”末增加11個。
日前,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推動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省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配套印發《云南省發展縣域經濟促進就業分類分級指導和賦能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我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保駕護航。
《意見》按照因地制宜、產業支撐、城鄉融合、區域協調、強縣富民的思路,以就業為導向、以富民為目的,從5個方面明確縣域經濟發展的方向路徑,提出27條工作措施。《方案》結合縣(市)主體功能區定位、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環境容量、比較優勢等,將112個縣(市)分為農業縣、工業縣、文旅縣和口岸縣4個類別。其中,賓川、勐海、瀾滄等34個農業生產條件較好、氣候適宜、特色農業優勢突出的縣,以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為主攻方向;安寧、楚雄、硯山等38個有資源支撐、工業基礎較好、環境承載力強的縣(市),以工業為主攻方向;大理、景洪、騰沖等28個山水風光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獨特、文旅資源豐富的縣(市),以文化旅游產業為主攻方向;瑞麗、勐臘、河口等12個區位優勢明顯、布局有口岸或重點通道、具有較好的對外交往基礎,邊境貿易活躍的邊境縣(市),以口岸經濟為主攻方向。
針對縣域經濟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差異,省農業農村廳以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核心指標,將全省34個以農業為主攻方向的縣(市)劃分為兩類——20個農業優勢縣和14個農業強基縣。針對兩類縣的獨特性,省農業農村廳制定精準賦能措施,通過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形成優勢縣引領突破、強基縣蓄能趕超的發展格局,全面激活縣域農業現代化發展動能。
旅游是云南的“金字招牌”,也是惠民大產業。在培育文旅名縣的工作中,省文化和旅游廳將聚焦守紅線促開發、補短板強基礎、抓融合強創新等5個重點,把文旅名縣培育成為“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的生動體驗場景。
工業興則縣域興,工業強則縣域強。《意見》對培育工業大縣的措施作了安排,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踐行“一線工作法”、做好產業規劃布局、集中火力支持產業、上下聯動抓好招商。同時,圍繞重點產業發展,為各地搭建好平臺,通過舉辦“政銀企融資服務對接活動”“云南制造工業產品供需對接活動”等,實實在在幫企業解決問題,構建大中小企業協同的產業鏈生態,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口岸強縣的重點任務是發展落地加工、提升通關效能、增強市場活力。近年來,省商務廳認真落實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加快開放招商大會精神,堅持“小切口”謀突破,把優化口岸貿易發展環境的政策措施與企業需求、行業特點、地方稟賦有效銜接起來,創新推出強口岸貿易的政策舉措,讓一個個口岸成為對外展示幸福中國,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窗口。
在發展中,各個縣(市)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中進一步推動云南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不斷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云南篇章。
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馬新煥
轉載請注明來源《民族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